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的董希文在天安门城楼上目睹了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后,萌发了创作激情。于是,他从1952年开始,到1953年创作完成了长4.25米,高3.33米的巨幅油画《开国大典》,被毛主席称赞道:有我们民族的气派。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开国大典》油画作品被选作系列纪忿邮票之一的票图,搬上了“国家名片”(纪71)。去年,此票又以“票中票”形式出现在1999-20《20世纪回顾》第5图“开国大典”上。  相似文献   

2.
李世仪 《上海集邮》2010,(10):11-12
1953年8月,董希文创作了一幅长4米,高2.33米的《开国大典》油画,画面为盛大的开国大典场面,表达了新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豪迈气度,填补了当时缺乏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典时刻的作品。同年9月2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发表了这幅油画(图1)。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涎生110周年》邮品介绍:1.邮票8全,面值共20朝元。由4对横双连票(中间均有1枚过桥票)组成。每套售价人民币16元。图案内容为:①20朝元《毛泽东在中共“一大”》(油画)。过桥票:1924年毛泽东像。30朝元《战友》(油画)(毛泽东和杨开慧)。②30朝元《三湾改编》(油画)。过桥票:1936年毛泽东像。30朝元《而今迈步从头越》(油画)。③30朝元《铜墙铁壁》(油画)。过桥票:1945年毛泽东像。30朝元《夺取最后的胜利》(油画)。④30朝元《开国大典》(油画)。过桥票:1949年毛泽东像。30朝元《毛主席会见外国朋友》(油画)。2、小版张2全,面值各140朝元(印在小版张右下方),共计280朝元,每套售价人民币20元。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杰出画家董希文于20世纪50年代初精心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可谓是家喻户晓。画作表现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场景(图1)。这幅画作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走向新生的历史时刻,不仅对建国以来的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因其包含特定的历史内涵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特别在建国10周年时,这幅经修改后的《开国大典》画面走上了方寸邮票(图2),通过信函邮传万里到达海内外。笔者是一名邮币收藏爱好者,对呈现《开国大典》这个盛况题材的纪念币情有独衷,  相似文献   

5.
在老纪特邮票中,纪71"开国大典"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枚邮票是根据油画《开国大典》设计的。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瞬间,在新中国美术史中,同样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围绕着这枚邮票的原作,却承载着太多的故事以及值得回味的话题。邮票上的《开国大典》1959年10月1日,邮电部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邮票,其中第五组《开国大典》是根据油画《开国大典》设计的。由于1954年高岗事件的1  相似文献   

6.
曹庆晖 《收藏》2007,(5):176-177
1972年,陈逸飞创作《黄河颂》这件巨幅宽银幕式油画(143.5×297厘米)时,年方二十五六岁,正是血气方刚、梦想成真的年纪。作为当时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的骨干——油画组负责人——陈逸飞在70年代初几乎一气画出了《开路先锋》(1971年,与魏景山合作,中国美术馆藏)、《黄河颂》以及(《红旗》(1972年,有文章称之为(《红旗颂》,原由作者自藏)三幅作品问鼎画坛。其中,《开路先锋》入选了1972年全国美展,得以在首都公开亮相,而《黄河颂》和(《红旗》则因形势变动、“极左”思想束缚等各种原因被搁置起来。据说,(《黄河颂》迟至1977年才被全军美展接纳,而(《红旗》则要到1996年才出现在“新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经典作品展”(上海美术馆)的大厅。然而不管怎样,这3张画为陈逸飞在上海乃至全国美术界博得了声誉,以至于20多年后王琦、蔡若虹等老前辈在《美术》撰文祝贺陈逸飞举办个人回顾展(1997年,中国美术馆)时,依然对他早年的代表作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7.
图1:美国著名的“飞机倒”错票,美国集邮界称之为“詹尼倒”,这是1918年发行的一枚24美分的航空邮票,右边的是“飞机倒”错票。图2:1983年发行的20美分《科学与工业》邮票,右边的错票漏印全部黑色。图3:1994年的《大海的奇迹》四方联漏齿错票。  相似文献   

8.
紧急启事     
继新西兰200绰发行的《雅典奥运会》成为世界上首套采用新工艺,使票图动作能够回放的邮票后,荷兰今年2月9日在纪念都灵冬奥会发行的《奔向金牌》邮票中,又采用另一种新工艺,不但票图动作能够回放,而且还能连续动作,因而被称之为“视频邮票”。  相似文献   

9.
李世仪 《集邮博览》2010,(10):56-57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1959年10月1日我国发行纪7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五组)》"开国大典"邮票,一套一枚。邮票图案采用中国画家董希文创作的革命历史油画《开国大典》。单色、雕刻版印刷,原画神韵不减,备受集邮者青睐。  相似文献   

