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韩愈的《进学解》提到“下逮庄、骚,太史所录”,陆游也曾有“载笔敢言宗史、汉,闭门犹得读庄、骚”的诗句。古人总喜将“庄、骚”并列,可见他们早就把《庄子》当作文学作品来研读了。到了近代,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在《庄子与鲁迅》一文中更进一步说:“不仅‘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  相似文献   

2.
强烈而独特的抒情性,是《庄子》诗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前人早已注意到《庄子》与诗歌的关系。明代胡应麟说:“蒙叟《逍遥》,屈子《远游》,旷荡虚无,绝去笔墨畦径,百代诗赋源流,实兆端此.”(《诗薮》)清代刘熙载认为“诗出于《骚》者为正,以出于《庄》者为变,少陵则纯乎《骚》,太自在《庄》《骚》问,东坡则出于《庄》者十之八九。”(《艺概.诗概》)他们都直指《庄子》为诗歌的源头之一。这一独特的现象不禁令人深思,它表明《庄子》文章的确与诗歌有某些相似的内在特质,深入地探讨与把握这些特质,对于认识《庄子》的文学价值以及中国诗歌的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药地炮庄》解《庄子》为儒家作品,认为庄子用类《易》的文风和通篇寓言遮蔽其真正的《庄子》之象,庄子的真正思想并非《庄子》中所述的内容.按照《炮庄》解《庄子》的观点,《炮庄》亦可能不是一部解《庄子》的作品,解《庄子》是为遮蔽《炮庄》想要表达的真意,方以智设置局中之局,《炮庄》虽在“炮”《庄子》,但其真意不在《庄子》.  相似文献   

4.
文学史上常以“庄骚”并称,人们注重《庄子》的散文价值和《楚辞》的诗歌地位。然而,作为先秦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镶嵌于《庄子》文本中,且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哲理韵文,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和重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首先将屈原与庄周并论的,是唐代韩愈。他在《进学解》一文中写道:“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此后,历代学者时有庄屈或《庄》、《骚》并举之论,但均无明显的厚此薄彼。“五四”以降,由于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学术界贬庄褒屈,几无例外。这大概是顺乎人情之潮流吧。时至今日,古典文学研究虽已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而在屈庄比较研究上的功利性因素,仍影响着屈庄研究。笔者对《庄》、《骚》之文。  相似文献   

6.
钱慕逸 《文教资料》2013,(35):21-22
《庄子》《离骚》同为楚文化影响下的浪漫主义著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然而在思想内核和表现体裁上有着较大的差别.通过对《庄》《骚》的比较,我们能够对先秦文学有进一步的理解,而这样的比较对于作品本身的解读也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路上有高坟,伯牙与庄周。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陶潜《拟古九首》) “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庄生之玄,……终身以为师资。”(章炳麟《汉微言》) “我爱我国的庄子, 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qm 因为我爱他是靠打草鞋吃饭的人。”郭沫若《三个汛神论者》  相似文献   

8.
吴世尚《庄子解》有明显的以儒解《庄》倾向。吴氏阐释《庄子》,不仅表达了"欲合庄与孔而为一"的企图,还常常征引先秦儒家经典及宋明理学以解《庄》。吴氏以儒解《庄》既是对历史上"合儒道而为一"的思想的继承,也受到了清初思想文化的影响。由于一味地"欲合庄与孔而为一",吴氏所揭示出的《庄子》"本义"必然会"微失本旨"。  相似文献   

9.
明代学者朱得之在《读庄评》中写道:“庄子亦周末文胜之习,今观其书,止是词章之列,自与五经辞气不同。然其指点道体、天人异同处,却非秦汉以来诸儒所及,故从事于心性者有取焉”。(《庄子通义》)可见,很久以来,人们就发现和认为《庄子》不仅具有深邃的哲学思想内容,而且从表现形式上看还具有明显的、和儒家经典及诸子文章风格迥然不同的文学特质。清代思想家、诗人龚自珍曾在其诗中表白:“名理孕异梦,秀句镌春心,《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定庵文集补编·古今体诗·自春徂秋,偶有所  相似文献   

