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春晖 《大学教育》2014,(6):126-127
人文关怀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和人文关怀具有内在契合性,可以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教育。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下文简称"马原"课)人文关怀的倾注,需要教育工作者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马原"课人文关怀的功能,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把"马原"课和人生教育结合起来,并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实践环节,脱离现实,脱离学生思想实际是"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新的体系下,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精心组织社会调查,对于提高教学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概论课教学中,由于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社会实践育人,社会实践教学制约着概论课教学效果。为了提高高职概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提高学生在社会实践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加强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探索实乃当务之急。文章在对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涵、特征的探讨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所谓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是根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目标需要而设计的,以社会调查为主要形式,辅之于其他实践形式的课外教学活动。这一课外教学活动在“邓小平理论概论”(后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中实施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一、设计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1.将实践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途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在主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实践对人的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并把与现实生活实践的结合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要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关键是对“概论”课教学进行人文化改革。主要举措:一是教学内容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充分发挥课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作用;二是教学方法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该课成为最有吸引力的课程;三是教学手段现代化,不断提高该课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创新评价手段,实行“一纸签”考核方式。应注意和把握几个问题:理论与实践、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关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蒋纯红 《文教资料》2012,(6):188-189
课堂实践教学能突破客观条件对实践活动的限制,符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学科特点和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作者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探索出节能制作、画说新闻、热点辩论等新的课堂实践教学形式,提高了"概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各高校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提高高职"概论"课吸引力和实效性,提高学生在社会实践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概论"课教学尤其是社会实践教学中,除了要将对该课程与高职育人特点相结合外,还应不断加强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即要全面地关怀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究人文关怀的价值,就是将价值作为一种视角,强调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在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实践教学形式较单一、实践教学的开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教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足、实践教学管理有待加强。其原因表现在对"原理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原理课"实践教学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原理课"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教师组织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中,概论课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由于概论课教师缺乏必备的学科专业素养,造成了该课程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低下,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从概论课的学科归属、教师回应问题和挖掘处理教材的能力三个维度,分析了教师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概论课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引入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动力学理论分析和审视当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和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面临的教学问题和困境,通过构建“教师-学生双主体”的群体控制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性,以期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提供新的问题解决视角。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既存在人文关怀在场不足的现状,也具备强化人文关怀在场的良好契机。原理课教学必须强化人文关怀在场,强化人文关怀在场对于教师、学生和课程都有积极效果和深远意义,同时也标志着原理课教学旧传统的终结和新常态的开启。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开设“概论”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概论”课的定位,处理好理论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优化教学,积极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概论”课程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创新"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拓展课堂内外与网络平台相结合、校际间资源共享等实践教学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团队"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育人铸魂"的基本经验,其主要做法是精心组织集体备课、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探索,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本课程中的"三进入",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育人铸魂,使这门课成为全校最受学员欢迎的政治理论课之一。  相似文献   

16.
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门课整合成一门概论课,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改革的一项内容。研究和探讨整合后概论课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课题。在这里本人结合实践,就如何构建和构建什么样的内容体系与大家做个交流。一、内容体系构建依据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门必修课整合为一门必修课实施教学,有人从经验的角度认为这是“分久必合”的自然结果。其实,我认为这三门课的整合是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的。理论依据:三者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7.
人的发展是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中思政课教学应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化解课程供给与学生心理需求矛盾的关键点,是增进学生对课程思想价值认知的触发点,是转变高中思政课育人方式的切入点。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施人文关怀,应以情境为着力点,化解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困境;以互动为突破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心理尊严;以评价为触发点,使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获得持久支撑;以职业选择为落脚点,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与"概论"课不断变动的背景下.为保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概论"课教师有必要重构自身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这是由"概论"课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中的特殊性以及教师原有知识结构的局限性、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与挑战,中国的教育界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是一门人文类基础核心性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魅力。本文以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为视角,从课程教学优势、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体系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意义和责任堪称重大。如何提高"概论"课的教学实效一直是广大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三种策略来提高教学实效性,一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实施专题式教学;二是在教学模式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参与式教学;三是在教学考核方面,注重形成性考核,实施综合式测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