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邯郸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创新精神是最为宝贵的文化精髓。自磁山文化开始,邯郸人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创新意识,磁州窑的多项发明凝聚了邯郸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杨氏太极拳的广泛传播表现了邯郸文化的开放与包容。西门豹古邺城推行的改革措施,表现了他革除陋习的勇气和胆略;曹操求贤若渴的用人举措表现了他思想的开放。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赵国国力的加强。创新精神成为促进邯郸发展的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他并不遗憾     
沐云  张晓茵 《中文自修》2004,(10):17-17
两千年前,燕国有一个人,总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不漂亮。那怎么才叫漂亮呢?他也说不上来。有一天,他走在路上,听到有人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美极了。于是,他急忙上前询问,谁料却被那人嘲笑了一通:“你,肯定是学不会的;要学会邯郸人的步子,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事。”少年听了很生气,下定决心,要到邯郸去学步。他走啊走,好不容易才走到邯郸。到了邯郸一看,果然不是吹的,邯郸人的步姿美极了。你看那儿童,蹦蹦跳跳的,活泼生动;再看那老人,虽步履蹒跚,却也是稳健踏实;还有女子的婀娜多姿,男子的  相似文献   

3.
邯郸学步     
郸学习走路的姿势。到了邯郸,他天天上街观察邯郸人走路的样子,边看边学。今天学学  相似文献   

4.
邯郸学步     
从前,燕国有个少年,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决定去邯郸学习走路。少年来到邯郸,发现这里的人走路的姿势确实好看,心里美滋滋地想:这下好了,我要向邯郸人学习走路,  相似文献   

5.
宋国珍  马勇 《河北教育》2007,(9):F0002-F0002
邯郸,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成语典故之乡”,她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邯郸人。然而,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邯郸人更加注重本土文化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和辅助作用。邯郸市丛台区西关小学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本着张扬学生个性、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突出学校特色的教育目标,根据学校及周边多种教育资源,以“邯郸文化”为主题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6.
汤俊贤 《中文自修》2004,(10):16-16
从前在燕国的寿陵,有一位少年,他总是认为:别人的东西都比我好,别人都比我强。因此,他总是向别人学这学那,到头来别人的东西没学好,却已经找不到自我了。有一天,他在饭馆中,听一个刚去过邯郸的人说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十分漂亮,女的走起路来格外婀娜多姿,男的走起来也更显出阳刚之气。少年就想:何不学学邯郸人的走路方式呢?于是,少年连忙向那个人讨教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可那个人抱歉地对少年说:“我只是觉得他们走路的姿势好看而已,未尝学过,如果你要学,我倒是可以给你指点去邯郸的路。”  相似文献   

7.
陈斌 《教育教学论坛》2012,(33):199-200
本文对邯郸最具代表性的赵文化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出务实、诚信、拼搏、创新的邯郸文化精神。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邯郸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提出了邯郸城市精神塑造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邯郸学步     
《小学生》2005,(9)
讲故事:有个寿陵的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步法非常优美,就到邯郸去学步法。但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学不像,于是他决定完全放弃原来的步法,照邯郸人的步法走路。但是到头来,少年非但没有学会,反而连原来怎样走路的步法也忘记了,不得不爬回寿陵去。  相似文献   

9.
赵文化是邯郸历史文化的精髓,赵文化精神则是邯郸历史文化的灵魂,作者在对赵文化“开放、进取、包容、融汇”的精神内涵进行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主要从几个方面对赵文化精神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行了探索分析,以期更全面地认识和弘扬赵文化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文化建设理论是开放的文化体系,他以开放的精神、包容的心态面对世界;邓小平文化建设理论是民族的,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溶于一身;邓小平文化建设理论是创新务实的文化体系,他将创新品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先进文化建设,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贯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里讲:一个燕国人不辞辛苦来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  相似文献   

12.
邯郸学步     
《双语学习》2012,(7):18-19
燕国有个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非常优雅,就赶去邯郸跟人家学习步法。  相似文献   

13.
"邯郸学步"的故事,我们大都耳熟能详,它说的是燕国寿陵一青年听说邯郸人走路好看,就到邯郸学走路。结果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没学会,自己原来走路的方式也忘了,只好爬着回燕国。  相似文献   

14.
丰富开放教育文化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在开放教育领域大发展大繁荣,践行十八大精神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文章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开放教育特色文化、以创新精神推进开放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了开放教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具有创新性 ,大学文化所处的特殊地位也要求不断创新 ,并且需要自由与开放来促进文化和大学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同时 ,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经济时代 ,其特征也是创新、自由与开放。本文从文化、大学文化、新经济时代的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提出新经济时代的大学文化精神为创新、自由与开放。  相似文献   

16.
邯郸学步     
庄周 《现代语文》2004,(3):16-16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余子,少年,小孩子)之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泽文: 燕国的一个年轻人向往赵国的文化风仪,专程前往赵国都城邯郸,去学习赵国人走路的姿势和步态。学了一阵,不料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风姿,反而将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记了。万般无奈之下,这个年轻人只好爬着回到燕国。——《庄子》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梅县松口镇洋楼建筑的文化价值研究,表明侨乡人民勇于突破现实因素的束缚,以积极谦虚的心态学习外国文化,以开放宽容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洋楼建筑文化表现了侨乡民众在跨文化交流中开放进取的精神。侨民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为本土乡民打开认识和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本土乡民对外国建筑文化元素的学习、接受和吸收,表现了本土乡民乐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回顾赵文化研究的历程并综述赵国起始年代的四种观点,提出赵文化的发生与孕育于晋文化之母体内,赵文化的初步形成期在赵立国到迁都邯郸前;赵文化的正式形成则以赵建都邯郸为标志。并对促进赵文化个性发展的因素和赵文化最终在邯郸正式形成的因素,尤其是从物质与精神、内涵与载体等对赵文化的独特性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19.
回顾赵文化研究的历程并综述赵国起始年代的四种观点,提出赵文化的发生与孕育于晋文化之母体内,赵文化的初步形成期在赵立国到迁都邯郸前;赵文化的正式形成则以赵建都邯郸为标志.并对促进赵文化个性发展的因素和赵文化最终在邯郸正式形成的因素,尤其是从物质与精神、内涵与载体等对赵文化的独特性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20.
苏南率先发展在于传承了吴文化精细唯美、务实争先、尚文重礼、兼容并蓄的合理内核;苏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新发展,形成了敢于创新、勇于争先的精神,开放大气、亲商豁达的精神,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精神;苏南文化促进了苏南模式形成、改革、创新的演进和经济的发展;苏南文化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建立了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和谐结构,注重了效率与公平的利益和谐,促进了苏南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