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技风》2015,(14)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并且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现已成为文学理论界不可忽视的话题。网络文学是行走在时尚前沿的大众文化,网络文学与大众文化在文学形式上极为相符,对文学大众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4)
近几年来,许多电视剧吸引着我们的眼球,例如《花千骨》,《锦绣未央》等。这些爆红的电视剧都改编自网络文学作品。文学经典,无论是纸质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是代表文学标高的典范,文学的发展必须走经典化的道路,因此,网络文学经典化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网络文学经典,只有既保存了网络自由开放的特点,又包含中华文化优秀的精髓,文采出众,审美与价值观正确的网络文学作品,才能堪称网络文学经典之作。本文主要探讨网络文学经典内涵、网络文学经典化存在的问题以及网络文学经典化途径等问题,为网络文学经典化提出自己几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网络小说的兴起,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文学”这个范畴也开始纳入文学研究的视野之内。发展到今天,网络已经成为文学的重要传播媒介;当然也是网络文学最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网络文学本身尚处于发展阶段,其自身的要素还有许多不成熟、不稳定有待于发展的地方,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网络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多方面、不同层次的影响。文学作为一种社会的现象,与社会中的人是分不开的。那么,网络文学一种新的文学传播媒介,其对文学主体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这种影响对文学本身又有怎样的意义呢?其是否改变了文学的本质?这些问题,各家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各有所说,尚无统一的定论。本文将借鉴社会心理学的一些观点,主要探讨网络传播媒介对文学接受主体的影响,并对此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网络成为传播媒介,使得网络文学,本质中审美的要素下降,娱乐性的成分上升。在本文中,在讨论网络主体的整体特征的基础上,将网络文学的接受者和传统文学的接受者作简单的比较,并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网络文学接受者特有的心理特征,重点探讨网络对网络文学接受者造成的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是信息时代传统文学和电脑网络碰撞的产物,随着电脑网络的延伸和普及,我国网民的大幅度增长,网络文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它具有的独特性、前沿性和复杂性,所以网络文学在人们的眼中仍似雾里看花,并成为新世纪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几近疯狂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学逐渐朝向下坡路走去。而中国作为文学的泱泱大国,如何在网络文学的高速发展下,同时让传统文学再次焕发生机,已然成为了中国文坛重点探讨的问题。本课题结合《中国文学》杂志,对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其目的是希望中国文学能够经受住重重困难的洗礼,如破茧的蝴蝶一般新生。  相似文献   

6.
金容兰 《科教文汇》2014,(28):110-111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几近疯狂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学逐渐朝向下坡路走去。而中国作为文学的泱泱大国,如何在网络文学的高速发展下,同时让传统文学再次焕发生机,已然成为了中国文坛重点探讨的问题。本课题结合《中国文学》杂志,对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其目的是希望中国文学能够经受住重重困难的洗礼,如破茧的蝴蝶一般新生。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与数字化网络世界相互碰撞的产物,是继口头文学、书目文学之后的第三种文学形态。由于载体的特殊性和阅读者的广泛性,它呈现出审美动机的游戏化、审美标准的大众化和审美形式的多元化等美学特征,这也为网络文学带来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更大的发展压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与数字化网络世界相互碰撞的产物,是继口头文学、书目文学之后的第三种文学形态。由于载体的特殊性和阅读者的广泛性,它呈现出审美动机的游戏化、审美标准的大众化和审美形式的多元化等美学特征,这也为网络文学带来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更大的发展压力。  相似文献   

