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西方美学史上,席勒从人类学的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审美游戏的思想。他认为,游戏可以解决文明和人性的冲突,审美游戏可以使人性完整。席勒的审美游戏思想实现了游戏研究的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变。席勒的思想启示我们,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儿童游戏:游戏根植于儿童的天性;从游戏、美和人性的内在联系去认识和理解儿童游戏:儿童游戏是能体现人的自由本性的审美游戏。  相似文献   

2.
游戏作为儿童成长中最为重要的活动,在儿童的语言领域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游戏使得儿童交流沟通的领域拓宽,增加了儿童说话、表达的机会,同时也丰富了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儿童的表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游戏本身活泼的形式,有利于吸引儿童的兴趣,让儿童更愉快地参与到语言表达的交流训练中;游戏对儿童语言表达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提高了儿童在具体语言表达中的技巧。总之,游戏使儿童"可以说""有话说""愿意说""敢于说"和"说得好"。  相似文献   

3.
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实践方法,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希望本国的幼儿园可以使用游戏来支持儿童的快乐式学习。"概念性游戏世界"教学模式建立在对"概念性游戏世界"的基础研究之上,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首先,教师应基于对儿童发展水平与兴趣的了解选择一个儿童喜欢的故事,引导儿童与故事中的人物建立情感链接,同时故事应包含有助于引领儿童进入问题情境的情节;其次,教师应在儿童熟悉故事内容之后设计一个能够反映故事情节的想象空间,让儿童有机会在其中表达自己的理解,并使可能涉及的概念对儿童更有意义;再次,教师应通过标明进入和退出空间的方式支持儿童不断探访这一想象空间,并在共享想象情境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教师也要一直担当其中的故事人物;接下来,教师应考虑和计划在此想象的游戏世界中包含哪些富有戏剧性的问题情境,为解决这些问题情境儿童会用到哪些已有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儿童可以学到哪些新的概念;最后,教师应计划和安排互动的过程以推动儿童的概念学习,为此教师应把他们的伙伴关系视为互动过程,在想象的问题情境中为彼此设置不同的角色,如一位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儿童共同探索,另一位教师则为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提供建议或示范,为儿童创造最近发展区。在此概念性游戏世界中,概念学习总是为儿童游戏服务的,而充满戏剧性和情绪张力的想象游戏又会促进儿童概念思维能力与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韦琼书 《考试周刊》2014,(36):184-184
民间游戏源远流长,通俗有趣,既让儿童喜闻乐见,更吸引儿童积极参与。若将民间游戏运用于幼儿教育教学之中,则不失为一种生动活泼的有效教学手段,但民间游戏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应根据教学所需进行改编,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使其在幼儿教育中发挥最佳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与现代游戏相比,传统游戏更能锻炼儿童的群体意识,更能使他们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对有效地健全独生子女的人格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发掘和探索传统游戏的教育意义,可以有效弥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儿童游戏通常被界定为以其本身为目的的活动,除了教科书通常所列的特点外,游戏还具有生物性与原发性、愉悦性与自发性、新异性与创造性等特点.把儿童游戏作为行为种系发生与个体发生之间的桥梁这一隐喻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游戏,行为的种系发生影响其个体发生.游戏提供心理的适应性和更加广泛的行为库.在游戏中,儿童自发地掌握大量行为技能和策略,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环境,并为以后的生活作准备,更重要的是游戏使儿童得以渲泄本能,自由想像,缓冲焦虑并体验愉悦情绪.同时,行为的个体发生通过游戏影响种系发生,个体在游戏中的创造和学习有助于整个种群的适应,即环境压力导致有机体产生新的表型、身体的或(更有可能)行为的改变,并能传递给下一代,这就是所谓的鲍德温效应.总之,可以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发展的核心动力系统的表现.儿童游戏是行为种系发生与个体发生之间的桥梁这一命题的教育涵义在于:游戏与儿童期(不成熟期)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或者说,游戏是不成熟儿童的核心成分.游戏在儿童生活的理性与情感、纪律与自由、个体与社会、本能与文化、幻想与现实、主体与客体等诸多二元对立范畴之间提供了缓冲与中介.无论人类社会如何朝着信息化、虚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游戏仍然是幼儿期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7.
早在人类社会初期,游戏就作为教育和体育的一种手段出现,并藉此传授劳动技能和各种社会活动经验。在国外,好多国家把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经常举行饶有趣味的比赛,作为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手段。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曾斯卡娅曾说:“游戏能发展儿童的体力,使臂膀更结实,身体更柔软,眼睛更准确,游戏还能发展儿童的灵敏、机智和主动性。”高尔基也高度评价游戏的意义,他说:“儿童生活在世界上,并有责任改造世界,游戏就是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我国,游戏性的体育活动在小学阶段开展得很好,但在中学、大学等高年级中,…  相似文献   

