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将石蜡不浮改为木块不浮 在讲浮力产生的原因时,有些教师常常会提出"如果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水对物体下底表面向上的压力时,物体是否受到水对它的浮力"?通常用直径2cm左右的蜡烛来做石蜡不浮实验,但是,可见度小,向容器中倒水时蜡烛易晃动实验不易成功.如果改用4cm×4cm×7cm的木块,在木块的下底表面封上石蜡,可以避免以上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F浮=G物”的两种含义(1)物体悬浮的条件写作“F浮=G物”,它表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与向下的重力正好平衡,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里任何深度的地方;这时V排=V物,如图1所示.(2)物体漂浮的条件也写作“F浮=G物”,它表示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与向下的重力正好平衡,物体在液面处平静止状态;这时V排<V物,如图2所示.一、“F浮=G物”的四种情况(1)F浮=G物例一个体积为5×10-4米3的木块浮在水面上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木块的密度.[分析和解]木块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和一个向下的重力…  相似文献   

3.
一、力学综合题例 1 如图 1所示 ,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 5 0 0cm2 ,其中盛有水 ,水的深度为 8cm .现将一质量为 1 8kg ,底面积为 10 0cm2 的长方体木块放入容器中 ,液面上升了 2cm .求 :(1)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 ;(2 )缓慢向容器中注水 ,至少再加入多少千克水才能使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零 .(取g =10N/kg)解析 :(1)本题是应用公式p =ρgh进行计算的题目 .容器中水深 10cm时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 =ρ水 gh =10 3 × 10× 10× 10 -2 =10 3 (Pa) .根据同一液体内部某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可知 ,水对木块底…  相似文献   

4.
书标助贴板     
在建设学校图书室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书标助贴板,贴的书标不仅整齐,而且贴书标的速度快。现将书标助贴板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推荐给大家。1 材料  ①20cm×20cm×1cm木板一块。②5cm×3cm×2cm木板一块。③17cm×25cm×2cm木块一块。2 制作  如图所示,将两木块固定在大木板边缘,约2cm高,胶合,锣钉固定均可。图13 使用  ①将要贴书标的图书正面向上放在木板上,书左下角与两木块构成的直角靠紧;②左手持填好的书标。紧靠木块②上端,书标左端对齐木块②和木块①的边缘线(三线在同一…  相似文献   

5.
大家知道,阿基米德定律及其公式,仅适用于存在浮力的条件下计算浮力的大小,不能用以判断有无浮力。而教学中,显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却不受浮力的实验比较难做,或常引起误解。比如,用经过表面加工的石蜡或木块,放在水底或水银底的实验,往往因物块虽经加工仍难与容器底的内表面密合,结果液体浸入而使实验失败。即使实验成功,也易使学生误解为物体所以不上浮,是分子间引力或液体的“粘滞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浮力教学中不少老师在讲解浮力产生原因时,为强调浮力是液体对浸入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常做这样一个实验:如图1,使石蜡块底部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将水缓缓倒入容器中,水不能进入石蜡块底部,不能产生向上的压力,即无浮力,石蜡块不上浮;用棒轻拨石蜡块,水浸入石蜡块底部,产生向上的压力,石蜡块受到浮力浮起.这个实验能很好地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但往往也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物体与容器底只要紧密接触,则不受浮力.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中《浮力》这一章是教学的难点 ,虽然初中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对浮力有粗浅的认识 ,但对浮力产生的原因及什么情况下有浮力还是比较模糊的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我作了以下三步 :第一 ,从理论入手 ,由液体压强的特点推导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 ,同时强调浮力的方向总是向上的 ,水中物体向左 ,向右的压力 ,向前 ,向后的压力是互相平衡的 ,由于上下表面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所以F向上 >F向下 ,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合力即液体对物体的浮力。第二 ,演示实验 ,设置疑问 :①把蜡烛 ,木块放入烧杯中后加水 ,观察木块 ,蜡…  相似文献   

8.
错题分析     
如图1所示,烧杯的底面积为5厘米~2,内装一定量水,此时杯内A点的压强为5×10~3帕,若把一木块投人杯中(水不溢出)静止时,杯内A点的压强为6×10~3帕,求木块的重?不少的学生都是这样分析的,木块在水中漂浮时G=F浮,只要求出F浮即可.题目已知压强差及底面积(受力面积),即可算出压力差,压力差就是浮力,因此他们这样解:  相似文献   

9.
为搞好《浮力》一章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并指导学生自制学具配合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浮力  说明浮力存在的3个实验。图1 11 小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见图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12 图2所示实验说明,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如电池、钩码等也受到浮力的作用。13 换用其它液体,如酒精、盐水做实验。  归纳这三个实验可得知所有液体对浮在它们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14 浮力产生原因验证实验。教材中图12-4图2 图3 分析说明了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向上和向下压力之差…  相似文献   

10.
钱旭东 《物理教师》2002,23(9):3-3,6
1 设计思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学生对浮力本质的理解比较模糊 ,本实验能直观地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 .如图 1所示 ,本实验主要采用一个大容器A(用于装水 )、一个密图 1度大于水的底座B(要求上表面水平光滑 )、一个底面光滑的物块C(要求密度小于水 ) .在A中盛一定量的水 ,当C与B之间只有油层相连时 ,可以看到 ,C并不上浮 ,但如果用木棍缓慢水平移动C使其移至B的边缘并伸出一部分 ,达到水对C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与C的重力之和时 ,C就开始向上浮起 .2 结构说明如图 1 ,A为一上端开口的方形玻璃容器 (3 0cm×1 7cm× 1 6…  相似文献   

