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以四首潮州方言歌谣为例,通过将歌谣中的字调与乐调的音高进行比较,论证了潮州方言歌谣中,乐调旋律和曲词的字调两者之间存在配合关系。接着以"高-中-低"代表潮州方言的三类入乐字调,并归纳出四首歌谣入乐字调与乐调的对应格局。最后,对潮州方言歌谣与粤曲的字调、乐调的配合特点进行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方言是无法取代的独特地域文化,国家要求推广普通话,但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近年来,方言栏目在全国各地媒体上陆续开花,武汉本地媒体的方言栏目也不少。电视广播节目方面,武汉电视台的《都市茶座》开先河,后起之秀如《阿星笑长开讲》、《经视故事会》也都受到观众热捧,楚天交通台的《好吃佬》已成为电台品牌方言栏目。同时,这些年江城几家报媒也先后推出方言栏目,如《武汉晚报》的"九头鸟"专栏,主持人丁金汉以方言报道社会新闻;《楚天都市报》"汉味茶馆"专版,从各个角度探讨武汉话;武汉晚报全娱乐版面改版后,也顺应潮流推出方言评论栏目,以"纯嘴劲"为栏目名,侃尽一周娱乐大小事。作为该栏目记者,在几年的新闻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以方言  相似文献   

3.
最近这几年,电视方言节目陆续在全国各地电视台地面频道纷纷上马,成为了现在各地电视节目中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而方言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应运而生了,由于方言节目的备受欢迎,也使得方言节目主持人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明星主持人。  相似文献   

4.
徐越 《浙江档案》2012,(1):39-42
"浙江方言音档"是浙江省档案局2011年启动的一项特色档案文化建设项目,这一项目将现阶段浙江各地的老派方言作为建档资源,有计划地在全省展开调研和建档工作,以全新的视角开辟了档案文化建设的新领域,更以很强的现实性、地方性和原创性特点,为汉语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注入了"档案元素",受到专家、业内人士和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5.
缪言 《传媒观察》2012,(6):34-35
方言电视节目是指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一些节目。方言电视节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发展至今已进入相对稳定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方言电视节目呈现许多新异的传播特性,也暴露出收视率增长后劲不足、观众审美疲劳等弱点;本文通过"苏州电视现象"中多个方言电视节目的对比解析,总结出兼顾受众的广泛性、贴近性、娱乐化、平民视角、互动性等是使方言电视节目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自1994年开播以来,开国内方言栏目剧的先河,曾经创下收视率名列前茅的辉煌,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如雨后春笋般的方言栏目剧极大地丰富了电视荧屏。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方言栏目剧却逐渐陷入低谷。本文以《雾都夜话》为例,分析探讨方言栏目剧成功的原因、发展的困境以及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方言乃"一方之言",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语言表现形式。近些年来,一些方言节目在全国各地迅速升温,收视率节节攀升。像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湖南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四川电视台的《天府龙门阵》、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等方言节目在百姓中有口皆碑,深受喜爱。由于方言节目收视率的提高,也使得方言节目主持人应运而生并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节目主持  相似文献   

8.
吴倩 《青年记者》2017,(17):56-57
山东各地方言承载着古往今来山东人的生活智慧与山东各地的民俗风情,传承方言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同时,乡音乡情接地气,最能触动百姓心声.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以方言为切入点,打造了一档立足齐鲁文化的大型语言类文化节目《乡音对对碰》.节目通过海选、复赛等环节将熟知各地市方言的选手齐聚一堂,以答题闯关的形式进行竞争.节目自2015年开播以来,获得了收视率和观众口碑的双丰收,成为此类节目中的一匹黑马.笔者以《乡音对对碰》节目为例对电视传媒的责任进行剖析,希望对此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彦 《新闻爱好者》2012,(11):23-24
我国地域广袤,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异彩纷呈,各地的语言自成体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方言。作者认为,流传于各地的方言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地域文化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积淀而形成的语言,是无法取代的独特地域文化产物;方言节目也是传媒应对竞争的一种形式,能够带动影视节目创新;在普通话处于强势地位的今天,适当利用方言的独特性,对于文化的多样性起着积极的作用;方言的地域特征决定了方言以及方言节目不会对普通话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一些电视节目对在同期声或解说中记录方言(包括北京语音中的方言字)语音字幕的处理,有两种欠妥当的方法:一是不顾方言的意思,用近音或同音字记录方言,脱离了语言发展演变的正常轨道(一时找不到本字,用同音或近音字替代,不在此列)。二是考虑了方言意思但不与  相似文献   