9.
陈东妹 《金秋科苑》2010,(2):148-148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虽然在创作主体、传播方式、接受主体等方面表现出了新的特征,但是它并没有重构新的文学价值理念,从整体上看,网络文学是理想与缺失的交织,因此,仍需在网络的众生喧哗声中整合新的文化品味,提升其审美品质,拓展新的审美视野。网络文学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准则和规范,但颠覆也蕴含着新机遇,这里对网络文学的现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陈东妹 《今日科苑》2010,(2):148-148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虽然在创作主体、传播方式、接受主体等方面表现出了新的特征,但是它并没有重构新的文学价值理念,从整体上看,网络文学是理想与缺失的交织,因此,仍需在网络的众生喧哗声中整合新的文化品味,提升其审美品质,拓展新的审美视野。网络文学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准则和规范,但颠覆也蕴含着新机遇,这里对网络文学的现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借助Cite 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以及文献计量学的知识,对技术创新网络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得出共被引网络、关键词网络、作者共被引网络、重点国家网络、重点期刊杂志网络的图谱,分析探讨技术创新网络的整体发展趋势、理论衍变历程及特征、重点研究领域,归纳出技术创新网络的研究领域发展迅速的国家,以及我国在技术创新网络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那伟栋 《现代情报》2011,31(3):99-102
针对我国网络灰色文献建设现状,分析网络灰色文献在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网络灰色文献管理体系、积极开辟收集途径、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强网络灰色文献版权保护、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促进合作共建、推动开放存取以及开展深层次开发与服务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徐天虎 《科教文汇》2011,(11):67-68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文体形式,特别在汉代赋是一种主要的文体,经后人逐渐发展,逐渐成为文人喜爱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14.
姜芳 《科教文汇》2011,(8):74-74,94
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新写实文学虽然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文学历史上仅仅是昙花一现.但任何一种文学的产生都有其客观存在的必然性.新写实也不例外。它那本真生活状态的再现、零度的写实态度,无不受到上个世纪萨特等人存在主义的熏染.打上了明显的“存在主义”烙印.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献梳理,构建驱动技术标准联盟发展的假设模型,并以浙江省泵阀联盟为例,从市场需求、政策导向和成员网络等维度,对其发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市场需求是技术标准联盟形成的基础,政策导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员网络是扩大标准安装基础,提高扩散效应的主要途径,其中,核心企业在联盟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当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焦敬华 《科教文汇》2012,(32):65-66
作为1930年北京唯一一份综合性文艺期刊,《骆驼草》周刊独特的文学品格主要体现在:精英文化的办刊理念,集中系统展现自由文艺观的个人专栏,集著者、编者、发行者于一体的编辑模式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朱丽芳 《科教文汇》2011,(29):65-66
姚鼐是桐城派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文学理论建立与健全了桐城派的古文理论体系。他的文学风格理论——"阳刚阴柔说"成为后世论文之两大主要风格,对文学风格理论的丰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还认为文学作品的风格要刚柔结合以"糅而偏胜"为至。  相似文献   

18.
孙育红  黄园 《科教文汇》2013,(29):65-66
井伏鳟二在文坛独树一帜,他登上文坛的时候正值无产阶级文学风靡日本,周围的朋友大都加入到了无产阶级文学的阵营,但是井伏鳟二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创作关注普通入的生活,幽默的笔调与其间透出的淡淡哀愁相交织,绘制出了一幅幅劳动人民努力生活的画面。二战中井伏鳟二被军部征用,成为了“日本笔部队”的一员。这也成为他将战争纳入创作的主题的契机值此,井伏鳟二开始直面战争关注社会,写出了一系列的带有强烈现实主义色彩的战争小说。托尔斯泰是有名的非暴力主义者,他提倡理想的世界应当不分阶级不分国界,以爱为准则,拒绝一切暴力,人们靠着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笔者经考察研究井伏鳟二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文学期间深受托尔斯泰的影响。他的战争小说中所表达的战争观和托尔斯泰的非暴力主义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井伏鳟二的战争小说在他的文学生涯中是一个巨大转折,他对战争暴力行为持严厉批评的战争观也对后世人们对战争的认识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的江南地区,部分闺秀开始从事诗、词、文章的创作,她们也用自己的笔触表达了对于前代文人的仰慕和崇敬,并将他们视作自己的“文学偶像”。本文旨在梳理、分析闺秀们对前代文人的评价和看法,了解她们对于文学史和文学人物的见解与看法,进而剖析其中折射出来的清代江南女性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