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再论比兴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学重要范畴,属诗之六义。分而言之,按朱熹之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有兴会和触物起情的意思;比是"以彼物比此物",简言之即比喻。然而,比兴经常合为一词,或称"比兴手法",就既不是简单的兴,也不是简单的比。而成为一个更大的诗学范畴。一加一大于二,有了更大的内涵:一可以是双关、二可以是比拟、三可以是寓言、四可以是咏物、五可以是囫囵话、六可以是作者无心而读者有意——某些"文字狱"就是这样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托物起兴是民歌常用的手法,人们称它是语言的智慧之花. 赋、比、兴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较科学的解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此解释一直为后人所沿用.  相似文献   

3.
每当翻开那古色古香的文学遗产时,吸引我的常常是那些诗词。除了音美、调美外,更有“花”美。既有用花点缀的意境美,又有渗透于花间的情感美。这些花经常被诗人词客用来咏叹人或事,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比兴、寄托是我国诗词的优秀传统之一。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用今天的话说:比是比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引用了宋人朱熹的话:“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给比兴下的结论是对宋以前诗歌创作和文艺理论有关比兴的论述所做的总结,是比较确切的。但是,在如何理解毛主席的话和朱熹的结论上,却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比和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是诗歌创作中互相独立的两种表现手法,两者是不容混淆的。另外一种从文学批评史的角度立  相似文献   

5.
一毛泽东同志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在写给陈毅同志关于诗歌创作的一封信中提到:“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种封信还提到写诗要“从民歌中吸引养料  相似文献   

6.
比兴手法是诗经六义之二,朱熹的《诗集传》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相似文献   

7.
南宋朱熹注的《诗集传》是一部有很大影响的书,明清以来流传极为普遍,如此朱熹对《诗经》“赋比兴”的解释也随之深入广大读者的认识。朱熹之说出,一般学者大多摈弃了郑玄之说,①而以朱说为依归。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词也。”朱熹从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8.
说说赋比兴     
何为“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  相似文献   

9.
“比兴”是我国古典文论中的术语。朱熹的说法比较通俗: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相似文献   

10.
正比兴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是抒情文学,绝大多数都用客观之“物”来抒主观之情,借号抒情最符合文学的感情性和形象性。形成中国古代借景抒情文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感物说”、“比德说”及中庸、中和的美学观等是其形成的深厚的文化理论背景。借景抒情可以说是生命的艺术,是人生化的艺术涵浸于中国文化的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12.
词的特点是长于抒情。苏轼词之所以受到人们喜爱,在于他掌握了词的创作规律,在词中抒发了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读者共鸣。苏轼是一个多情的词人。他热情澎湃,激情四溢,豪情万丈。所以他的词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如火如荼的煽情性。苏轼词中表达了豪情、韧情、亲情、爱情、艳情、真情、怡情、民情、同情、傲情、乡情等。故称苏轼为词中“情圣”乃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3.
"简单结构设计"教学中须明确:"简单结构的设计"学习载体与"必修模块1"的设计学习载体的联系与区别;对于学生呈现的模型,应明确是"设计实物,呈现模型",还是"设计模型,呈现实物",使设计与分析有效。明确达成模型的类型应当是"力学结构模型",并符合设计相关要求;明确外观结构设计与力学结构设计的关系;明确创新是设计的重要内涵,是避免技术设计"劳技化"的关键;强调技术设计的"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总是会以其别致的方式为我们展现出一种惊世骇俗的生存体验,形成了独有的"卡夫卡式"特征。《地洞》淋漓尽致地演绎了现代人的恐惧意识。小说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并结合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体验描述了小动物的恐惧感受。由于恐惧,小动物在心中臆测了莫须有的"异己"力量;由于"假想敌"的存在,小动物更感恐惧。从表面看,小动物看似陷入了一种庸人自扰的困境,但实际上这却是现代人真实的生存姿态。  相似文献   

15.
韩愈诗歌里的情惑意蕴,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首先,韩诗反映了韩愈一贯倡导的"舒忧娱悲"、"不平则鸣"的诗歌理论 韩诗情思广厚,韩诗抒情运用了借古人抒情、托物咏怀、写景言情、叙事抒情的表现手法 韩愈诗歌思想情感大气磅礴,韩诗诗旨情感基调为昂扬.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歌与中国新诗都注重意象的运用,中国新诗也常常借用古典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思。新诗中古典意象的运用遵循古诗的审美原则,然而在意象的内涵、作用以及用法上却又与古诗的意象有所不同。新诗中的古典意象与古诗中的意象相比,不重视固定意义而重视彼此间的联系,不追求“立象以尽意”而追求“具体化的感觉”,不从“兴象”中显现“隐”的含义而用词语对意象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7.
舞剧主要以演员的肢体语言和音乐来展现戏剧冲突,由于舞剧的特性与职能所决定,它不擅长去表现错综复杂的戏剧情节,隐晦的人物关系与以及人物心理矛盾。舞剧《一把酸枣》群舞过多,冲淡了双人舞的叙事抒情表现。过于复杂而隐秘的人物关系,很难靠演员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推动舞剧发展的关键动机设置也不够合理。这些,都是这部舞剧的硬伤。  相似文献   

18.
《诗大序》进一步阐明诗歌的本质特征,提出了抒情言志说;强调诗乐与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注重诗歌的教化作用;总结诗歌的体裁与表现方法,提出六义说。《礼记·乐记》集中论乐,涉及音乐的本原问题,提出物感心动的理论;阐述音乐的美感,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情感的真挚,发表"唯乐不可以为伪"的不刊之论。  相似文献   

19.
舞蹈仪式无论是的结构和情节设计还是氛围抑或语境的营造,其目的都是表达——不仅要激发某种情感,而且要播布某种思想意识。当然,这些表达是以象征的手法呈现,包括场图和队形。所有这一切,其实也是今天舞台舞蹈调度要做的事情——哪怕其表达是无病呻吟和苍白的说教,也是一种"无病呻吟"的情感和"苍白无力"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20.
鲍照的赋无论是咏物还是抒情,都饱含了深沉的人生感慨。他的赋有一个共同的抒情主题,即感伤主题:既有对个人不幸际遇的悲叹,又有对人的生命短促易逝的悲叹,更有对社会、历史命运的悲叹,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