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希森·《中国新闻周刊》三农基金”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规则,经过初选、复审和终审三个阶段评审,基金评选委员会从147项参选作品中评选产生出首届“希森·《中国新闻周刊》三农基金”三农研究奖、三农报道奖和公共行动奖。11个奖项颁发给了我国三农领域的优秀研究者、报道者和实践者,这些作品或对揭示中国农村政治和经济的运行规律有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开播于2006年8月28日的河北电台农村频道,以“三农”需求为第一关注,以“三农”宣传为第一责任,以“三农”发展为第一追求,为农村听众提供政策解读、市场信息、实用科技、法律服务以及文化娱乐节目,成为农民的“身边厂播”、“实用厂播”、“贴心广播“。《直播“三农”》、《科技村村通》、《农博士来咱村》、《走进城市》等一批特色栏目,拥有厂大听众。开播两年即摘取了中国厂播影视大奖和中国新闻奖两项全国大奖。  相似文献   

3.
正《转型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姜长云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当前中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背景,全面展示了中国政府推行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主要内容,科学地总结了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和成就。  相似文献   

4.
正《转型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姜长云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当前中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背景,全面展示了中国政府推行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主要内容.科学地总结了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和成就。  相似文献   

5.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巨变,"三农"发展进入一个又一个"黄金期"。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关注"三农"话题,三农事业获得快速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的利好形势,伴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便利通达的交通,  相似文献   

6.
农村天地版块分三农新闻、乡里乡亲和新农村建设三个专版,每周七期。这是湖北日报第一次专门针对农业、农村、农民,涵盖现代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而设立的一大版块,开启了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三农、观照三农的一大重要窗口。三农问题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尽管中国改革最早从农村起步,也最早从农业上取得突破,但三农依然是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最棘手的问题,最难啃的骨头。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农村依然是相对落后,农民依然是隐性失业量最大、社会地位最低、收入最低的群体。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当前全国工作的中心,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1号"文件部署全国的三农工作,"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国家档案局在江苏省召开了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对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做好‘三农'方面的档案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三农"档案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民问题及其与之相关的农业、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包括农村文化建设等问题。而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档案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创新档案事业发展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推动新农村档案文化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适应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新形势的需要,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档案局结合本地实际,在开展新农村档案建设和促进农村档案文化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其经验有着一定的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廖雯雯 《大观周刊》2013,(11):30-30,210
本文借鉴马克思的“三农”理论,主要从农业的基础地位、农村的组织建设、城乡融合和土地的国有化四个方面对中国的“三农”问题的实践进行分析。我国的“三农”闸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q-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农”现代化发展道路,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三农图书出版品种达3千多种,印象较深的有《中国之重:32位权威人士解读“三农”问题》(田永胜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2005: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农村经济绿皮书系列)、《“三农”新论》(陆学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有较高的借鉴价值。2005年,热搅书市的原创三农图书是以农村、乡镇为背景创作的3部长篇小说:一是贾平凹新作《秦腔》(作家出版社);二是阿来新作《空山》(人民文学出版社);三是余华的《兄弟》(上海文艺出版社)。特别是《秦腔》,首版开印15万册,但面世不久,便遭遇了盗版书的肆虐攻击。此…  相似文献   

11.
立足嘉善农村专业农户的媒介接触行为调查,从实践与理论层面深入思考三农传播的研究深化问题,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得失,提出适合中国农村三农事业发展的信息传播路径与四大传播原则,分别是:农村传播的政府主导原则、接近性布局原则、网络多元多样原则、适度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12.
《出版广角》2014,(17):97
正《转型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姜长云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当前中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背景,全面展示了中国政府推行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主要内容,科学地总结了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和成就。《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10册)刘托,等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丛书为国际出版基金项目,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类项目中,选取最能展现中国建筑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项目10个,编纂而成。  相似文献   

13.
开播于2006年8月28日的农村频道是河北电台八个专业广播媒体之一。它以“三农”需求为第一关注,以“三农”宣传为第一责任,以“三农”发展为第一追求,为农村听众提供政策解读、市场信息、实用科技、法律服务以及文化娱乐节目,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凭借着真诚的服务,农村频道逐渐成为农民的“身边广播”、“实用广播”和“贴心广播”。《直播“三农”》、《“三农”今日谈》、《科技村村通》、《供求双通道》、《走进城市》等一批富有频道特色的栏目已经在农村广大听众中拥有较高的信任度和美誉度。同时,连续摘取了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和中国新闻奖两个大奖。8月25日,农村频道举办了开播三周年节目研讨会。局、台专家及农业专家代表齐聚一堂,从不同角度为农村频道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4.
发展对农广播电视节目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大发展。中央历来重视"三农"的发展,多次强调:没有农村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繁荣。胡锦  相似文献   

15.
总体讲,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8亿多,“三农”问题依旧是最突出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国家的建设要注重农村的发展,广播电视的发展也要关注农村、农民。但是这些年来有的地方的  相似文献   

16.
魏世泰 《新闻前哨》2004,(10):39-40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最关切的问题,也是引发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是,放眼传媒界,不难发现一个尴尬的现实:以服务“三农”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农民精神文化与知识的建设,农村出版传播肩负着这样的任务,尤其是在当前"媒介化"时代,在农民群体中,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得到广泛普及,中国农村出版传播需要积极适应建立新的传播平台,同时整合传统的"三农"读物在新的媒介平台上,深入有效地做到文化知识上的惠农、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8.
胡焕军 《大观周刊》2013,(1):249-249
解决“三农”问题,既要有物资的支持,也要有精神的支持。农村文化应体现“三农”发展内在要求,发挥文化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凝聚农村劳动者的全部智慧、力量和勇气,为“三农”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 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的一号文件又是关于“三农”问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六年以“三农”问题为中心的一号文件.可见.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工作。在这个背景下、农村文化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三农”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兰兵  姜承 《兰台内外》2006,(4):17-18
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并把“三农”工作视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十分关注并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为此,党中央先后发出8个涉及“三农”的一号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中,1982年至1986年连续发出5个一号件,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心声和要求,成功地指导了划时代的中国农村改革。时隔18年之后,中央一号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从2004年至2006年又连续发出了3个中央一号件,标志着中国“三农”政策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上述8个涉农的中央一号件,不仅记载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而且体现了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如今,回首8个中央一号件的主要精神和内容,一方面,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理解,增强对其重要性、紧迫必的认识;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时期新阶段党对“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县级新闻媒体作为基层主流媒体,应紧紧围绕农村发展现状,做好自身定位,把握好节目内容的编排,以自身发展来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