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茅山志》十五卷,元道士刘大彬撰辑。该书“辑录唐代信奉道教的文士诗文甚多”.“可惜.历代的唐代文学研究者对此注意不够”,为此周建国同志率先发丧《〈茅山志〉纂辑唐人诗文杂论》(《安庆师院学报》1985年第1期),指出“其中有些作品对我们了解唐人诗文里常见的懦、释、道三教合一现象,当时学道文士的出  相似文献   

2.
唐代“赵州李”文学文化内涵考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州李"文士群体,具有家族地域性、文学文化性,对唐代文学尤其中唐诗文风貌影响显著。以李德裕父子一门为典范,可见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浓郁的文化色彩;可见李德裕平泉诗、贬谪诗独特的诗心情趣与艺术品质。"赵州李"开拓了唐代文学文化的新图景,对于彰显河北一地传统文化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就教育模式而言,唐代文士的隐读修业具有自学的特点,是一种成人化的教育,同时也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隐读的盛行,主要原因在于官学的衰微及科举制度的兴盛。文士隐读之时,多聚于名山或交通便捷之处,习业以儒经及诗文典籍为主,有时在寺院中尚有题诗之举。另外,文人隐读修业会形成一定聚众教学模式,对宋代书院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就教育模式而言,唐代文士的隐读修业具有自学的特点,是一种成人化的教育,同时也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隐读的盛行,主要原因在于官学的衰微及科举制度的兴盛。文士隐读之时,多聚于名山或交通便捷之处,习业以儒经及诗文典籍为主,有时在寺院中尚有题诗之举。另外,文人隐读修业会形成一定聚众教学模式,对宋代书院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代文馆系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等文化馆所的统称。各馆文士因所从事职务的不同,社会角色内涵和规定性也彼此相异。文馆文士或在朝或在野,朝野之间的迁转促使文人地域空间流动。因此,从社会角色这个特定角度来考察文馆文士与文学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是文士群体共相,二是文士角色流动。通过对文士社会角色的研究,以期引起对唐代文士群体性和流动性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6.
西晋洛下文士的雅集主要有两大类型:其一为晋武帝华林园雅集、愍怀太子东宫雅集、贾谧府邸雅集、成都王司马颖处雅集等西晋政治主导者组织的雅集;其二为张华的同好之会、石崇金谷园雅集、二陆处的东南士人雅集等西晋洛下文士自发组织的雅集。雅集中的诗文创作、共赏好文、诗文传播等文学活动,均具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代秘府是唐代宫禁藏书之所,其中搜集和整理有唐人的诗文集。唐代秘府一定程度上担负了汇集和传播唐代诗文集的使命。唐代秘府汇集唐人诗文集有秘府征求和接受进献两种渠道,而传播诗文则可能通过国子监学子抄本和秘府工作人员外传抄本向外流播。唐代秘府对唐人诗文集的汇集和传播,为唐人诗文集的当时传播、当时影响和后世传播、后世影响提供了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8.
聚徒授学和书院(堂)教育是南唐私学中的两种重要类型。受唐代以来文学高度发展以及进士科以诗赋取士的影响,诗文创作技艺的传授是南唐私人讲学的重要内容。私学的兴盛影响到南唐文学发展的格局:众多文士通过拜师学艺,日后大多成为知名文学家;书院(堂)大规模的诗文教育,为文学创作生成了庞大的后备力量,是南唐文学繁荣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诗人们因为学业关系形成了师徒承传梯队,彼此相互借鉴、相互影响,进而在创作倾向上呈现出较高程度的相似性,创作法则也趋于程式化。  相似文献   