11.
张惺 《编辑之友》2002,(1):25-26
2000年1月,美国方言学会举行了一次"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自由"、"正义"、"科学"、"政府"、"自然"、"OK"、"书"、"她"……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和"她".最后"她"以35对27的选票战胜了"科学"从而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由此,21世纪也被人们称为"她世纪".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国各地方言类节目方兴未艾,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方言频道。电视方言节目,已经成为一个引入注目的文化现象。对于方言类节目的兴起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方言类节目究竟怎样去办?方言节目就是说方言吗?笔者试就大同电视台《周末茶座》栏目的探索与实践谈一些自  相似文献   

13.
连捷 《东南传播》2010,(5):148-149
近些年,电视方言节目在各地升温,许多地市级电视台都推出了自办的方言节目,在收视方面取得了佳绩。为扩大节目影响,一些电视台不断尝试用新的艺术形式来包容传统的内容,在节目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经验。本文主要以福州电视台开办的第一档方言节目《榕城风》为例,结合分析其他省市电视台在方言节目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方言新闻节目,探讨如何引入地方曲艺和动漫等元素,使节目更生动活泼、让群众喜闻乐见。在方言文艺节目方面,探讨如何避免节目庸俗化,开发《方言电视散文》、《方言小品》等方言节目新品种,满足观众休闲需求的同时,又让大家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方言节目在各地电视台纷纷上演,业内外人士评论不一。本文从社会基础、电视体制变革、民众认同和方言的艺术魅力四个方面论述了电视方言节目兴盛的原因,并预测了方言节目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两周铭文的宏观规律考察可以推进金文研究。工吴季生匜(《集成》10212)的、王子适匜(《集成》10190)的目前有释"修饰语"和释"器名"两种意见。对两周匜器铭文要素及结构模式的考察结果显示:匜器铭文中的"器物自名"一项皆不省略。据此,此二字更可能是器物自名。对■、■二字前的相邻字"会"、"■"的所有辞例考察结果显示:"会""■"二字所修饰的器名共有"匜"和"鼎"两个。对两周匜器自名用字的考察结果显示:匜器自名不用"鼎"字。综上,■、■应是"匜"的异构或假借字。通过考察两周金文字形的演变特点及所讨论字形的分布区域,可以基本断定二字是"匜"的方言异构字。根据两周"尊"器铭文模式规律,虢叔尊(《集成》5914)铭文最后一字应是修饰语,不是器物自名。虢叔尊是一件媵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表达样式,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由于语言贴近当地受众,在全国各地逐渐升温:河南话、陕西话、湖南话等纷纷登上荧屏,方言这一"奇妙的传播语言",在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中发挥着特殊作用,产生了神奇的传播效应。它的主要艺术效果体现在亲切、熟悉、轻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张彦 《声屏世界》2007,(8):13-14
方言新闻是用方言来播报新闻的一种新闻播报方式。如今打开电视,在许多区域电视台的节目里能听到满耳乡音,粤语、湖南语、四川话……南腔北调各地方言纷纷登上了电视舞台,方言新闻成为新时代的受众新宠。  相似文献   

18.
付阳 《新闻世界》2014,(3):70-71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电视方言新闻节目的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中国各地电视方言新闻节目近年来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对电视方言新闻节目的发展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由宣化区档案史志局、区档案馆编纂的《宣化方言》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宣化方言》总字数约32万字,并附有宣化区域行政区划图1幅,方言专题图片98张,是研究张家口市地方方言的宝贵文脉资源,对研究、挖掘、保护和  相似文献   

20.
臧励■等编著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有一段介绍清代小学家钱绎的话:钱绎:清。东垣弟。初名东墉,字以成,一字小庐。诸生,少承家学,善真行篆籀。有《十三经断句考》、《方言笺疏》、《释大》、《释小》(见商务印书馆,1980年皈,补遗第23页)。其中有几处漏误。据积学斋丛书本《方言笺疏》前毛狱生序:"嘉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