10.
1999年,法国发行《法国摄影大师作品》附捐邮票小本票.纪念摄影诞生160周年。内页6种票图荟萃了6位摄影大师的精品佳作.左端附票上是摄影术诞生前后先驱尼埃浦斯(Niepce,1765—1833)和选盖尔(Daguerre,1787—1851)的肖像(图1),前以研究“阳光摄影法”称,他拍摄的《谷仓和鸽窝》是摄影史上第一张可永久保存的照片,  相似文献   

11.
吴志菲 《收藏》2010,(10):34-37
曾有吴冠中是“中国最贵画家”之说。2006年末,他的油画《长江万里图》在北京一个拍卖会上以3795万元成交。在“2008胡润当代艺术榜”上,吴冠中名列榜首,当年公开拍卖作品的总成交额达3.7亿元。2010年,他的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在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5712万元的最高价,  相似文献   

12.
继新西兰2004年发行的《雅典运会》成为世界上首套采用新工艺,使票图动作能够回放的邮票后,荷兰今年2月9日在纪念都灵冬奥会发行的《奔向金牌》邮票中,又采用另一种新工艺,不但票图动作能够回放,而且还能连续动作,因而被称之为“视频邮票”。  相似文献   

13.
仇杰 《上海集邮》2015,(3):15-16
2014—20《长江》邮票全套9种,上有12座桥:9座在长江上,2座在黄浦江上,1座在上海的苏州河上。—2"山水重庆"(图1)票图左边"C"字形的长江上有2座大桥,前是东水门长江大桥,2009年底动工,2014年3月31日通车,为公路轨道两用的钢桁架梁斜拉桥,全长100米,主跨520米,桥面宽21米。后是重庆长江大桥,1977年11月动工,1980年7月1日通车,为T型钢结构桥,全长1120米,正桥7墩2台,共8孔,长311米,主跨174米。票图  相似文献   

14.
《江西集邮》2006年第5期载有论及“大帅”票文,细读通篇,多为参考早期邮刊资料所成。尤以“大帅”票设计人之说,国内集邮文献多与施秉璋挂钩。1930年3月,施氏在《邮学月刊》1卷5期上撰文《余与张作霖纪念票之关系》,说此票“其图案完全系余所拟”,“至于此次纪念票而有圆数.亦余之提议。”如此.施氏为设计者似乎顺理成章。由于施氏全篇文章大有语病,当时即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尔后,施氏一夜成名,  相似文献   

15.
邮票也时尚     
在美国“世纪之庆”系列邮票的“1990年代”一组中,有一图名为《时尚》(图1,部分图刊第30页),票图是一位打扮入时的年轻人,长发、墨镜、合成纤维衬衫及喇叭型长裤等,正是这一年代的一种流行装束;同样,在另一名为《吉布森女郎》邮票(图2)上,是美国插图画家查尔斯·吉布森用钢笔创作的时髦女性,画中她的发型在当时美国年轻女性中迅速流行起来。在冰岛1985年的《国际青年年》邮票(图3)上,也展现了一位形象颇为新潮的女郎。  相似文献   

16.
从事极限集邮应具有一定的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集邮知识体现在选用的邮票(如变体票、不同齿度票等)上,也体现在了解片图和票图的内在联系上和销票的邮戳上,本文着重谈谈后两个问题。 一、片图的内在联系问题 1.通过片图证实票图的设计来源。在我国,邮票图案是参考明信片图案而设计的事实,在70年代左右是比较常见的,当时不那么讲究“知识产权”,以致对某些邮票原图的作者成了空白。比如1978年发行的T19《发展中的石油工业》第6枚“海上钻探”的图案,我们在1977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的明信片《祖国处处披新装》中的“海上钻井”图案上找到了几乎和邮票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世纪回顾》邮票(1999-20)的图案主要采用“票中票?形式设计,其中第7图的蓝本是1996-26M小型张邮票。虽然制作其极限片,内容上只是“老调重弹”,但是在票幅上却能弥补1996-26M尺寸过大,影响制片效果的遗憾。  相似文献   

18.
乐明 《上海集邮》2009,(10):9-10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9月21日,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朱德任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天安门邮政局,100060)举行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发行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50周年》纪念邮票1套5种,其中第一图名曰”运筹帷幄”。这是采用了军旅画家尹戎生创作的油画《夺取全国胜利》而设计成的。  相似文献   

20.
耿守忠  杨治梅 《收藏》2007,(5):154-156
11.几种套色移位变体票的真伪鉴定 套色移位变体票属不合格品,是严禁出厂的。但偶尔因质检疏漏,也会从邮政窗口流出。如普23中8分《北京民居》套色(红色)移位变体票(图1)、1992-1(22)T50分《喜鹊登梅》套色移位(“猴”字未居中)变体票(图2)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