11.
阿基米德原理是指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 :f浮力=ρ液 gv排 ,由于不同物体浸在不同液体中所处的状态不一样 ,其根源在于物体的密度不同 ,在此谈一谈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物质密度。1、用刻度尺、溢水杯、量筒、足够的水测一小长方体木块的密度。分析 :该木块是漂浮在水面上 ,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力 =ρ液gv排 ;又由于木块的重力G =mg =ρ液 gv(v为木块总体积 ) ,根据G =f浮 ,即 :ρ木 gv =ρ水 gv排 ,ρ木 …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类难题 :盛有水 ,放有木块的柱形容器 ,当再向容器内倒入一定体积的水后 ,求解容器底所受压强的增量Δp .这类题学生求解思路难确定 ,失误频频 .究其原因 ,液面改变深度因素颇多 ,题中隐含物体浮沉 ,讨论尺度心中没底 .如何把握好这类题目的求解思路呢 ?笔者以两道具体的习题加以剖析 ,以求理顺图 1思路 ,把准尺度 ,正确求解 .例 1 .如图 1所示的薄壁柱形容器的底面积S =1 5 0cm2 ,沉底的柱形木块密度ρ木 =0 .6× 1 0 3kg/m3,长l =2 0cm、横截面S′ =5 0cm2 (木块与容器底没有密合 ) ,水深h0 =1 0cm .若再向容器内…  相似文献   

13.
顾建 《物理教师》2000,21(4):17-17
[题1]如图1所示,将溢杯置于水平桌面,倒入某种液体至溢口,液面高为 10 cm,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176×103Pa,求:(1)这种液体的密度,(2)若将长16 cm,密度为0.9×103kg/m3的圆柱形木块竖直放入该液体中(不倾倒),计算该木块排出的液体重与木块重之比. [分析与解] (1)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得 (2)要计算木块排出的液体的重,必须先判断木块放入液体静止后所处状态. 因为ρ木<ρ液,所以木块漂浮. 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则有F浮=G木,而F浮=G排液,故G排液:…  相似文献   

14.
·知识体系及复习要求·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 (知道 )阿基米德原理 (知道 )物体的浮沉条件 (理解 )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知道 )·重点难点剖析与复习指导·本单元的重点是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是浮沉条件及利用漂浮条件求解相关的问题 .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1 浮力产生的原因 :由于液 (气 )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压力F向上 和向下的压力F向下 ,且F向上>F向下,这两个压力的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即F浮 =F向上 -F向下 .2 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注意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  相似文献   

15.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前的话告内打“√”,错误的打“×”.)1.放在液体、气体或真空中的物体,均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2.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强差产生的3.实心物体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密度比水的小4.同一密度计放在盐水里受到的浮力比在纯水里受到的浮力大5.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与它同体积的液体受到的重力6.体积相同的空心铁球和实心铁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一样大7.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其重力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8.质量相…  相似文献   

16.
物理习题千变万化,但是某些问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突破一个典型问题,抓住共性进行分析,可以顺利地解决一类问题。请看下面典型例题。 例:体积为100厘米~3。的木块浮于水面,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为40厘米~3(g取10牛/千克),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木块的质量为多少? (3)若将其投入某液体中时,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为75厘米~3,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大?(湖南省98年初中毕业会考试题)。 分析与解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列出: 代入已知条件得:F_浮=1.0×10~3千克/米~3×10牛/千克x 60 x10~6米~3=0.6牛。根据漂浮在液面上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道理,可得到:G_水=F_浮=0.6牛,且G_水=m_水 g。  相似文献   

17.
题目:如果木块密度是0.5×10~3kg/m~3,那么1dm~3 木块在水中最多能托起多重的铁块而不下沉?(ρ铁=7.9×10~3kg/m~3) 错解:木块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相似文献   

18.
浮力(一)     
·考点复习·一、浮力的概念1 一切浸在液体 (或气体 )里的物体 ,都受到液体 (或气体 )对它     的浮力 .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 (或气体 )对物体     的压力差产生的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浮力的方向总是      .2 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当F浮    G物 时 ,上浮 ;当F浮    G物 时 ,下沉 ;当F浮    G物 时 ,悬浮 .(2 )当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时 ,F浮    G物 .(3)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如果是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物体 ,那么也可根据 ρ液 和 ρ物 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浮沉 .当 …  相似文献   

19.
物体浸入液体并漂浮(或悬浮)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即F浮=G.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个关系式,可以方便而又快捷地解答许多有关漂浮(或悬浮)的问题.具体方法是:先根据漂浮(或悬浮)情况列出等式F浮=G,再根据题意将F浮和G具体化,代入已知数据,即可求出结果.下面举例说明.例1一木块,放入水中时,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放入另一种液体中时,有25的体积露出液面.求:(1)木块的密度;(2)未知液体的密度.(g取10N/kg)解析:(1)木块放入水中时,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可得F浮=G,即ρ水gV排=ρ木gV木.所以ρ水g·34V木=ρ木gV木,故ρ木=43ρ水=0.75×103…  相似文献   

20.
1.浮力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之差.当柱状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时,液体对物体没有向上的压力.因此用F浮=ρ液gV排计算浮力时要注意:物体的底部不能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