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和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及中国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日本岩崎家庭当年"购买"皕宋楼藏书和莫理循文库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的一种文化掠夺行为.我国政府应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一定的手续收回皕宋楼藏书和莫理循文库.  相似文献   

2.
读过2003年第1期《中国编辑》中《寻找莫理循》的读者大概都知道莫理循是谁了,他是被历史湮没的大名鼎鼎的《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他的传记《北京的莫理循》也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英国人莫理循(GeorgeErnestMorrison)旅居中国多年,在华期间他搜集了大量与中国和东亚地区相关的中、西文书籍资料,其中不乏珍品。他的藏书在当时颇有名气,曾为许多中外学者提供服务。同时莫理循利用他的藏书结交了许多中外政府官员,以便其搜集新闻情报,为他带来了名誉和利益。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藏书没能够留在中国,而是被日本买去,成为东洋文库的核心部分。这是我国学术界一个不小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张威 《国际新闻界》2012,(1):106-114
乔治·莫理循是上世纪初来华的著名西方记者之一。身为《泰晤士报》驻华记者的莫理循不仅使该报在世界同行中独树一帜,他作为中华民国总统顾问的经历也令一批西方记者起而效仿。历史学家多肯定莫理循的辉煌业绩,但对其隐秘世界的发掘则颇显薄弱。本文根据大量史料披露1899年-1911年间莫理循与其中文助手白克豪斯、同行濮兰德之间的长达十年的纠葛争斗,以期从多个侧面展示莫理循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陈冰 《国际新闻界》2013,(2):156-164
1912年8月,《泰晤士报》驻京著名记者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Morrison)辞去记者之职,接受袁世凯的聘书成为其领导的北京政府顾问。对于莫理循为何从无冕之王转而涉足政坛的原因,学界鲜有探讨。有学者认为莫理循辞职的主要原因是迫于财务上的压力,同时兼有其他复杂原因,但对此并无详述。本文认为,莫理循放弃新闻职业从政的原因既有他渴望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性格内因,也有当时他所处情境的各方面外因,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自身性格和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两个因素之外,造成莫理循辞职的外在因素至少有以下几点:1、和袁世凯交好。2、和报社上司长期不和。3、对记者职业感到倦怠。4、疾病缠身、经济窘迫、即将成家。  相似文献   

6.
窦坤 《历史档案》2006,(3):127-129
1949年以前,王府井大街曾经被使馆界和来华外国人称为莫理循大街,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是因为一个叫莫理循的澳大利亚人曾经在王府井大街路西居住过。他从1897年至1912年在中国做了16年的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而且成为享誉中外的名记者。民国初期,1912年至1920年他先后担任  相似文献   

7.
来新夏 《历史档案》2005,(2):136-136,F003
莫理循出生于澳大利亚,在清末民初曾以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和北洋政府政治顾问的身份,居留中国达20余年。他亲身考察和参与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很值得注意的一个人物。但是以往人们对他的了解并不很够,评论也并不很好,认为他是一个在中国从事刺探中国政界消息的外国记者,甚至于更有人把他归入“帝国主义分子”一类中去。我对莫理循的了解并不很多,  相似文献   

8.
姜洪源 《档案》2008,(2):29-33
我第一次知道莫理循这个名字,是在10年前翻译华尔纳《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的时候。1923年,华尔纳带领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考察队到敦煌和额济纳进行考察和挖掘。他路过凉州的时候,遇到了一位长期活跃在西北地区的传教士同时又是中亚探险家的乔治·亨特,从他那儿了解到《泰晤士报》记者、后来做了中国政府顾问的莫理循曾到中国西北进行过一次长时间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北京的莫理循》,[澳]西里尔·珀尔著,窦坤等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窦坤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中国门户之后,鬼子来了,商人来了,传教士来了,记者也来了……而其中这些来华的外国记者,既是近代中国历史现场的目击者,也是近代中国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他们留下的  相似文献   

