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C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扬州职业大学的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568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贫困生276人。高职贫困女学生、文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付方式是主要影响因素,高职院校要引导贫困生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维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山东省某两所高职院校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当前高职生的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调查,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通过心理测评,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教给学生有效的应付策略,提高学生的应付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建构和利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年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讨大一高职生自我评价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评价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327名大一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一高职女生的自我评价不如男生,且在学业表现、体育运动、外表三个因子上二者存在显著差异;(2)大一高职男生与高职女生在应付方式的求助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3)大一高职生的自我评价与应付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且自我评价的各因子对应付方式的各因子有不同的预测作用。结论大一高职生的自我评价的各因子对积极和消极的应付方式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初中学生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运用COPE量表和SCL-90对初中1~3年级学生371人进行测量后发现,初中学生的应付活动主要有:他们在面临应激情境时,较多采用“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情绪专注与疏泄”等消极的应付方式应对困境;以“情绪专注与疏泄”为首的情绪性的应付策略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性影响,乐观性解释则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一套提高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稳定性的培训方案,并针对某高职院校07级部分毕业生实施该方案,从而验证其效果.方法:设计一套团体辅导方案,提高学生的积极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素质.随机抽取某高职院校07级毕业生128名进行为期半年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前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应付方式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量表》测评....  相似文献   

6.
探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目的是为提高高职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Q),对随机抽取的两所高职院校的269名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SCL-90总均分与CSQ各因子分均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问题解决对SCL-90的总均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均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0.140,-0.110,-0.143,-0.149,P均<,0.05);自责对SCL-90总均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171,0.184,0.165,0.217,0.161,0.145,P均<0.05),幻想因子对偏执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148,P<0.05).结论:青年教师的应付方式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国内教师应付方式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教师应付方式的研究发现,教师应付方式具有跨情境性,表现出以积极应付为主的特点。教师在应对压力时采用何种应付方式,与个体的工作压力、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人格特征、性别、年龄、学校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中教师心理健康、应付方式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应付方式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提高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笔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洛阳市、南阳市五所高中的2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中教师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他们使用最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高中女教师更多地使用求助和幻想的方式,老教师更多地使用合理化的方式;相关结果和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存在着高度相关,彼此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压力应对与心理健康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综合性大学大二、大三学生压力源与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大学生压力源情况调查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二、大三的386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13项压力源的发生频率都在14%以上;多数大学生能采用积极的或综合型的应付方式,一部分大学生仍然使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应付方式与压力源之间有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解决问题、求助积极的应付方式,有时需要相辅相成,会更利于问题的解决;在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因子维度上大二、大三年级学生与国内青年常模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大二、大三大学生群体的压力源与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学生及家长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证实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应付方式存在高相关,学生的应付方式与其家长的应付方式存在一定的关系。建议学校设计一系列的心理教育活动,以影响家长、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