9.
唐代文士中多有信仰弥陀净土者,其信仰在日常生活中有多个层面的表现。文士常与净土僧交游,并与之结社。崇信弥陀者以念佛为日课。唐代更有大量的弥陀造像、画像以及西方净土变的绘制。文士崇信弥陀净土的举动一方面是唐代佛教繁荣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对佛教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孝文帝作为文士,保存下来的作品主要是诏书以及个别诗赋。从总体上看,这些作品质实有余,文采不足。但有些诏书具有较强的口语化特征,劲直明快,颇有北方游牧民族豪放的风格特质;有些简短几句,叙事说理直截了当;有些表达委婉,情辞恳切;有些则极尽凌厉威风之态。诗赋与诏书都是孝文帝政治情怀的激切抒扬,是孔孟之道传载的工具,是对诗言志传统的遥相呼应。同时,他本人鼓励诗文创作,此举促进了北朝文学由萧条走向复苏,以及鲜卑贵族文学意识的自觉。不仅如此,他的诏书创作远及唐代的陆贽。在当时南方盛行骈俪化文风,北方公文创作凝重、板滞的社会风气下,孝文帝诗文创作(尤其是诏书)的特色尤为突出。因此,在文学的发展中,孝文帝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11.
广泛交游是李调元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他与袁枚、赵翼、蒋士铨等性灵派诗学大家关系密切;另一方面又与纪昀、姚鼐、邵晋涵、余集、程晋芳等四库馆臣诗文往来频繁。此外,他还与一大批朝鲜文士保持有诗文往复。这种广泛的交往与他诗歌创作关联密切,对其诗歌内容、形式等都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唐时期颇负盛名而后世湮没无闻的文士卢载,正史无传,生平事迹长期付诸阙如。依据洛阳近来新出土的《卢载墓志》及其妻《郑氏墓志》,并结合载之堂兄《卢嘉猷墓志》,基本爬梳出卢载家族世系及仕宦经历、家室子嗣、士林交游等多所考释;同时,结合传世文献对卢载的诗文、著作等生平学术成就的勾勒,还原出历史畛域中真实的中唐文士卢载。  相似文献   

13.
中唐时期颇负盛名而后世湮没无闻的文士卢载,正史无传,生平事迹长期付诸阙如。依据洛阳近来新出土的《卢载基志》及其妻《郑氏墓志》,并结合载之堂兄《卢嘉猷墓志》,基本爬梳出卢载家族世系及仕宦经历、家室子嗣、士林交游等多所考释;同时,结合传世文献对卢载的诗文、著作等生平学术成就的勾勒,还原出历史畛域中真实的中唐文士卢栽。  相似文献   

14.
《唐文粹》是姚铉编撰的一部唐代文学总集,其目的是呼应宋初文学的复古思潮,为当时的学子提供一个简便、全面的唐代诗文精华范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姚铉也是宋代诗文革新的推动者。《唐文粹》的宗旨是崇经尊儒,注意文学的教化作用,但也有开通的释、道观。它收集的唐代诗文风格多样,因而能真实的反映唐代诗文的嬗变过程。本文对《唐文粹》的编辑体例、文学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梳理,以期引起大家对《唐文粹》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梁武帝萧衍作为一位具有特殊身份的作者,对梁代文学的发展影响颇深。他擢赏文士、结交文人、亲自进行诗文创作,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唐代迁谪诗文述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代遭受迁徒、贬谪之苦的从多诗人所创作的“迁谪诗文”,是唐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迁谪诗文颇能体现出迁谪文学的本质特点,对后世的迁谪文学的发展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代精怪小说为文章的主要研讨对象,认为男性精怪具有唐代文士的诗性特征,同时对女性精怪所显示出来的多层面美学特性作了初步的探讨,最后认为唐代精怪小说也反映出了唐人对于现实政治的理解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既是唐代文人生活和文学作品创作的主要文化背景,也是唐代文化和唐代文学内在的精神命脉,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礼乐文化与文士、文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国家文化政策为文学发展提供导向、文人积极参与礼乐文化建设、礼乐文化在不同文学形态中的渗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唐代干谒之风盛行,干谒诗文应运而生。许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高适都写过干谒诗或干谒文,通过与杜甫、高适干谒诗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干谒诗文的特点。同时,通过对李白干谒诗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代文人在干谒过程的复杂心态以及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虽然文学与美术已经形成了两个单独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但是它们的联系却并未被完全割断。在绘画中表现诗文,是让观赏者在有限的画面中增加更多的想象;而在诗文中呈现画面,则是要求文士用绘画的角度去观察。两者都属于艺术范畴,既存在差异,又相互融合,有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