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教育与研学旅行有机融合,开发小学生科技教育研学旅行课程,是实施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可从科技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的取向、课程目标的层次、课程学习的策略以及课程评价的理念等方面探索实施路径,为当下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和研学旅行活动提供思路与范本,拓宽学生知行合一的教育场域.  相似文献   

2.
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以来,研学旅行日益成为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选取福建省泉州湾河口湿地作为研学地点,依托其丰富的自然生态、人文遗迹,以人地协调观为主线,从研学课程目标与主题确定、研学路线与设计思路、课程实施、评价总结四方面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加强地理教学与研学旅行的结合,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研学旅行作为一项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实现其课程化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做好研学旅行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是研学旅行课程化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了当前研学旅行课程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机制保障和课程设计两个角度,分别就完善研学导师准入机制、保障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经费、统筹协调多元主体参与备课、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化、聚焦课程主题、补充式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体现“知识”与“见识”的融合、以研学任务为驱动的课程实施、生成性的多样化课程评价等多方面提出研学旅行课程与学校课程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因为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任务指向不明、课程评价单一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青州市教育和体育局以提升学生关键能力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科学规划课程实施,致力于研学旅行课程的深度开发,设计指向关键能力的课程方案和目标任务,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形成指向关键能力的评价策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真正推进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向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5.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校外综合性实践活动,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研学旅行课程化对于其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研学旅行在课程化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研学目标设置不太明确、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及实践性重视不够等诸多问题.研学旅行与项目学习融合有助于研学旅行课程化以及有效实施.研学旅行与项目学习有效融合的建议是:活动前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项目学习的驱动性问题,分解研学旅行课程目标;活动中制定项目学习合作探究计划,分小组展开活动,达成研学旅行的课程目标;活动后通过项目学习的评价,促进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研学旅行课程要真正落地落实,学校就必须因地制宜开发研学基地,因人制宜校本化规划、实施、评价研学旅行主题课程.基地建设采用"自建+共建",规划采用"主题式+项目化",课程实施采用"双主导+两条线",课程评价采用"三度+五维",从而确保研学旅行的效度,助推核心素养培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新时代研学旅行课程目标以培养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会生存能力,养成勤思乐研思维,提高综合素养水平。面向学生真实世界的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包括文化认知课程、生活体验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和主题探究课程。实施研学旅行课程要把握关键因素,构建适宜可行的策略,要亲历“研学旅行”、学于“研学旅行”、做于“研学旅行”、研于“研学旅行”和惬意“研学旅行”。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研学旅行是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在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将《课标》作为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目标的指导依据,筛选博物馆研学资源,确定研学旅行目标,设计研学旅行方案和手册,制定贯穿整个研学过程的评价标准。在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研学前做好准备工作,研学过程中周密组织实施,研学后做好成果的展示与反思,以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解决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课程设计存在的课程目标分离化、课程内容去身化、课程评价单一化等问题,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课程设计应遵循的情境性、体验性、生成性三项原则,并以侗族大歌为例,从拟订研学课程目标、确定研学课程主题、设计研学课程内容和引导研学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设计具身情境下身心共同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课程,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罗俊  邹梅 《四川教育》2023,(8):22-23+25
红色研学课程是融合了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历史教育、语文教育等学科的一门综合课程。在课程治理视域下,红色研学课程的研发既要明晰课程治理内部各要素,顶层建构红色研学课程,又要理顺课程治理关系,有条不紊地实施红色研学课程。这样,才会充分彰显出红色研学课程的铸魂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研学旅行作为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地理学科构建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文章选取福建西部山区四大丹霞地貌风景区作为研学地点,全面聚焦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方案,以期充分发挥研学旅行育人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开展研学旅行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方法。开展红色研学是树立青少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敬业奉献精神,使青少年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的重要途径。甘肃张掖市是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主战场,具有丰富的红色研学资源和开展红色研学的基础。本文从课程背景、课程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介绍了“红西路军在张掖”红色研学课程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研学实践成为中小学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红色研学、科技研学、人文研学、乡村研学……有关研学的政策文件不断出台,各地积极探索制订研学实践标准,遴选研学实践线路,开发研学实践课程,设立研学实践基地,组织研学实践活动。研学实践作为校外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成为学校教育的必要延伸和有益补充。研学实践概念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运河(常州段)乡土文化主题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为例,剖析了大运河场景开展研学旅行课程的优势,提出了课程资源梳理、学科间衔接、融合理念渗透等设计思路,分步骤探索了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组织实施三大实践环节,并从课程体系构建、资源库建设、保障机制健全等方面提出了课程设计建议与未来思考.  相似文献   

15.
研学课程是研学旅行的核心部分,是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依据.湖南省研学旅行资源丰富,但研学课程开发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设计停留在表面、课程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文章以湖湘特色为核心,以学生为本,根据资源价值分层次、分类别来开发研学课程,设计具有湖湘特色的研学实践项目,挖掘体验性和探究性强的湖湘特色活动,打造湖南特色研学课...  相似文献   

16.
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目前,针对中职学校的研学旅行课程研究相对较少。为进一步拓展中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综合素养,学校开展了“茶中问道”校本研学旅行课程的研发与实践,探究、总结校本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流程、实施策略,为进一步搭建校本研学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理课程标准将研学纳入,地理研学能够将地理核心素养培育有机贯穿,帮助学生综合发展。地理研学需要充分利用"地域性"资源,构建分层实施中学人文地理研学课程。研究发现,缓冲区与最邻近分析显示浙江四明山人文旅游资源分布呈集聚模式,集聚核是梁弄镇和溪口镇,已具备建成研学基地条件。进而设计四条主题线路:走进悠悠古渡,探寻史前文化;重走红色之路,做红色传承人;知味龙观,一品茶香;走进古代水利工程,感受千年匠心文化。将四明山优质人文旅游资源融入中学地理研学课程,提升四明山地理课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全面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现状水平进行分级,基于层次目标法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了针对不同水平等级学生的研学旅行课程目标体系。深入挖掘了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中学段研学旅行资源,在切实体现教学目标层次性的前提下,参考项目式教学法,设计了宁夏沙坡头大漠风光及治沙工程研学旅行课程。在课程具体实施后,反思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文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融合不仅是新时代教育环境下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结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略的先进理念,做好实践育人工作。在实践教育方面,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种有效途径,能够发挥积极的育人作用。基于此,文章阐述了研学旅行课程育人的重要性,提出了高职院校研学旅行课程育人体系的教学设计及其实践方案,旨在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地处赣南山区的崇义中学探索研学实践课程校本化开发为样本,以县域特色资源建立的校级研学实践示范基地为依托,深入挖掘思政、劳动、地理与生物相关课程资源,进行跨学科项目式整合,从研学主题选择、基地课程资源价值、研学课程目标、研学项目规划、项目活动形式、研学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研学实践课程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