10.
汤用彤、冯友兰皆认为王弼之学来自老子,此说已成为魏晋玄学的一个定论。然而,究其实质,王弼的本无论乃是从庄子"自本自根"演化而来。庄子的"自本自根"从纵、横两向消解了老子独立之道,为王弼之说开辟新途。王弼实乃用庄学来注解《老》《易》,正因此,王注却能独立于《老子》而自成一统,而非仅类汉人的章句,由此王学与汉学划清疆界。  相似文献   

11.
应试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现代。完成后面的问题。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景和浓郁的抒情。  相似文献   

12.
研究《庄子》者多从其思想理论意义进行阐发,本文认为《庄子》在结构上也是浑然一体自成体系的.文章列举《庄子·内篇》中的三篇进行结构分析,展示出庄文层层递进、前后呼应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清代《庄子》散文评点对《庄子》散文艺术进行了全面的解析,表现了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如以"时文之法"解庄,以诗解庄,因声求气,文理并重等。这些特征大大开拓了庄子散文的审美空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以庄解庄"的方法,以《庄子》中的"大"、"小"为切入点,对"大"和"小"的范畴进行界定,从而得出庄子善于用"大"、喜欢用"大"的结论,并阐述庄子的"大""小"观对《庄子》文风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学界多认为刘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对《辨骚》一篇的认识有较大分歧,有人认为是完全肯定,有人认为是否定更多。实际上刘勰对《楚辞》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他理想的文学创作模式是兼具《诗》《骚》二者之长。  相似文献   

16.
对庄子后学诸流派,治庄学者历来各执一端,聚讼纷纭。明清以来,对庄子后学进行分类的学者数不胜数。刘笑敢同志新近出版的著作《庄子哲学及其演变》集庄学研究之大成,也在对庄子后学的分类上作了很有意义的突破性尝试,认为庄子后学可以分为“述庄派”、“无君派”和“黄老派”。本文则试图根据作者自己的粗浅研究,对庄子后学流派作出新的划分。 一、关于划分流派的逻辑线索 根据刘笑敢同志的有力考证(本文作者硕士论文前半部分亦对此有补充说明),《庄子》内篇为庄子自著,外、杂篇则出自庄子后学之手。在内篇中,庄子对真理和终极价值提出了  相似文献   

17.
《庄子解》集中体现了李贽的道家思想,也体现了李贽对庄学的贡献。李贽从文章学角度对《庄子》内七篇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总体把握各篇主旨、揭示各篇脉络、划分段落,从篇、节、段、句等不同层次,解析《庄子》章法;评述《庄子》中的人物事件,复述《庄子》中的有关段落,评述与复述相结合疏通《庄子》义理;大量征引郭象《庄子注》和宋人《庄》注,借鉴成说,但又能发明新意。李贽的解庄之词洋溢着浓郁的文学气息,体现了李贽解庄时的文学意识。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一书兼具深刻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但宋代以前,研究者多着重于义理或字词训诂。真正较为全面地从文学这一角度来解析《庄子》,则是从宋代理学家林希逸的《庄子口义》开始的。该书是宋代《庄》学代表作之一,也是整个《庄》学史上一部较有特色的著作。该书除了以佛学、理学解《庄》外,还特意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庄子》的表达方式、文章结构、比喻手法和文章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是《庄子》研究的新突破,并开启了明清《庄》学重视《庄子》文学色彩的先声。  相似文献   

19.
孙优 《学语文》2014,(1):20-20
正《逍遥游》作为《庄子》的扛鼎之作,在整个庄学思想中至关重要。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重视。我们可将其梳理为三个层次:"至人无己"逍遥、"神人无功"逍遥与"圣人无名"逍遥。"逍遥"一词在《诗经》中也有出现,如《诗经·郑风·清人》中的"河上乎逍遥"。而在《庄子》中出现更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通变》篇认为《楚辞》是文章"从质及讹"的转折点,希望通过"宗经诰"与"变乎骚",达到文章"通"与"变"的平衡。在这一大背景下,刘勰将《楚辞》列入"文之枢纽",并在《辨骚》篇中提出了"倚经驭骚,酌奇存真,玩华保实"的写作原则,把"文"之变纳入可以指导的范围内,《辨骚》篇的宗旨就是指导人们如何"驱辞力"和"穷文致"的。这一写作原则与"正言体要,恶乎异端"的思想密切相关。《风骨》篇与《定势》篇还从不同角度对《辨骚》篇的写作原则进行了补充和丰富。实际上,刘勰就是借《楚辞》来述其运辞之道,这是他解《楚辞》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