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区域动态     
包钢一中被清华大学授予"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清华大学召开了2012年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政策交流会,全国221所重点中学校  相似文献   

2.
资讯看板     
《新高考》2011,(11):60-60
清华大学公布自主招生选拔"新百年计划"中国新闻网:10月18日,清华大学公布了2012年自主招生新政"新百年计划",其中包括"自强计划"、"拔尖计划"和"领军计划"三部分。"自强计划"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3.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列宁在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对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人才选拔,提出了三个重要思想:把培养选拔人才作为组织方面的重要任务;对各类人才提出了不同的选拔条件;通过各种途径选拔人才。列宁的选拔人才思想是他的党建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就其精神实质而言,  相似文献   

4.
高校党外人才是高校办学的重要依靠对象,是高校改革与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本文探讨培养选拔高校党外人才的重要意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高校党外人才培养选拔胜任力模型,从而思考高校党外人才培养选拔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刘承功 《上海教育》2011,(22):44-44
最近,清华大学推出了名为“新百年计划”的自主招生新政。之所以说是“新政”,是因为这份自主选拔计划的确有一些新的特点。其一,是注重对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实行有针对性的选拔,比如,“新百年计划”中既有面向那些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的“领军计划”,又有面向那些具有学术理想和创新潜质,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华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拔尖计划”。其二,是在力促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又考虑到力促教育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6.
招生选拔是研究生教育必须把住的入口关。聚焦于因新冠疫情防控隔离而更加凸显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中长期存在的全面考察要求和规模不断增长之间矛盾造成的选拔困难,剖析清华大学以“信息流”代替“人员流”、以“规范过程”防范“各种风险”、以“个性化问题”推动“创新型选拔”的招生选拔在线方式探索,认为该方式有助于提高创新人才选拔的水平和效率,在面向全球选拔国际研究生的场景中更具优势,有望成为一种长期选项。提出应统筹初试、复试协同改革,在创新人才选拔理论和方法研究、在线选拔相关制度建设以及推动高校自主创新实践等方面不断探索互联网时代人才选拔规律,更好地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在国家竞争力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新兴产业中发挥协调创新的作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第三个重大战略工程,高校应结合发展需要和实际条件对生源选拔进行改革,为人才培养夯实生源基础。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一主体或者多主体协同的选拔培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依然面临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位、各项政策目标或者政策主体的协同问题、选拔培养机制衔接问题等制约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统筹不同办学主体、学段、政策目标,促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政策协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秦宁 《成才之路》2011,(33):11-I0006
日前,清华大学公布了该校“新百年计划”的自主选拔考试实施办法: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所有中学,均可推荐一名考生参加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他们一旦获得了资格确认,将在未来的录取过程中获得30分~60分的分数优惠。  相似文献   

10.
四十余年来,我国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进行了积极探索.本研究通过对我国36所"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进行分析发现,"强基计划"注重以公平公正为选拔原则、以综合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多元参与为基本保障、以拔尖创新为选拔导向.与此同时,各试点高校形成了个性化、融合式、贯通式、国际化与动态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了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应在传统高考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分类考核、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选拔更多综合素质优秀和具有创新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培养.各试点高校应在"强基计划"的透射下不断优化招生和培养机制,探索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拔尖创新人才招生与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朱永新 《成才之路》2012,(4):98-I0015
正日前,清华大学公布了2012年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中面向指定中学实施的"领军计划",敲定一批中学名单。看一下这些名单,都是全国各地的名校。其实,不仅清华、北大的眼睛盯着这些名校,几乎所有的重点大学,都把主要的自主招生名额投向了这些学校。难道大学选才范围该如此狭窄?难道中学优秀人才就一定出在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美术类艺考经过多年的改革完善,基本上形成了相对公平、合理、完善和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然而,在新形势下,为了向高校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的美术类人才,美术类艺考的人才选拔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而一切改革措施的提出和实施都应以符合艺术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作为落脚点和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高职从隔断状态进入衔接状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主要有"对口升学"、"五年一贯制"、"3+2""3+3"和"自主招生"等模式。中高职衔接阶段的升学考核是一个重要环节,考核选拔既要突出"知识+技能"的特色,也要变革一考定终身的模式。探索绩点学分制人才选拔模式,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培育专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才选拔制度历史悠久、体系完备、类型多样,在世界人才选拔制度史上具有积极影响。文章遵循历史脉络,从人才选拔制度与教育的关系入手,从考查、考试的类型、举措、方式等方面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以期对现行人才选拔制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党和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现实生活中却“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国家人才选拔录用体制是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难”的症结是缺乏素质教育应有的人才选拔录用体制。人才选拔录用体制对素质教育发展的影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教育客观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和必然结果。我们必须改革影响素质教育的人才选拔录用体制,克服人才选拔录用中单纯追求考分、学历的片面性弊端,建立起社会和学校多元化的、全面的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人才选拔录用体制机制,激发素质教育的内在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振兴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人才选拔的重要场所,选拔功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本文对我国封建时代的学校选才标准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我国的选拔标准以隋唐为界线,隋唐以前倾向于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而隋唐以后则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或唯一的选拔标准,此时,学校成为科举(人才选拔制度)的附庸。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人才选拔含义、人才选拔的五个要素的具体介绍,指出了我国的人力资源部门在人才选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即能够为人才选拔提供一个科学的标准,能够降低选拔成本,能够保障选拔过程的公平性与透明性,能够为选拔主体选择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超常教育实验是东北育才学校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一种大胆创新和突破式探索。超常儿童是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后备力量,学校在3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了独特的超常儿童早期鉴别与选拔方式,包括三项鉴别原则、四条鉴别举措和五步选拔程序。  相似文献   

19.
数千年来,考试始终是人们获取社会资源、寻求升迁机会的重要途径。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不意识到人才所具有的重要社会价值,尤其是对巩固统治具有巨大的治理效能。从先秦时期的选贤与能,到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再到隋唐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国古代人才选拔方式历经数次更迭。人才选拔的价值取向由注重门第向能力本位、追求公平转变,“至公”成为人才选拔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为例,阐述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特点,同时比较分析了部分高校的拔尖学生选拔机制,认为在有效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选拔有发展潜质的优秀学生中,完善选拔机制是关键。经过四年的推进实践,武汉大学第一届"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本科学生已经毕业,通过对这一届本科生的培养经历进行分析总结,明确了选拔机制的重要性,为后续武汉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经验性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