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小张 《现代语文》2005,(5):25-25
纳吉布·马哈福兹是当代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最伟大最著名的作家,也是迄今惟一获得诺贝尔奖金的阿拉伯文学家。瑞典科学院的颁奖词指出:“纳吉布·马哈福兹作为阿拉伯散文一代宗师的地位无可争议。由于他在所属的文化领域的耕耘,中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艺术技巧已达到国际优秀标准,这是他融汇贯通阿拉伯古典文学传统、欧洲文学的灵感和个人艺术才能的结果。”纳吉布·马哈福兹深深地植根于阿拉伯土壤之中,他从埃及社会中获取材料和灵感,继承和发扬阿拉伯古典文学的精华,并不断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新的文学流派的表现手法,敢于探索,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2.
埃及的国宝     
小说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去世,享年94岁。他被认为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学代言人——这既是一个伟大的荣誉,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汪祖贵 《文教资料》2007,(17):84-86
《两宫之间》是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文试图从文化传统、文学风格等角度切入,探寻三部曲中独特的讽刺技巧。并将其讽刺手法与鲁迅、钱钟书先生的讽刺风格进行比较探究,以期加深对纳吉布·马哈福兹讽刺艺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纳吉布·马哈福兹,这位198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其卓越的文学创作为阿拉伯文学的发展和世界文学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已经写有长篇小说27部,中、短篇小说集17部,此外还有电影剧本等。从他的创作轨迹中突出地体现出马哈福兹对社会的深沉思考和对艺术的执著探求。  相似文献   

5.
纳·马哈福兹(1911—2006)是埃及、乃至阿拉伯世界的文学大师,其笔下小说中刻画的人物生动传神。侯斯尼便是小说《始与末》中的主人公,他唯利是图、贪婪自私。马哈福兹笔下塑造出的市井小人物的人生轨迹,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品格是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继承和双重超越中不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1990年代以来,一批学者将研究的目光凝注于新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的发现与揭示上,彻底改变了学界长期偏重于外来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将异域话语和他者影响作为催生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唯一因素,却忽略民族文化与新文学关系研究的缺失,并取得了大量突破性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7.
大江健三郎是继川端康成之后日本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在日本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江健三郎立足于日本文化、文学传统,吸收并超越西方存在主义,将东西方文学思潮融为一体,打破日本传统私小说的禁锢,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实现了大江文学的本土化。大江文学从日本走向世界的成功经验,给我国文学创作及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是现今三大宗教之一,他的影响力已遍布世界各地。泰国作为接受西方文化比较早的东南亚国家之一,基督教文化已在泰国盛行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在泰人当中,还扩大到了山地民族中。泰国北部地区山地民族中的阿卡族,从迁徙到这里开始,除了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受到泰族以及周围其他民族的影响,现代更是受到了来自西方基督教的影响。文章研究基督教文化与阿卡传统文化之间的发展,以及对阿卡族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走向世界的前提是高度的民族化。民族化一方面要在本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一方面还要吸收和借鉴外国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文学的大师们都有意或无意地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在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它进入精神与物质滞后于世界的中国时,它受到了有力的拒斥和挤压,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必然。但中国要发展,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世界文学也一定会走进中国。今天,随着中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现代化,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回顾新文学的大师们一方面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另一方面又继承优良传统,扎根于民族的大地沃土,走一条中西融合的道路,以此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辉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大力弘扬西部化和三峡库区化的优秀传统,同时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西部大开发的实践中,努力创造既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特色的西部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和合”文化主张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它决定了我国历史上对于国家统一的诉求。西方近代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结束了西方各国内部的长期分裂状态,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这一历史进程的思辩表达,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有很多暗合之处。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一起构成了我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渊源。揭示西方文化中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我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的内在关联,能为我们正确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一个新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3.
T.S.艾略特自称为英国温和保守主义的继承者,他对当时自由主义的平等、民主、自由和个人至上等观念大加斥责,对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大加赞赏。他提出健康与和谐的社会应该尊重传统,当然他所认为的传统是动态发展的,是具体社会一历史的。面对世界大战带来的社会危机,他主张建立社会等级制,确保少数精英在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导向作用。同时,他主张建立拥有新的基督教文化的基督教国家以及基督教社会,救赎濒临崩溃的西方文明和西方社会。艾略特的保守主义政治文化观呈现了他的社会忧患意识,展示了他敢于“面对社会发言”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中心论表征着一种看待历史发展道路和民族文化价值的偏执心态.全球化时代各民族在各方面的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解构民族文化中心论提供了客观历史前提.马克思对西方、东方文化中心论解构表明地超越了民族、地域的狭隘性,始终把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作为自己的理论空间,昭示出世界历史发展多线论和民族文化价值多元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图案是我国几千年古老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宝贵资源,然而一些设计师尤其是青年设计师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潮流,以“现代主义“为设计标准而忽视了本土文化的精髓.近年来由于一批带有强烈民族风格及地域特点的设计作品屡次在世界性的大赛上折冠,传统图案正逐步重放异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通过各种方法对传统图案进行创新,并不断地运用到设计中去,从而使作品不但能与国际接轨,还更具我们本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缠足”与“反缠足”是中国近代以来比较纠葛的一个话题。前资本化时代,男性以自己的价值观规训女性双足,使之成为男性身体的发泄对象,成为男性控制女性身体的工具,成为男性的性玩物。资本化时代,国民社会意识发生变化,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社会理念,以西方的价值观、人权思想来改造中国社会,改造中国国民身体,规训国民道德及其意识,终将缠足陋习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西方Essai文体的涵义及其嬗变的考古探源,论述周作人采择Essai中的絮语体随笔,同时融合民族散文的传统,率先提倡、尝试“美文”的多维构因与历史功绩,但其摒弃论议体随笔亦给文体创造与现代散文带来不可弥补的硬伤。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化史上任何一次文艺复兴运动,都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艺术相互融合为基础的.中国艺术家为重构自己民族的新音乐文化,在洋为中用的路上已经苦苦探索了整整一个世纪.21世纪该是我们沿着中为洋用的回程走向世界的时代.纵观世界音乐文化史,格林卡在借鉴西欧音乐成果时,坚持和发展本民族音乐的实践,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新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唐君毅,一生撰述,始终贯穿人生、中国、世界三个主题。他对建构具有民族特色与优势的中国美学理论,具有相当的理论自觉。他从民族文化立场上对西方美学进行批导,从中西美学的差异性上对西方美学理论进行反思,从混沌之中灵根再植,探讨中国美学的建构之道。他对西方美学理论的反思与批导,对今天建构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具有宝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中数字是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规模、大小的数和量,而由于各自语言中所包涵的文化传统、思维观念以及对数字的感知取向不同,故而赋予数字的社会文化涵义也不尽相同。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数字蕴含的文化信息鲜明地体现了该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习俗与特色。文章从中西方数字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吉祥数字和禁忌数字入手,探讨其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所体现出的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审美观等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