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陶昱 《科教文汇》2008,(8):45-45,93
徽州商人“贾而好儒”,特别重视子女教育。徽州地区文化传统、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以及徽州地区浓重的宗法色彩都是徽商重视教育的原因。徽商家庭教育的内容广泛,包括商业教育、儒家经典经验和道德教育等,对于今天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徽州商人"贾而好儒",特别重视子女教育。徽州地区文化传统、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以及徽州地区浓重的宗法色彩都是徽商重视教育的原因。徽商家庭教育的内容广泛,包括商业教育、儒家经典经验和道德教育等,对于今天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政治上的思想解放给学术领域注入强劲活力,20世纪80年代的"重写文学史"的提出和引发的热烈关注与讨论,于此密切相关。看似阈于文学范畴的"重写"事件,推动了文学从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的他律论文学史观向强调文学内在审美特性和自身发展规律的自律论文学史观转变,实则在更广阔的思想解放层面上迎合了社会解放的风潮。而进入90年代,有关"现代性"的反思,又冲击着以"审美"为核心的自律论文学史观,将文学从"纯文学"的幽闭中拯救出来,重新引入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等视角。  相似文献   

4.
徽商是一支儒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非常深远的影响。徽商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地展现出"儒商"风度与独特的观念文化。因为徽商"贾而好儒",从而立于那个时期经商业贾的最高层次与境界,创造和拥有了高超的经营艺术。结合对徽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经营艺术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徽商经营文化的特色:"儒术"与"贾事"的会通。  相似文献   

5.
向静林 《科教文汇》2009,(15):221-222
赵鼎新教授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中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演变的社会学解读,传统与现代、国家与社会是贯穿全书始末的分析视角。本文在追溯作者学术视野和简介此书内容之后,分析并指出了血缘地缘政治在东周战争和儒法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发展轨迹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要素为"血缘、情理、入世",这三个要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一体、伦理政治、人情主义"的运行原理,并继而形成了"天下一家、人格平等、匹夫有责"的政治文化特征,映射到企业经营、管理上便是中国传统企业的特殊管理文化模式,即"大家庭"式的组织结构、"家长制"的管理机制、"德得相通"的管理心态和"返本回报"式的管理过程。中国现代企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又不得不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现代企业伦理作为行为背景和发展根基,同样要求实现多方面、多层次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价值理念上实现从"家国一体"到"价值生态"的转变,在企业价值目标上实现从"伦理政治"到"价值融合"的转变,在企业价值实践上实现从"人情主义"到"价值具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赵鼎新教授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中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演变的社会学解读,传统与现代、国家与社会是贯穿全书始末的分析视角。本文在追溯作者学术视野和简介此书内容之后,分析并指出了血缘地缘政治在东周战争和儒法国家书内容之后,分析并指出了血缘地缘政治在形成过程中的发展轨迹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红梅 《科教文汇》2010,(27):165-166
近年来,"2030"现象引起许多研究者的重视,但研究者多从家庭、教育和社会等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其实这些客观因素要做出改变并非一日之功,当务之急应是从"2030"人员自身入手帮助其改变。本文从自我同一性角度分析了"2030"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露雅 《科教文汇》2012,(15):203-204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法律文化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思想的"百家争鸣"。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和法学家,他们的思想和理念至今对我国现代的法制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历史上,以儒、道、法、墨为主的各家学说都在尽可能地影响着我国法律的发展,其中以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更为有力和深远。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人格,一个人格丧尽的民族注定要被历史所淘汰。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塑造理想人格、培养理想人格的文化。从先秦时起,不同学派的主要思想家便对理想人格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构想、提出并宣扬各自的理想人格模式以及达到理想人格的途径,甚至有些文化精英还在一定程度上践履了自己建构的理想人格。其中,儒、道、法、佛四家所设计和倡导的"君子人格"、"隐士人格"、"英雄人格"及"随缘人格"构成了中华民族人格文化最主要的成分,长久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人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郭晓雯 《科教文汇》2010,(17):61-62
19世纪是欧洲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结合的繁荣时期,这一艺术现象在德奥地区尤为突出。本文通过透视19世纪德、奥社会与文化的发展状况,从艺术和社会的角度对该时期、该地区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结合的这一艺术现象的繁荣状况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本文认为,这一现象是由艺术需要与社会需要共同推动而促成的,并在西方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雷刚  吕军利 《科教文汇》2011,(23):207-208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批判"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为单向度的趋势的存在提供了又一明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大的时代背景下,面向我国的社会现实,特别是面对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革,"单向度"概念的内涵也应该延伸到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3.
蒯群 《科教文汇》2011,(25):19-19,24
将"利、名、情"人类三种欲求放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进行辨析,得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利"乃中国人最大的欲望需求的结论,并据此结论与当代实际,从理论上给出了通过欲望转移可以实现社会公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59岁现象可以说是中国的特有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必然有内在的心理因素,个体的"补偿心理"、"攀比心理"、"平衡心理"、"侥幸心理"与这一现象的产生有极大的关系,同时,中国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略的。另外,文化心理、心理文化二者是相互构建共同影响行为。本文希望以文化和心理学的相互构建为落脚点来分析59岁现象,并期望从某种角度给予遏制这一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超 《科教文汇》2012,(14):23-24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存在被"西方经济学"边缘化的现象和趋势。在开放经济系统中,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21世纪中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理念需要深入探讨,也许"本土化、规范化、人文化"是中国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明海英 《科教文汇》2012,(19):132-133
在中国,历史绵长的"天"字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始终,尤其贯穿了以天人关系为基本范畴的中国传统哲学。在将它翻成英文后它的文化内涵会不会受到损失?会不会有扭曲?本文将从"天"的涵义及其英译关注文化交往中的差异以利于翻译。  相似文献   

17.
黄清明 《科教文汇》2008,(3):190-190
儒、道、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他们共有的文化“潜质”——“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坚思想”。儒从伦理道德上倡言“天人合一”,使“天则”道德化。中国古代建筑在其思想影响下,逐渐礼制化、规范化、标准化。道以“无为”为其思想基础,倡导返朴归真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园林构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新民族志实验丛书"从我国云南少数民族村寨社会文化实际出发,采用"村民日记"这种新型民族志撰写模式,指出:新民族志实验丛书在当代国际文化人类学的学术平台上,进行了中国民族志和文化人类学的"本土化"创新,是一部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文化人类学学术实践的核心产品。  相似文献   

19.
彭娟  易福蓉 《科教文汇》2011,(23):137-138
文章从分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语感"和"商感"不平衡现象出发,进而提出商务英语阅读"一体化"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英语阅读技能与商务知识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培养适应现代各类经贸活动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不同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个数字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产生不同的联想。仅从数字"七"来看,这种差异性就表现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七"有吉凶两方面的涵义,也更多的与女性联系在一起;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代表了神圣和吉祥,甚至进一步延伸到法律和道德领域。形成这种差异性有单双数崇拜文化、谐音联想和宗教神话三个方面的原因。本文从中西方对数字"七"不同的理解上,探讨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以求在这个侧面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