10.
《历史档案》2006,(1):102-102
本刊讯 由沈嘉蔚编撰、窭坤等译的《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一书,近日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图书馆史研究在概念辨析、研究方法、研究视野方面颇具特色。本文通过对庆应大学所藏图书馆史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日本图书馆史研究的特点。在理论方面,注重方法论的探讨与研究领域的划分,如关于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史和图书馆思想史的认识,以及对日本图书馆史研究分野的概括等;在内容方面,由图书馆史研究分化为图书馆学史研究、图书馆思想史研究,后来细化为运动史、服务史、藏书史、人物传记等各个主题;在研究基础方面,日本图书馆史有教材、史料和工具书;在组织方面,1982年成立专门研究图书馆史的组织图书馆史研究会,1995年后改名为日本图书馆文化史研究会,通过召开专门会议与发行刊物进行研究交流,开展学术批评;在研究视野上,秉承了日本受容文化的特色,研究视野宽广,并不限于日本,对世界图书馆史,以及中美德英俄等各主要国家的图书馆史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翻译著作多、国际研究著作多的特点。日本图书馆史研究的这些成果和特点可为我国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通过梳理纽约公共图书馆口述史资源建设经验,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发口述史资源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概述纽约公共图书馆及其社区口述史项目,重点介绍纽约公共图书馆社区口述史资源的建设现状和类型,并对纽约公共图书馆口述史资源的建设经验进行整体分析。[结果/结论]众包形式是公共图书馆开发口述史资源的重要方式,应增强口述史资源的信度与效度,以地方特色作为口述史资源建设的亮点,增强口述史资源的开放性与公众兴趣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图书馆究竟产生于何时何地?至今尚有不同意见。本文从史料角度,论述了明代澳门的圣保禄大学图书馆和肇庆利玛窦图书馆的存在,对我国图书馆史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06年创办的(清)黑龙江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彪 《图书馆建设》2005,(5):101-103
(清)黑龙江图书馆是中国第四家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也是东北第一家建立的图书馆。在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史中该馆属第一批建立馆之一,而不是第二批建立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有据可查的史实。如今该馆已演变成现在的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本文论述了(清)黑龙江图书馆建于1906年的有关依据,并以此纪念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建馆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15.
易向军  张秀玉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5):129-132,86
近20年来图书馆史志编纂形成热潮,在史料的取舍上存在一些问题。取舍时应"详近",而不刻意"略古;"口述材料是弥补史料不足的较好方式,当前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但选用时应慎加验证;要注意取材对图书馆专业特色的反映,并着重于本馆的历史特色;选取材料要全面客观,不人为地"选美弃丑"。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图书馆运动"的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图书馆运动”是发生在近代中国图书馆史上的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目前有图书馆界学者认为这一概念可泛指,有的对这一概念还心存疑虑。如果从开展这场运动的宗旨上加以分析,“新图书馆运动”这一概念确实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期,在晚清的两种刊物上先后连载了两部图书馆学著述,一部是王国维翻译的《世界图书馆小史》,另一部是孙毓修著述的《图书馆》,但是这两部著述的学术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揭示。《世界图书馆小史》对外国图书馆历史进行了最早的系统介绍,把中国学习国外图书馆制度的历史提早了一个阶段,是"中国图书馆学术书籍之滥觞"。《图书馆》被视为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结构的著述,被定位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图书馆学著述"。  相似文献   

18.
回顾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前身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的发展历程,介绍1913-1948年间该校图书馆学教育的各种形式及在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学者,并对各个时期图书馆学的课程设置及其特点作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9.
李景文博士主编、郭鸿昌馆长等人撰写的<河南大学图书馆史>一书于2008年底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乃一部厚重之作,这主要体现在史料翔实,发掘广泛;内容充实,结构整备;秉笔直书,客观公正三个方面.该书的出版意义在于推动了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的研究,促进了河南省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河南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方向等.至于该书的不足可谓瑕不掩瑜,笔者期待殷殷,愿其在以后再版和更深入的研究中能进一步开拓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国外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贯穿了整个公共图书馆发展历史,从最初为弱势群体打开知识大门到关注他们的知识平等获取,再到帮助弱势群体增长知识素养,可以说知识援助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拓展。关注知识贫困、弥合知识鸿沟,将是当代图书馆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