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22年《壬戌学制》正式改称实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改旧制甲种实业学校、乙种实业学校为职业学校。以职业教育取代实业教育并非仅为名称上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社会对职业教育内涵、功能以及地位认识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取代实业教育与当时社会主导思想的变化、职业教育家自下而上的推动以及欧美职业教育思潮的影响相联系,这一历程加强了职业与教育、社会及个人的联系,变革了劳心胜于劳力的教育传统,并借助学制的改进推进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职业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地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同时也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农业职业教育培养体制创新与完善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本文提出了针对促进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五大措施: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发挥职业教育基地功能;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搞好专业学制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3.
怎样办好农村职业教育,为广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我校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成功地举办了学制为一年的果蔬专业班,为我县发展农村经济培养适用型、复合型、现代型的新型农民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教育结构中,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职业教育的学制变革已经迫在眉睫。实行弹性学制,推动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是时代的呼唤和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作者在此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弹性学制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学制改革已经成为目前高职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高职教育学制改革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构建我国职业教育新体系的需要,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在高职教育学制改革中,各高职院校要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实施产学结合,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社会的二分法造就了教育的双轨学制,并使得职业教育概念狭义化;而在双轨学制基础上形成的三分法,又进一步造成了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分野.了解职业教育概念变化过程中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弄清"什么是职业教育"这一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转变观念 深化改革 积极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应是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职业教育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将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必须有相应的保障条件。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能否顺利施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取决于是否建立一套与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配套的管理模式。 一、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全民职业教育思想,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提高对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的分支型学制曾对我国的教育学制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文章在回溯沙皇俄国时期和苏联时期教育学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俄罗斯基础教育学制在普通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与补充教育系统中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俄罗斯现阶段学前教育领域“托幼一体”与职业教育领域“普职融通”的两大特色,梳理了俄罗斯基础教育学制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拥贤 《职教论坛》2003,(22):32-33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由于学制体系复杂、专业门类繁多、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致使教材建设难度大。如何适应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和体系完善的需要,有效地开发职业教育的教材,本文就结合湖南省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实践,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一、按职业教育的学制体系,编写相互衔接的教材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逐步形成了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配套的学制体系,目前,我国接受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在校生人数已接近中职在校生人数的半数,高等职…  相似文献   

10.
作为职业教育系统中的主体,中等职业教育融合社会经济发展与劳动者个人需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回溯民国以来确立中等职业教育地位的历史进程,壬戌学制的中等教育改革作为最为精彩的部分,在学制颁布百年之后依然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与学制改革一并经历了探索酝酿、修订完善和颁布运行三个阶段,协调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壬戌学制的颁布与运行深化了中等职业教育内在价值内涵,主要表现为目的上兼顾升学与就业的现实诉求,内容上注重地方教育灵活性与学生主体个性化,实施中注重民间组织与官方政权的互动平衡,强调制度保障与体系构建。挖掘壬戌学制在观念层面、制度保障层面以及实践层面的启示意义,为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历史经验,对现代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盖馥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9):9-10,72
目前,农村产业已突破单一的农业经济,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农民也经历了由身份向职业的变化,这就有必要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但是,从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视角出发,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在管理、发展、结构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多元经费筹措体系,建设涉农专业体系、多级技能培训与认证体系、对口扶持机制和加强内涵建设等路径,有利于构建富有生机的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关系着我国是否能顺利实现向高收入经济体的转型。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鉴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法制建设的困境,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律保障: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法制建设进程;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和保障校企合作畅通;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法律保障制度,强化政府责任;培养农村公民的职业教育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3.
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健全国家相关法制;逐渐转变农村职教功能,完善农村职教培养目标;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农村职教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深化农村职教内部改革,提高农村职教办学质量;提高农村职校学生素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创建并完善层次不同、类型多样、学制灵活的农村职教体系等等。这些经验对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更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观念,构建多层次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建立城乡职业教育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职业教育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现状和农村职业教育自身特性所决定的。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办学定位偏差、经费投入不足和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所以应该提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视,树立新型农民职业教育的理念;端正办学方向,明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完善教育体系,促进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但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阻碍,导致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效能大打折扣,而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统筹协调不力、政策补偿机制欠缺是形成瓶颈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力度,需要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办学思路;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投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相关特色专业建设;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青年接受职业教育的障碍分析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当前,农村青年接受职业教育存在体制、运行机制、现实条件等多方面的障碍。促进农村青年接受职业教育,在宏观政策层面上,应寻求一种合适的中央政府补贴制度;规范办学机制,突出职业教育的层次特殊性及区域特殊性;成立专门负责职业教育的机构;打破职业教育的城乡分割局面。在微观层面上,应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突出各职业院校特色,走产学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农村职业教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逐渐向城镇聚集,农村学生成为中等职教生源主体,农村职教服务非农领域比例不断增大,农科专业不断萎缩,农村成人学校大幅减少。针对这些趋势及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需要,应加强各级各类中等职教在发展农民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在农村成人教育中加强农业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瓶颈问题的有效措施,分析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农村职业教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厘清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和强大动力,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尤其在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上苦下功夫,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村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着手,结合高职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从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高职教育体系、整合区域职教资源、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论述如何让高职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从而实现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