8.
音乐游戏是根据音乐的性质、特点,制定出符合音乐节奏、情感等要素的游戏活动。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指挥、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的开展,而游戏动作帮助着儿童更生动、形象、具体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获得情绪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儿童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伴随着游戏,儿童不断体验外部世界并获得来自生活的直接经验,影响其社会性发展。儿童生理发育和心理认知能力的成长使游戏也具有了阶段性。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后,儿童的游戏兴趣更倾向于规则性游戏,被社会道德原则所浸染的游戏规则影响着儿童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成长。教师不仅仅是游戏的旁观者,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在游戏的道德渗透中逐渐培养道德精神。因此,游戏不仅是儿童的娱乐活动,也是一种自主的、实际的道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0.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它集趣味性、虚构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于一体,这些属性与儿童的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那些符合儿童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的科学游戏能激发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使儿童了解生活中某些现象和奥秘, 进而更能主动地关注周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我国幼儿园游戏存在功利化倾向的现状,文章以美国、日本、瑞典为代表,举例说明了国外幼儿教师的游戏观.提出我国幼儿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应重视游戏本身的价值,让游戏成为儿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自身应有"游戏化"的心态和积极游戏的行为;教师在游戏中要善于唤醒儿童的体验,支持儿童的探索和创造.  相似文献   

12.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民间游戏是游戏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其教育价值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儿童身心完满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具体表现为民间游戏在儿童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及个性发展五个方面的教育价值。不足之处体现在:有关民间游戏的理论基础不足;民间游戏对儿童精神层面影响的研究略有欠缺;民间游戏在实证研究中缺乏普适性的论证及在实际运用方面未得到有效体现。  相似文献   

13.
王月霞 《教育导刊》2006,(10):23-25
观察可以使你了解幼儿的游戏、幼儿的表现以及游戏存在的问题,对幼儿游戏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适宜本班幼儿的游戏目标并加以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而教师应是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不是游戏的包办者、替代者;但这也决不是说就可以“放羊式”地管理幼儿游戏。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幼儿参与到角色游戏中来,我们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从观察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信息,使幼儿的角色游戏得以顺利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儿童的认识首先是由观察构成的,教师必须善于在儿童…  相似文献   

14.
体育游戏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教育手段,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体育游戏的创新,对于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以激发儿童参与游戏的兴趣,更能使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梦想使儿童进入一个比现实世界更有诗意也更宏大的世界。梦想里,儿童是诗人、是艺术家,他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梦想给了儿童自由,给了儿童诗意。在游戏、探索、涂鸦、歌唱、跳跃里,在对神话、童话的迷恋里,儿童进入一个现实以外的世界。我们不应当侵犯儿童梦想的领域,而应当放胆面对儿童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岳敏 《新疆教育》2013,(13):140-140
英语游戏教学能培养儿童浓厚的学习英语兴趣,使儿童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可是,如果操作不当,则可能适得其反。或变成为游戏而游戏,达不到教学目的;或游戏难度过大,使参与者失败而归,不利于自信心、成功感的培养;或一部分人参与活动,一部分人老当观众,而逐步失去学习热情。所以,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人类文化的表现方式。虚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游戏方式的变革,并表现出独有的文化创新和文化变异特征。虚拟游戏在文化承载方式、表达方式上延续了儿童游戏的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使儿童得到一种心理补偿和后续性发展的可能,这既是虚拟游戏吸引儿童的地方,又是虚拟游戏遭到社会"非议"的部分。从文化延伸的意义上理解虚拟游戏,正确对待虚拟游戏融入日常生活的现实成为人们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游戏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人类文化的表现方式.虚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游戏方式的变革,并表现出独有的文化创新和文化变异特征.虚拟游戏在文化承载方式、表达方式上延续了儿童游戏的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使儿童得到一种心理补偿和后续性发展的可能,这既是虚拟游戏吸引儿童的地方,又是虚拟游戏遭到社会"非议"的部分.从文化延伸的意义上理解虚拟游戏,正确对待虚拟游戏融入日常生活的现实成为人们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游戏对于儿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白族传统民间游戏蕴含民族文化精华,贴近白族儿童生活,且游戏资源丰富。随着现代化的加深和电子媒介的普及,白族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面临严峻挑战,表现为游戏种类减少,游戏之文化根基削弱,游戏之物理环境在逐渐地消失,游戏之文化功能减弱。为保存和发展优秀的白族民间儿童游戏资源,并使其服务于白族儿童的全面发展,寻找开发之对策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开发白族民间游戏资源过程中,必须坚持文化性和生活性原则,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和亲子活动是主要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幼儿教育的主旨:创设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属于儿童,游戏是儿童的生活。但是,当前的幼儿教育受家长和社会的功利主义影响,正在剥夺儿童的这一权利。为使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幼儿教育应以创设游戏为主旨,让儿童在游戏中保存天性,在游戏中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