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前期的刑事诉讼程序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创新性。在主管和管辖上,清代的刑事诉讼机构体现了对满族利益的维护,以及加强了中央对司法的控制;在程序适用上,体现了司法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出现了回避、复审等制度。  相似文献   

2.
张智强 《大观周刊》2011,(38):36-36
程序公正是刑事司法所应具有的内在品质,是现代司法制度的必然要求,沉默权对程序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程序的均衡对抗,实现对人权的保护。我国目前在沉默权问题上还存在争议,本文试就刑事沉默权及其在我国的适用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智强 《大观周刊》2011,(32):45-45
程序公正是刑事司法所应具有的内在品质,是现代司法制度的必然要求,沉默权对程序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程序的均衡对抗,实现对人权的保护。我国目前在沉默权问题上还存在争议,本文试就刑事沉默权及其在我国的适用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吴冬 《历史档案》2020,(1):86-96
清代地方司法中的保释是指案件在审理结束后,部分诉讼参与者被官府管禁,由保人向官府提交保释请求,待承审官批准后解除其管禁状态的司法活动。它是清代一项基本的司法程序,也是官府为了震慑、管理讼民,维持基层司法稳定而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司法实践之一。保释程序的相关环节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清代法规对保释有诸多制度性规定;一方面承审官对保释的审批有时并不以也难以将"法律"作为唯一依据。保人利用保释策略企图达到保释目的,而承审官个人的治讼理念与怜悯之心等因素同样会影响到其审判结果,反映出官民在司法领域但又基于法律之外的一种博弈互动。本文以南部档案中从道光七年(1827)至宣统三年(1911)的193件保状档案为主要资料,结合清代律例、官书,拟对清代司法中的保释及其程序运作中的官民互动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5.
董晓瑜  郭研 《大观周刊》2011,(34):53-53
确定证据是否为非法取得的证据是司法实践活动中的要点和难点,对刑事诉讼关于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承担主体应进行单一化的确定利于刑事诉讼程序的有效、合理、迅速地进行。控方应就取证的合法性承担证明责任;辩方有权就侦查中的取证非法提出证据;侦查人员应出庭就程序是否合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6.
简易程序是199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增设的刑事审判程序,是一种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情节轻微刑事案件进行快速处理的程序。简易程序的设定初衷是好的,经过十多年的适用发现,我国简易程序的实体性条件过窄,程序性条件过宽,适用比例较低。加之现代刑事诉讼愈来愈注重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和程序正当,导致简易程序适用所耗的司法资源愈来愈多,司法成本愈来愈高。因此,为进一步应对司法实际需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新刑事诉讼法在修改时对简易程序进行了重要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新闻媒体作为刑事诉讼程序间接公开的媒介,具有沟通公众与司法机关的重要作用。随着大众传播方式的不断演化,当前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刑事司法案件报道过程中产生的对案件当事人的隐私权侵犯的现象,其背后暗含着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利益冲突。解决这一社会性忧虑,需要在实现价值平衡的同时,依靠完善新闻传播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刑事司法案件各阶段的新闻报道权利边界等手段,构建秩序化、法律化的隐私保护规则。  相似文献   

8.
“媒体审判”等现象凸显了新闻媒体在对我国司法活动进行监督时存在的问题,也给新闻媒体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新闻媒体在我国刑事犯罪中的侦查破案、缉捕犯罪嫌疑人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新闻媒体在对我国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巨大的正面力量也不容忽视。下面,笔者将针对新闻媒体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作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晓勇 《兰台世界》2012,(30):49-50
清代武童试在应试对象的界定上既注重广开仕进之门又严格控制资格,在考试程序上完备详细,在防止作弊方面举措得当,录取武童生名额众多,对武童生管理上宽严相济,体现出了武科举发展到完备阶段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现藏于四川省档案馆的清代巴县档案,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地方政权档案,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清代巴县地区的政治、军事、司法、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其中的司法档案不仅为我们了解清代的司法制度、司法实践提供了翔实的实例,也为我们了解清代的司法书制度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1.
扬州市邗江区法院在江苏省率先实施量刑程序改革,量刑时被告和法官可以“讨价还价”。一被告人盗窃后,拒不认罪,庭审时得知此“利好政策”后,自愿认罪,获得减刑。现代司法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就在于还原被告人的尊严。作为刑事诉讼的主体,他有权在平等的地位下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辩护。但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于德深 《大观周刊》2012,(43):71-71
为审理事实清楚,情节简单犯罪轻微的刑事案件,我国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简易程序。简易程序是对第一审普通程序的简化,设置简易程序符合当今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立法的趋势,对于及时惩罚犯罪,提高办案效率,都有重要意义。但从近年司法实践看,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岩 《大观周刊》2012,(3):56-56,17
1998年10月5日我国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沉默权问题开始引起法学界、司法界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正在推行的司法体制改革,以追究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为刑事诉讼价值目标,因此,对沉默权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的司法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姜珊 《兰台世界》2024,(2):32-36+42
盛京刑部是清廷于陪都盛京设置的重要理刑机构,主要掌管盛京区域涉及旗人的案件。关于盛京刑部、清代司法审判机构以及清代东北地区司法问题的研究虽已形成一定的成果,但未对盛京刑部的司法审判职能详细展开研究。另外,已有的研究也未能完全揭示其在地方司法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清代东北的审级问题更是未能得到准确结论。盛京刑部在清代盛京地区司法审判中的作用,盛京刑部作为清代地方司法体系中特殊一环,如何通过司法审判来维护盛京地区的社会秩序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全面且准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5.
乾隆《潼川府志》是在清代修志高潮下编纂的一部志书,不仅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更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编纂审慎、征文考据、保存佚文三个方面。是志在体例上自成一家,对所收地方文献详加考证,并辑存了一些失传文献,通过考辨相关文献,对深入研究清代地方志编纂情况,以及清代潼川府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赵彦昌  姜珊 《档案学研究》2022,36(5):142-148
清代档案为清史研究提供了最原始的基本史料,清代司法档案的整理促使法律史研究的“问题”导向更为微观、具体,并引入多元的研究方法。同时,法律史研究中对诉讼文书展开研究也为后续清代司法档案的整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围绕“档案中的虚构”等问题的讨论也使清代司法档案的价值得到更深层面的理解,并进一步促进对清代司法档案的更为全面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通行是清代刑案经过主管部门的题奏,获得君主的批准,以刑部名义颁行各省,作为科断刑罚案件时重要的法律根据,是清代司法文书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行作为律例重要的补充形式,在当时的司法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效力。  相似文献   

18.
高进 《兰台世界》2011,(6):69-70
通行是清代刑案经过主管部门的题奏,获得君主的批准,以刑部名义颁行各省,作为科断刑罚案件时重要的法律根据,是清代司法文书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行作为律例重要的补充形式,在当时的司法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效力。  相似文献   

19.
王敏 《大观周刊》2012,(34):88-88
将于2013年1月1日施行的新刑诉法对证人作证制度作出了较大的修改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完善成为本次刑诉法修改的一大亮点。新的证人作证制度体现了刑事司法的重要价值理念,使证人作证制度在刑事诉讼中予以回归,期冀在实践中能够对刑事审判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完美的证据保障。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基层行政和司法制度对之后的中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今天的社会发展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其司法行政合一,司法注重和谐的特点在制度运作上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