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表面的洒脱不羁与内心的执着痛苦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魏晋文学内在的美学深刻。"心之忧矣,永啸长吟",嵇康就是其中的典型和代表。嵇康的文学风格和他的思想性格、处事方略是密不可分的,其性格刚直,直言不讳,嫉恶如仇,因此他的诗文清峻通脱,本文分别对嵇康的诗和文论展开分析,并进而论述"言必尽意"之"美"在嵇康诗文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崇尚精神解放,主要表现为对长期以来儒教所规范的政治伦理人格的超越,及其审美上对个体自由精神的崇尚,于是魏晋士人便把远离尘世的自然山水作为向往自由的精神寄托之所。嵇康作为魏晋士人中的佼佼者,由于他崇尚清淡玄理,从其诗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人格美、精神美、自然美,这种追求代表了那个时代一大批士人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诗文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中国书法创作则追求志气平和、不激不厉,强调"书为心画"、"达其性情",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渗透,使二者的审美精神和理念呈"同源"之势。  相似文献   

4.
阮籍、嵇康在追求精神解脱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人格美,阮籍表现出一种悲苦沉郁之美,嵇康表现出一种悲壮清峻之美.文章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解读阮籍、嵇康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人格美,并结合有关的一些文化因素--哲学思潮、政治状态进行分析,以求对二者的悲剧人生及不同的人格美的产生原因、内在本质有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嵇康的音乐美学、生存美学和人格美学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观思想。首先,他认为,音乐的美源于自然,音乐的本质在于和谐。其次,嵇康注重养生,追求人内心的和谐。最后,嵇康的人格魅力不仅在于他摆脱虚伪名教、追求纯粹自然的洒脱,更在于他对道德理想的坚定信念。他的自然观思想对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思考,有着极高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沉 《滁州学院学报》2007,9(5):25-26,62
《受戒》的"和谐"之美,首先表现于文本"和谐"的美学追求,其次为文本彰显出"和谐"的生存精神。  相似文献   

7.
功夫茶,其茶道体现了人性之美与环境之美,其泡茶文化闪烁着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光芒。喝功夫茶自然放松与休闲的情境,通过茶道艺术之美、喝茶时的礼让与敬意之情以及意蕴茶中之"和",能使人在竞争下的焦虑精神得到某种舒缓,自然移情于这种融入和谐之美的茶事活动之中,寻求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关系,从而寻求自然与人的亲和关系之美,即"天人合一",正暗合于当下的生态意识的审美意义,领悟生命中深刻的内容,提升生命的精神内涵与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8.
玄学的基本要义便是强调主体精神的自由,它既启迪了中国人“诗意栖居”文明幻美的人生理想,同时也促使新的美学观念的诞生。在其影响下,魏晋士人将这种崇尚自然的人生品位,演绎为文学艺术的审美追求。使诗文呈现出淡泊超拔、清虚宕逸、自然简约之美。  相似文献   

9.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和"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和”为美是嵇康《声无哀乐论》美学思想的核心。“和”在哲学的层面是指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体现了宇宙生成的法则和规律。音乐代表了这种和谐统一,“和”美是音乐追求的最高理想。嵇康以“和”论乐,认为音乐的本体是与时代政治和人的情感无关的自然之和;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上,认为音乐与情感并无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对应关系;音乐除了移风易俗的教化功能外,还具有“导养神气,宣和情志”的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老子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老子的"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自然和谐之美、"自然无为"的社会生态和谐之美、"万物齐一"与平等共生的和谐之美。和谐是老子美学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审美价值在任何艺术种类中都是值得研究的,它贯穿探究艺术发展的始终。审美价值也是现代公益广告价值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公益广告所追求的至高境界。社会价值的精神美和艺术价值的形式美是现代公益广告审美价值的两大范畴。现代公益广告社会价值展现出的道德之美、人性之美、社会公平与正义之美、人与自然和谐并存之美正是这种审美价值精神体现。同时这种审美价值又会附属在现代公益广告本身的意境、构成、色彩等形式美中。  相似文献   

12.
阮籍、嵇康的哲学思想深受庄子影响,在"任自然"与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方面是相通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了这一思想,阮籍和嵇康作为庄子思想和后世文人之间的桥梁,对后世文人的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嵇康所处时代道教传播情况的分析,对其诗文的梳理分析,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嵇康的道教信仰倾向.首先,在神灵观上,道教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神灵体系,嵇康对道教神仙之存在坚信不疑;其次,在宗教实践方面,嵇康通过清修服食、交接道士以期达到长寿得道的境界.因此,嵇康不但是一位玄学家,还是一位虔诚的道教信徒.  相似文献   

14.
嵇康,身处一个政治动荡,党派争权夺利、残杀异己的时代,生命无时无刻不遭受到来自政治纷扰的影响.自身性格因素又使他终身都无法跟时代变局的脉动脱钩,最后成为政治变局下的牺牲者。现实环境的险恶.不仅造成友谊的离散.也抑制了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在嵇康的诗中,充分呈现了他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孤独.其中不乏追求知音的渴望.还有解开世俗枷锁的成仙企盼。嵇康对于精神自由的执著,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世俗、当政者形成对立的局面。这种对立,使嵇康孤立于社会之上,并承受心灵上极大的痛苦。同时,由于其不妥协性也将生命提升到另一个境界。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谐教育"思想源远流长。课堂教学因关注细节而和谐,因追求和谐而精彩。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追求和谐教育之真,践行和谐教育之善,注重教师的教态、眼神、表情、手势和教位等五方面教学细节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才能成就和谐教育之美,提升课堂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人类是在不断地追求物质和精神中获得进步,这种追求的过程就是生活.而完整的人生正是把精神和物质的追求都统一起来,从而变得和谐.<垂钓>正是以这种看似平淡的笔调在阐释着人性的深刻的美,出色地完成了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和诠释.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致力于建设"和美课堂",丰富学生的"七彩童年"。"和美课堂"追求课堂教学各要素的和谐统一,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体验与成长的场所,促进教师与学生、主体与环境、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和谐统一。该校追求教学内容结构之美、设计开放之美、资源生成之美及生命涌动活力之美,建设探  相似文献   

18.
对庄子的"存在式"信仰,阮籍与嵇康以特有的艺术家的眼光体悟到了在庄子身上不仅能取其愤世嫉俗的现实批判精神,若能进一步研究则可契悟其返归自然之道。阮籍与嵇康不仅继承了庄子的养生、论乐以及为文的抒情传统,而且开创了魏晋的艺术之道,最后借着玄音在诗歌中达到了冲和恬淡的境界。在儒家仁爱精神之中体验着道家无为而自然的逍遥之境。通过艺术之心,在心斋中把政治加以净化,因而使政治得以艺术化。他们所要求做的政治,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也只有通过想象而使其在艺术意境中实现。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穷而后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文学命题,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有情感真实、人格高尚方面的祈向,也包含艺术境界之美的追求,涵盖了文学艺术创作上"真、善、美"的全部要求.如将这一命题的内涵放到北宋"诗文革新"的背景中加以解读,可以发现命题的提出既缘于宋初文风之颓废,又立足于崇实尚用文风之建构.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将艺术作为超脱现实与追求心灵自由的途径。本文从艺术"静穆"与"无言之美"的审美追求";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艺术情感;"无所为而为"的艺术精神三个方面,来阐述其艺术审美思想中展现出的超脱与自由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