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哲军 《视听纵横》2006,(2):112-113
在第十五届省电视“牡丹奖”评选中,富阳广播电视台创摄制的《日子一天天地过》获得了短纪录片一等奖和最佳编导奖、最佳摄像奖,作为该片的编导和摄像,本人想以《日子一天天地过》(以下简称《日子》)为例,谈谈纪录片的一些拍摄技巧。一、让采访更生活化纪录片往往需要采访人物,  相似文献   

2.
《西藏一年》是一部较为独特的纪录片,无论是它的作者、它的创作和播出时机、它的传播效应,都具有某种不可复制的特性。这部独立制作的作品经由BBC播出,在三一四事件之后的一段时间,被西方媒体誉为客观展现西藏的纪录片影像。2009年7月,这部作品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虽然它有很多特殊之处,但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在对外传播需求日益强化的今天,《西藏一年》的成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重逢的日子》《再会》两部纪录片都是以“人”为主题,真实地记录了离散45年之久的结发夫妻“团聚一离别一盼望团聚”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西藏纪录片是以影像为传播形态的视觉文本,视觉表征则具有对这样的影像符号、文化进行编码与解码的功能.将西藏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文本《藏北人家》《西藏一年》以及《第三极》的分析,考察西藏纪录片影像中占主导地位的表征范式的内容与形式,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符号是如何通过动态的视觉影像的"认知提示",书写藏族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建构出西藏的民族形象的.  相似文献   

5.
戴元初 《视听界》2011,(5):115-115
近些日子,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执导的《海洋》在各地上映,看了的朋友大都说好,有赞叹自然之神奇者,有感慨人类之残暴者,也有沉醉于电影音乐者,当然也有批评其没有主线,近乎央视《动物世界》节目者。然而,不管是赞赏还是批评,一部纪录片引起了这么多人关注,并不多见,相信有很多中国纪录片拍摄者对此会很艳羡。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两年,我们创作了两部纪录片,一部是文献纪录片《俞秀松》,另一部是文化纪录片《周家三兄弟》。《俞秀松》获得了浙江省优秀电视作品一等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周家三兄弟》浙江省优秀电视一等奖、中国优秀对外电视节目“彩桥奖”一等奖。作为作者,在这两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一点粗略的感性认识,那便是电视纪录片务必求实、求真。一、求实纪录片的本质功能是真实地纪录客观的人和事,它主要反映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历史学的主流。可以说,一部纪录片就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某个阶层人们生活的缩影。它的这种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7.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黑龙江电视台与新华社音像部以及全国多家媒体合作拍摄了一部大型系列片《共产党人》,作为献礼片将于7月1日前夕在全国范围内播放。黑龙江电视台承担制作的三集纪录片《杨子荣》、《冷云》和《杨靖宇》,无论是历史的讲述、人物的呈现还是情感的演绎、精神的展示,都运用了独特的手  相似文献   

8.
李翔 《东南传播》2014,(3):50-53
在全球化格局的大背景下,有效的对外传播是提升国家形象、增加软实力竞争的重要手段。纪录片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传播方式,也担当着对外传播的重要使命,而以西藏为题材的纪录片则是防止大家"误读"西藏和与"藏独"等反华势力争夺话语权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将以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反响的纪录片《西藏一年》为例,寻求我国藏区纪录片对外传播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电视纪录片在电视屏幕上日益繁荣起来,全国很多省级电视台都设有纪录片创作室.近几年一大批优秀电视纪录片不断出现在观众面前,《西藏的诱惑》、《藏北人家》、《沙与海》、《远在北京的家》、《起程——将远行》(此片是1995年11月份被广播电影电影部评为“金童奖”一等奖).这些众多得奖纪录片中都显示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实力,同时这些纪录片从题材领域、表现手法、形式结构都在不断开拓创新,给中国电视纪录片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些纪录片不论从艺术上,还是真实性把握上都有独到之处.近几年也有一些电视纪录片在表现形式上毫无目的地将纪录片的纪实手段理解为一种目的.纪实性与艺术性如何在电视纪录片中有机地结合和体现,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电视纪录片创作本身的规律特点等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纪实性作为电视纪录片的一种手段、手法,它应该以客观地纪录新闻事实与社会现象见长,它不过多地依赖情绪渲染、气氛烘托等手段去造成很浓的抒情色彩和审美意境,但这并不意味着纪实手法在抒情表意方面是无能为力的,它也仍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它的特点是,较多地依赖客观纪实、白描等手法,抒发事实本身所深深蕴含的丰富情感,观众从中感受到的是淡淡而出的幽幽情愫  相似文献   

