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  相似文献   

2.
<黄河大合唱>是一首时代的战歌,唱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呼唤,号召国人英勇抗战.每当这雄伟的旋律响起,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市刻感受到一种荡气回肠的历史感、忧患感和奋起拼搏的激情,它激发着人们的雄心壮志,表达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精神,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创作的三集广播剧<怒吼吧,黄河>,紧紧抓住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满怀热血男儿的报国激情,投身火热的抗日洪流之中,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创作出不朽的史诗性音乐<黄河大合唱>这一历史片段,从演员表现、音乐使用、动效组合等方面为听众创造了一个豪迈而极具震撼力的声音世界,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坚韧之美.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市房山区档案馆里保存着一件非常珍贵的历史档案,这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作者、人民音乐家曹火星同志的手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其优美的旋律昭示着一条伟大的真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感情,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首歌鼓舞了几代人为建设新中国而英勇奋斗、前赴后继.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的《生活》周刊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趣味有价值的周刊"是原来印在邹韬奋所主办的<生活>周刊的刊头上的文字,这也是韬奋办刊的个性所在.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王志莘转入银行界任事,31岁的韬奋以职教社编辑股主任的身份,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的职位.此后一直到1933年7月流亡出国考察,这7年间他一直全心全意地致力于<生活>周刊的言论及其发行、编务工作.这是韬奋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七年.通过办刊实践,他便深刻地了解了市民阶层的理想、抱负和喜怒哀乐,进而也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社会和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5.
孩提时代.我不知唱过多少遍<社会主义好>这首歌,其歌词云: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打倒了,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但唱归唱,对于"社会主义好"并没有过多地想.  相似文献   

6.
顾廷龙是我国著名目录版本学家、图书馆事业家.在其治学生涯中,与<四库全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早期以<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入学术之门,并从事<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和<四库全书存目>标注之业.在编制古籍目录中,充分汲取了四库分类法的精华,并加以改进.晚年又主编<续修四库全书>大型丛书,为<四库存目丛书>编纂建言献策.总之,顾廷龙之学术成就与结缘<四库全书>并从中吸收营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不愿甘当亡国奴的大批东北流亡民众先后逃往关内,仅东北流亡学生即达三、四万之多.从此,形成了以东北军为骨干的,流亡关内各阶层、各团体及广大军人眷属在内的一个庞杂的东北流亡集团.这个集团的宗旨是抗日雪耻,复土还乡.东北流亡民众的抗日情结,对张学良抗日思想的转变,使他由不抵抗到下定决心坚决抗日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名动一时的著名记者顾执中,1899年农历五月廿六日出生在浦东南汇县的周浦镇,曾任<时报>和<新闻报>记者,缅甸<觉民日报>主笔,加尔各答侨报<印度甘报>社长兼总编辑.他著有<西行记>、<到青海去>、<东北吁天录>、<报海杂忆>等,并将<封神演义>译成英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顾执中任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审.这里记述的是顾执中与东北军的几个故事.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界》1998,(1):55
傅振伦是我国著名的博物馆学家、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有<博物馆学概论>、<中国方志学通论>、<中国史学概要>、<明代瓷器工艺>、<中国伟大的发明--瓷器>、<汉语世界语辞典>等著作传世.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组织(Knowledge Organization)一词,最早是1929年由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分类法专家布利斯在其著作<知识组织和科学系统>和<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中提出来的.图书馆学家谢拉也对图书馆的知识组织表现及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1989年创立了国际知识组织学会(Intemational society for Knowledge Organization,ISKO)之后,这一新的研究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在我国较早使用知识组织概念并进行深入研究的有学者有刘洪波、王知津、蒋永福等人.近年来,知识组织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贺维宏、张光汉主编的<中国柯尔克孜族百科全书>(以下简称<百科全书>)已经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正式和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国柯尔克孜族人民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它使中国和世界有了一部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柯尔克孜族的大型辞书,这是我国柯尔克孜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2.
读阜阳双古堆一号木牍与《孔子家语》相关章题余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阳双古堆汉墓木牍章题虽然有些与今本<家语>可以对应,但实际上它们与<说苑>更为接近,而<家语>则存在不少重组、改动痕迹.<家语>由于在材料来源上与<说苑>等书接近,故其中孔子言论往往出于依托,并非尽是实录,今本<家语>确是经孔安国整理才成书,并非王肃向壁虚造.<汉志>二十七卷本系民间所传,与经孔安国整理定型的今本<家语>属不同版本.从出土文献看,早期<家语>在篇章形态上应该与今本<家语>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张泽远 《传媒》2005,(2):24-27
本世纪开年,期刊出版界曾经有一个流行的疑问:上个世纪中国产生的几个"期刊恐龙"在新世纪出版生态里还能是保持优势的种群吗?这几个"恐龙"指的是期发行量超过百万的<读者>、<知音>、<家庭>、<半月谈>、<故事会>.因为前三者在刊物定位上有类似的地方,因此,笔者最近通过对比这三本杂志的发展态势,对<读者>的发展做了调研采访.  相似文献   

14.
1978年2月17日的<人民日报>第二版、第三版刊发了著名报告文学家徐迟的那篇著名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并配发了一张陈景润的木刻像.人民日报的编者按这样写道:"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读者推荐徐迟同志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相似文献   

15.
<囍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文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新闻文学导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版)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上,<婚姻法修正案(草案)>引起了代表们热烈的讨论.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婚姻法>的关心和重视.最近,笔者发现了一份特殊的"婚姻法"--制订于1935年的<东北抗日联军部队内婚姻简则>.这份<婚姻简则>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是属于比较早的调整婚姻关系的文件,其中的一些规定,对今天修改<婚姻法>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毓黻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著名的东北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中国东北史与东北文献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生侧重东北史学研究,著述繁富.吴廷燮曾评价他"中夏言东北故实者莫之或先",于右任曾誉其为"辽东文人之冠".金毓黻生前曾藏有大量书籍,这些书籍基本为文史类图书,且与其一生之学术研究密切相关.通过对其耗费一生所著之<静晤室日记>中有关藏书内容的梳理,可以反映出其藏书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8.
《兰台世界》2019,(Z2):7-8
<正>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我和我的祖国》以快闪的形式唱响海内外。这首歌的曲作者秦咏诚和词作者张黎都是辽宁人,都出生在渤海之滨的大连,又都在"东北鲁艺"学习并走上艺术道路,他们联袂创作的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歌颂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又经过歌唱家李谷一的深情演唱,成为传唱数十年的经典爱国主义歌曲。但在歌曲的背后,还有一些令人感动却又鲜为人知的故事。一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正当全国人民准备喜迎春节之时,我国南方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笔者对"南方雪灾"期间出版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两家媒体的相关报道作了分析和比较,归纳出这两家最具代表性的全国性党报在抗灾报道时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清光绪时,五家为<晋书>补<艺文志>.五家补志填补了<正书>无艺文志的空白.然而,五家补志之作在编纂体例、收书情况及考证精深、类目设置这几方面各有优劣,为后人研究晋代的学术文化指示了门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