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述者简介:杨绛,1911生,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钱钟书夫人。苏州东吴大学毕业.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杨绛作品集》等,另有《杨绛译文集》。  相似文献   

2.
宋代诗人陆游《游山西村》诗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的是风光秀丽、丰衣足食的农家景象,然而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好像是无路可走了,忽然转过去竟又是一座“柳暗花明”的村庄。这种境界的转换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惊喜!  相似文献   

3.
潘冬子的父亲叫做潘石屹,潘冬子的母亲一心想参加"非常6 1",胡汉三成了一个叫"老贼"的评委……电影《闪闪的红星》被改编成选手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参赛记。而类似的网络"恶搞"现象,也不断出现在其他文学作品及人物身上,《铁道游击队参赛记》、《雷锋的初恋女友》、《红色娘子军》、《沙家浜》……"恶搞才是王道",成了网络的一句流行语。  相似文献   

4.
郭峰 《军事记者》2007,(10):71-71
这两年,在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班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我的写作水平明显进步,多篇稿件先后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刊用。这些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军报函授班的老师们。同时,我们连队指导员李松峰教我如何抓"活鱼"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宋儒“《冬官》不亡”说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原缺《冬官》,后人以《考工记》补之,宋以前几无异辞。到南宋时,出现所谓"冬官不亡 说"。此说滥觞于胡宏、程大昌,经过俞庭椿、王与之等人的推衍、论证,影响所及,元、明皆有人信从,于是 《周官》之学产生了"补亡"一派。其实,他们的观点大多站不住脚。首先,他们以后世"官专其职"的制度去 衡量周官,难免走入误区。其次,他们以《古文尚书》中的《周官》去衡量《周礼》,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再次, 《周礼》六官是否就是三百六十个官职,六官是否平均六十人,其实也难以确定。因此,他们的判断大多出于 臆测,恢复《周礼》古本的努力最终落得"窜乱圣经"之讥,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6.
继"香港三部曲"——《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细路祥》之后,陈果将如何演绎新香港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不名一钱"意思是连一文钱都没有,形容穷到极点。汉·王充《论衡·骨相》:"[邓]通亡,寄死人家,不名一钱。"郭沫若《行路难》:"于是到五月尾上竟不名一钱,二  相似文献   

8.
张伟 《文化遗产》2014,(5):14-20
人类学家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在《农民社会与文化》一书中提出大、小传统概念,特指农业社会由精英和乡民创造的两种不同的传统。他在该书表明,他不理解中国的精英如何将大传统变为小传统,民众如何将小传统转为大传统。实际上,大小传统在中国从未完全隔离。以天人感应为例,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思想,天人感应起源于小传统,除了在汉代独尊儒术的特殊学术氛围中明显属于大传统外,自先秦至晋代,它一直同时存在于大、小传统之中。以《山海经图赞》和《晋书》为例,前者是属于小传统的书籍,其基本理论模式为天人感应,反映了天人之间的互动性;而在唐代精英知识分子所编定的《晋书·五行志》中,充满了天人感应的各种记载,体现出天人感应在大传统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天人感应始终存在于大、小传统之中,保持着浑融与互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德国三大主流在线媒体,即《明镜》在线、《图片报》在线及《时代》在线作为分析样本,通过选取其关于"昆明暴力事件"的报道时间、标题、信源及内容,分析德国在线媒体对中国突发事件报道的反映、态度及客观性。  相似文献   

10.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3):115-121
《四库全书总目》将《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归入"诗文评"类,并溯源至《本事诗》,认为其广收"无事之诗"有乖体例。这样的观点被后代学者沿用并扩大范围用以批评所有"纪事"作品,颇有不妥。馆臣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编者的编纂意图以及作品与《本事诗》间根本差异。馆臣批评的形成与清代重史的时代思潮有关,同时重史的时代思潮也使清代出现的"纪事"作品史学色彩有所加重。"纪事"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自成一体,表现为:记一朝之诗与"事";诗有独立地位,非仅为系事而存在";事"广涉轶事、评论、考证、本事等个多方面。而《清诗纪事初编》在体例与主旨上与他作异趣,不宜算作"纪事体"作品。在性质上,"纪事体"是一种特殊的总集形式。  相似文献   