10.
1983年12月,一部名叫《话说长江》的电视纪录片出现在荧屏上,第一次以电视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长江流域美丽的风光。在长达半年的播出中,《话说长江》以40%的收视率创下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收视奇迹,令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欧美地区推出多部精彩绝伦、震撼人心的纪录片作品。笔者作为纪录片从业者,收集、观摩了包括琥珀、一根绳子有多长、海洋奥德赛、太阳系的奇迹、地球脉动、与龙同行三部曲、艾登堡的所有大传、植物私生活、迁徙的鸟、BBC的自然科学系列等多部纪录片。笔者从这些纪录片中选择了几部,尝试分析欧美高水平纪录片在画面语言上的运用特点。一、《南太平洋》中的如画美画面大型纪录片《南太平洋》以美轮美奂的画面、清晰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中国电视国际服务公司于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了《望长城》理论研讨会。中宣部、中国记协、影视界专家、学者及新闻界代表40余人到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对纪录片《望长城》的主题表现、纪实风格、主持人的参与和全片结构等进行了研讨。认为这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表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电视纪录片,它围绕长城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对外传播的窗口,在对外文化传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中西文化在历史、语言、审美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本文意在通过《西藏一年》从纪录片的内容、故事、人物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中国纪录片如何跨越文化差异,更好地承担对外传播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张舵 《东南传播》2012,(8):123-125
《西藏一年》是近些年涉藏纪录片的一个突破,它从八个普通藏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真实地描绘了西藏江孜地区社会各阶层的风貌。它的出现也改变了中国涉藏对外宣传长期处于失语状态的尴尬局面。这主要得益于制片人"对外传播"理念的转变。本文通过对西藏对外传播的紧迫性、传统涉藏纪录片的困惑、西藏一年的成功经验进行思考,试图找出涉藏纪录片对外传播的具体技巧,以期更好地学习纪录片的创作之道。  相似文献   

15.
《视听界》2012,(6):131
南京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建厂。成立之初,南影厂主要担任江苏地区新闻、纪录片的摄制工作。50多年来,共拍摄电影故事片50多部、电视剧82部302集以及纪录片、新闻片、动画片342本。其中优秀作品如:《蓝盾保险箱》、《屠城血证》、《豆蔻年华》、《草房子》、《警察有约》等,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获得了国内、国际众多奖项。在电影、电视纪录片方面,南影厂代表作有:电影纪录片《小平您好》、《百年光影》、  相似文献   

16.
<正>细节在纪录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充分运用好纪录片中的细节,可以起到为一部纪录片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里,我想以近两年我台创作的在中央电视台获金奖的纪录片《塔山赤子》和在省电视节目评比中获一等奖的《小村真情》、《好人邵根泽》、《渔夫和他的网滩文学》等纪录片为例,探讨一下在纪录片中关于人物细节的运用技巧。一、人物细节描述与音响的相互融合电视纪录片中声音和画面的相互融合共同实现了使纪  相似文献   

17.
大型纪录片《中华文明》是一部史诗性的、能让人触摸到中华民族灵魂的系列电影纪录片巨作。本文对已经公映的四部片子———《英雄时代》、《青铜的光辉》、《礼乐与争霸》、《铁血帝国》 ,从内容选择、真实再现、细节运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产生广泛国际影响的涉藏题材纪录片《西藏一年》为例,探讨了在国际传播背景下,涉藏纪录片对于真实性把握的六个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他跨越了一座又一座艺术山峰,收获一部又一部巨制—— 1992年:16集文献纪录片《伟人周恩来》; 1995年:8集历史纪录片《历史的见证》; 1996年:6集政论片《世纪钟》; 1998年:躁纪录片《风雨钟山路》;  相似文献   

20.
一部讲述西藏普通人生活的纪录片,令人意外地先后被东西方的官方电视媒体购买,并在各自的平台播放。在“西藏”成为东西方国家予以不同解读的一个敏感词的时候,他们却对同一部纪录片中的真实生活给予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