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饶玲 《江西教育》2002,(21):9-10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性工作,是一种塑造人的心灵的活动。它一方面需要有爱心,另一方面需要有技巧。只有技巧没有爱心的教育是危险的,只有爱心没有技巧的教育是无力的。为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注意爱心与技巧的结合,做到“五多”与“五少”。一、多些榜样示范,少些重复说教。“说教”是教育中常用到的一种沟通方式,其目的是向学生阐明道理,引导学生辨别是非、提高认识水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用得恰当,可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班主任的“说教”只是生硬呆板的训话,他们往往以居高临下的架式向学生作出单…  相似文献   

2.
1前言 德育工作是一项育人工作,光荣而艰巨。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做到“五心”和“五勤”,才能使工作卓有成效。 2“五心”:爱心、耐心、信心、虚心、恒心 2.1爱心是德育工作的前提作为德育工作者,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有一颗公允之心,既关心“金凤凰”也重视“丑小鸭”。  相似文献   

3.
以“勤”、“情”感人是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其一,“勤”分为勤劳和出勤,勤劳要求班主任应事事带头,身教胜于言教;出勤即是守时、守信、做好学生的表率。其二,爱心一颗给学生,即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帮助学生。其三,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之,班主任工作中应以情为主、以勤为辅。这三点是抓好班级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它可使班级工作顺利、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在医学界有中、西医之分。西医中的西药虽然见效快,但它很多时候只能治标,中医中的中药虽然见效慢,但它常能标本兼治。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尽量扮演“大夫”的角色,时时事事对学生施以“中药”。一、多服“爱心露”学生需要爱,后进生更需要老师多给予一点“爱心”。一般来说,教师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和引导学生的过程,就是师爱的付出和流露过程。师爱作为爱学生的行为,是贯穿于教师全部工作始终的。在特殊情况下,学生更需要爱的“及时雨”:1、学生心存疙瘩时;2、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3学生遇到困难时;4、学生受挫折、犯错误时……如我班学生曾春…  相似文献   

5.
在班级管理中,我主要遵循“爱、夸、导、管”的四字教育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爱、夸、导、管”的四字原则在班级管理中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学生,才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而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了爱心,学生犯错误时,你才会像对待生病的孩子一样帮他们找出“病因”,苦口婆心地劝其“吃药”,引导他们走上正途。  相似文献   

6.
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几十名学生编在一个班里,怎样才能把这些性格迥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具有团结向上、纪律严明、友爱合作的优秀班集体?本人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认为:需要一位具有“五心”的班主任。即:对学生有爱心和童心,对工作有责任心和耐心,对班级管理要放心。  相似文献   

7.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消除师生之间情感障碍的保证,“爱心”是培养老师与学生的感情,使师生成为”知心朋友”的桥梁。”爱心”是转变后进学生,使他们良好地发展的灵丹妙药。学生能够对老师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21世纪,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的最新发展时期。注重情感投入,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爱心管理”是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高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马志云 《教师》2012,(34):16-16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个性较强,相对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较难管理,但只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用足了“爱心”“责任心”“慧心”,班级管理将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我校近年来,以“爱心教育”为品牌,打造学校特色。“爱心教育”就像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而实施“爱心教育”的教师就是爱的播种者。  相似文献   

11.
作为技校学生管理第一线上的班主任应该如何面对现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呢?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做班主任工作的亲身体会,我们认为,热爱学生,关心学生,通过“爱心交流、感情沟通”,“爱心奉献、一视同仁”,“生活照顾、爱生如子女”,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栓”在一起,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条件。一、爱心交流,感情沟通。班主任的爱是学生转变的催化剂。考进技校的新生,由于学习成绩平平,自制力差,多受过冷遇,缺少师长的关心和理解,自认为将来没有大的发展。有些学生心灰意冷,不求上进,自暴自弃。所以班主任要了解…  相似文献   

12.
用爱心呵护学生,用爱心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用爱心润泽学生健康成长,是老师的天职,更是衡量班主任老师工作优劣的试金石。海杰格特曾经说:“批评惩罚不能过分,老师的责任是治疗不是伤害。”在多年来的从教生涯和班务管理中,我深刻地领悟到爱心无价,爱心是营造和谐班集体的催化剂,爱心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助推器,爱心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众多棘手问题的万能钥匙。  相似文献   

13.
耿凤英 《教师》2008,(16):53-53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当今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14.
耿风英 《陕西教育》2008,(12):39-39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班集体或一所学校中,学生总是有优劣之分。老师如何做好劣生(即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有三点浅见,陈述如下。一、有爱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爱心”体现在爱事业、爱学生方面。教育事业是育人的事业,老师是育人的主体,老师要做好育人工作,就  相似文献   

16.
一、情感上有温度 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突破口,也是实现教育成功的前提.首先要善于把爱心融入情感.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但要有爱,而且要善于爱,善于在细微之处融入爱心,在需要之时融入爱心,在批评之中融入爱心,在学生之间融入爱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充分发展提供优良的成长氛围.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倾向于管理主体“一元化”和“窄化”,班主任是管理的主体,强调主体的主宰性、权威性,忽视了学生既是班级管理的客体,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的双重身份;或者把管理当成少数学生的“专利”,大多数学生只能充当被管理或配角。“平民班长制”班级管理模式,是基于每一个学生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让班级管理中一切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都是为了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所谓“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的一切活动都从学生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学生发展以“素质”提高为宗旨。此处的“本”即“根本”或“中心”之义。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见分不见人”“教中无人”“以分为本”的管理样式截然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追求的是班级管理过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和激励价值。下面联系班级管理实践,从班干部的“选聘”激励、学生的“评价”激励和“奖惩”激励三方面呈一管见。一、班干部的“选聘”激励激励是一种引导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以有效实现教育目标的心理过程。这里的…  相似文献   

19.
欧阳慧 《江西教育》2003,(13):31-31
家教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撒起娇来总是很任性,有时哭闹得一发不可收拾,任做父母的怎样惯他哄他,就是不理睬,反而哭得更加厉害。家长干脆回避,由着孩子哭闹,孩子见没人搭理,自觉无趣,竟自个人玩开了。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何尝不是这样。经常听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学生真是难以琢磨。老师爱生如子,倾注心血,给优生优待,后进生特殊关照。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优生“没人情”,骄心日重,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后进生“不领情”,反师道行事。总之,爱心无数换不了学生一颗真诚的心。在叹息爱心不被学生理解的同时,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教书育人岂止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不管我们的学生是优生还是后进生,甚至“问题学生”,我们都不能放弃,要始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建设未来的栋梁之材。只要我们有一颗爱生之心,一份惜生之情,我们就能发现“问题学生”也有许多优点,并能及时地捕捉到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进行教育和鼓励。有了一颗爱心,还要有耐心。因为对于大多数的“问题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犯错误有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