11.
《出版科学》2008,16(2):F0002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被誉为新武侠小说鼻祖。生于广西蒙山,曾负笈岭南大学,后南迁香港,供职于《大公报》。自一九五四年在《新晚报》连载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起,此后三十载,共有《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等三十五部小说作品问世,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2.
刘臻 《视听纵横》2007,(1):104-105
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举办的首届中国(浙江)电视观众节上,由观众投票评选出来的新世纪五年来"观众最喜爱的十大电视剧排行榜"揭晓。这十部电视剧的依次排名为:《京华烟云》、《暗算》、《天下粮仓》、《武林外传》、《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乔家大院》、《长征》、《任长霞》、《汉武大帝》。  相似文献   

13.
乔辉 《兰台世界》2015,(6):45-46
文章就《中华大藏经》之高丽藏本唐(释)慧苑所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简称"慧苑音义")中所征引《玉篇》的部分例证,来校勘今传世本《玉篇》宋本,以为宋本在用字、用词、说解等方面与《玉篇》苑本有相异之处,有待分类说明。  相似文献   

14.
曲延涛 《军事记者》2007,(10):21-21
"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报道已经划上了句号。回想起在前方采访报道的40个日日夜夜,翻阅着多少次挑灯夜战写就的一篇篇文章,心中几多感慨。若说体会最深的采访经历,则是刊发于《解放军报》8月7、8、9日《友军掠影》专栏的《军人气质养成从"擦军靴"开始》、《军营设施最重要的是有利于作战》、《俄军处处都"较真"》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15.
《卧虎藏龙》、《英雄》、《投名状》、《武士》、《十面埋伏》、《夜宴》、《三枪拍案惊奇》、《赤壁》……细数近几年有影响力的这些电影,他们都有一批相同的演员,演员很特殊,不是人,是马,确切地说是孙文瑞的马。  相似文献   

16.
《新闻导刊》2006,(6):59-59
拇指轻轻一按,新闻尽在“掌”握。这是近日开通的“新华手机报”为4.4亿手机用户带来的全新读报体验。“新华手机报”汇集了由新华社主办的《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电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现代快报》、《国际先驱导报》和《瞭望》、《半月谈》等一批在眉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均报纸、杂志的精彩内容,集中了新华社和新垂羚网晦新闻报道精品、并根据手机的特点进行了摘选和浓缩。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与“原则声明”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61年,IFLA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编目原则会议通过了《原则声明》。根据国际编目规则第四次专家会议的要求,对《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原则声明》的"一般资料标识"、"连续性资源"、"多卷/多部分资料"、"个人名称"、"团体名称"、"统一题名"等进行比较,并对《国际编目原则声明(草案)》提出评估。  相似文献   

18.
现在提倡写短文,而且新闻体裁还规定字数,在长风日炽的今天。以字衡文,出于不得已。如何把短文写好?使人读后真有“尺水兴波”之感,是很值得研究的。前苏联作家契诃夫说,“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古代精短文章,光焰夺目。《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加在一起,也只有40万字。《论语》只有11750字,老子的《道德经》,仅有5000字。  相似文献   

19.
小诸葛的学生时代 宁财神本名陈万宁,1975年2月23日生于上海。 宁财神天资聪颖。4岁时,听了爷爷讲的茅山道士撤豆成兵的故事,即鼓捣出一尊左手立掌、右手挥拂尘的“牛鼻子”塑像来,栩栩如生,颇具驾将驭士的神态;7岁时,看了电视神话剧《封神演义》,遂推演出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百变阵”阵法来,攻防兼备,颇有指点江山的霸气;11岁时,读了从一个小伙伴的瞎眼太爷的案头偷来的《子不语》,即编造出一段来源于斯又高于斯的“鬼叫门”故事,阴森恐怖,直把听者吓得抱头逃窜……  相似文献   

20.
清代顾广圻提出《韩非子·解老》中的"将马"之"将"当为"牸"之误。检视顾氏的校记《韩非子识误》,可以发现:顾氏只提出质疑,并未改动《韩非子》原文;顾氏用来支撑其观点的两条证据均有可商之处。最近被重新释读后的七方秦官印和西安相家巷秦封泥上发现的官称"将马"等文字可为《解老》"将马"之"将"不误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