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学化学对物质的溶解及物质反应热量的变化往往是用温度计来测定。而温度计体积小,在演示实验中,不易被大多数学生观察,影响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讲中和反应时没有更好的仪器来定性的表现出中和反应热。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们自制了这套装置(见图)。它能较好地测量出物质反应热、溶解热及系统的密封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中,教材通过两个演示实验,引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会伴随着能量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变化。演示实验结果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触摸到,普通的温度计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楚。我设计制作的“热能变化显示仪”(如图1所示)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演示实验,只要不需指示具体温度而只需反应温度有变化量时,用此显示仪可增大灵敏度和可见度。  相似文献   

3.
1 设计背景以前 ,初中化学教材 (人教版 )中 ,对物质溶解过程出现的热效应 ,采用使水结成冰或使固态的石蜡熔化的现象进行定性地描述。 1 994年以后对这一现象的描述变得更简单 ,如对浓硫酸溶于水使溶液温度迅速升高的现象 ,只用手触摸一下烧杯外壁看是否发烫便可。实验教学中我发现 ,这些做法都无法定量地表示溶液温度的变化量 ;不能表示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过程和变化速度 ;这些描述性的做法效果很差 ,如一小部分硝酸铵溶于水使容器外的水凝结成冰的现象在南方就实现不了 ,只好用温度计测量 ,但温度计的可见度太低学生根本观察不…  相似文献   

4.
物质溶解时常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溶解热效应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针对现行人教版和上教版教材中该实验存在的不足,文中对这一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利用物质溶解时热量的变化能使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这一原理,巧妙利用烧瓶吞吐鹌鹑蛋实验很形象地说明了物质溶于水时,有的表现为吸热,有的表现为放热,现象非常明显,趣味性很强,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一、简易温度计 这是一根通过观察细管中红色水柱的水平位置变化来确定温度的简易温度计。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红色水柱水平位置上升,当温度降低时,其水平位置下降。 通过制作这样的温度计,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制作简单温度计,还能够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物理比热的教学中,要做一个演示实验:拿两个同样的烧杯,分别装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同样的酒精灯给它们加热。从温度计可以看出,煤油的温度升高得比水快。要使水升高的温度跟煤油的相同,就得给水再加热一段时间。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这个实验简单易做,但存在着缺点:一是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可见度太差,学生不易看清;二是酒精灯加热的情况(或说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完全相同?学生对此往往会产生疑惑,为了克服以上两个缺点,可以采用下面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第二册p.62图3—1演示实验,是通过对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在相同酒精灯火焰加热时温度升高不同,来研究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的物质特性。这个实验装置的缺点是:①实验要求酒精灯的火焰一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不容易做得好。而且在调节火焰时,花时间较多。②用普通的小温度计测温,只能老师自己或前排几个学生观察到实验结果,实验可见度太小,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中,需通过演示铝与盐酸的反应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这两个实验,引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但按教材介绍的方法操作时存在以下不足:①用温度计测量铝与盐酸反应的放热情况,由于温度计的红线比较细,实验的可见度不大,即使坐在前排的学生也难以观察  相似文献   

9.
现行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六章第三节《比热容》一节中,教材安排了一个探究性实验,该实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①直接对烧杯进行加热,液体受热不均匀,温度计不能准确显示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教材是高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教材中的前三节重点讨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中有关物质的变化:后两节则着重讨论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相似文献   

11.
热学实验的研究与设计(二)北京四中刘彬生上一期文章中介绍了一些测定温度、热量的学生分组实验和将某些定性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等三项问题,本期将继续进行讨论。四、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热学知识的重点,教材中安排了用注射器研究等温变化的实验...  相似文献   

12.
“焦耳定律实验”是初中物理教材中非常重要的验证性演示实验 ,教材中的做法是在两只分别放有不同阻值的电阻丝烧瓶中装满煤油 ,通过加热后 ,煤油温度升高、体积膨胀 ,使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 ,来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以此验证 :Q =I2 Rt.(如图 1 )图 1按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去演示 ,则明显地有 3点不足 :1 不能同时演示热量跟电流、热量跟电阻的关系 ;在说明电流越大 ,产生的热量越多时 ,是分两次实验进行的 ;不同的电流值时所产生的液体高度不能直接比较。2 只能定性研究 ,不能定量研究 ,演示效果差。3 烧瓶…  相似文献   

13.
比热演示器的制作及使用杨兆民(河南省平顶山师范学校467000)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的实验,在教学中演示有三点不足:1.装置要求较严为了保证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除了要选用两套完全相同的酒精灯、石棉网、烧杯之外,还要确保酒精...  相似文献   

14.
现行初中教材中关于焦耳定律验证的实验往往是这样进行的:“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观察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情况,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这套实验装置虽已沿用多年,但在实际应用中它的实验效果并不...  相似文献   

15.
反应时温度的控制对乙酸乙酯的制备有很大影响.由曾昭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实验》(第—版)中乙酸乙酯的制备装置中没有温度计,不利于控制温度.本文对教材中装置稍作改动,配上温度计,便于观察和控制温度.另外对粗产品的洗涤也作了改进,从而使本实验更加完善,容易成功.不仅可以提高产率,而且还节省实验时间.  相似文献   

16.
1 焦耳定律实验的改进现行初三物理教材《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 ,虽然演示效果良好 ,但是在实验中有以下不足 :1.用煤油作为吸热膨胀的物质欠佳。由于注满烧瓶的煤油质量比较大 ,吸收一定的热量后 ,温度升高不大 ,况且煤油的热膨胀系数很小 ,即使用很细的玻璃管做实验 ,液柱上升也极缓慢 ,耗时较长。2 .教材中的实验需要分两次进行 ,耗时多。3.煤油颜色浅 ,在玻璃管中上升可见度低。4 .课前准备时需将两烧瓶注满煤油并且要调整两管中煤油高度一样 ,不易操作。5.因为液体用的是煤油 ,实验后洗刷麻烦。鉴于以上不足 ,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  相似文献   

17.
中学物理实验中,用温度的测量很多,为了克服常用的玻璃温度计读数误差大,温度变化速度慢,不直观等缺点,我所最近设计了一种简易数字温度计.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现行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晶体熔解时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关键取决于《萘的熔解过程》实验的是否成功。由于萘是热的不良导体,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温度计示数不到80℃试管中的萘就已开始熔解的现象。而且,在熔解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不是保持恒定,而是缓慢升高。结果不能使学生得到“晶体都跟萘一样,在一定的温度下熔解”的正确认识,反而错误地认为“晶体都跟萘一样,不在一定的温度下熔解”。一旦形成错误的概念,就很难纠正。目前,电冰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晶体冰的获得已不成问题了,因此可以用“冰”或“霜”代替“萘”来完成“晶体熔解过程”的实验。我曾经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做过尝试,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供各位同行  相似文献   

19.
焦耳定律演示器的现状分析河南周口师专物理系李向东,社远东,晁明举焦耳定律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实验。验证Q=I2Rt中热量Q与电流I、电阻R、时间t的关系。本实验的关键是对热量Q的测量问题。根据吸热物质和热量测量显示方式的不同,对现在中学所应...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 (实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中有关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 ,是验证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还能说明热机是怎样点火和对外做功的基本道理。怎样做好这个小实验 ,对学生牢固掌握本节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按照教材提供的方法演示 ,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制约 ,即一般中学的实验室中没有灵敏温度计 ,一端带有活塞且另一端开口的容器也难找到。另外 ,该实验中气体内能的改变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太小 ,实验现象不明显。为此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经过反复的对比与改进 ,终于取得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