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神奇的梦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拿着一个遥控器,上面写着“春”“夏”“秋”“冬”。我一摁“春”,花就开了,青蛙也来了;我一摁“夏”,天就阴了,要下雨了;我一摁“秋”,秋天来了,果子熟了:我一摁“冬”,雪花就飘落下来。可有意思了!我真想拥有一只可以控制四季的遥控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曹家还 《新高考》2013,(5):53-55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网友自发发起的倡导大家节约粮食、不剩饭菜的“光盘行动”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节约之风。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一起做“光盘”一族吧!  相似文献   

3.
太田辰夫(2003)谈到“专有名词”,认为“一般不用数词量词,用的时候就产生了特殊的意义”,如“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其实,从古至今,汉语都有“数量词+人名”,是正常用法。太田辰夫认为“白干一下”“去电影一下”“人家母女一场”“二房一场”等,都是凭着使用“一下”“一场”这些次数补语,和“可以”“那么”“怪”等助动词、副词,而勉强使得名词用作动词的。其实,“母女一场”的“母女”与“白干”等其他词语不同,不属名词活用,而是关系名词,而关系名词有它不同于一般名词之处。  相似文献   

4.
【文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次数学考试,毛毛有一道题做错了,被老师扣了1分。还有一道连线题,左边列的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列的是“1吨”“2公斤”“3克”。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今天的教师再也不用“跪着”教书了。但是我们要牢记,还应尽可能地不让学生“跪着”学习。课堂上,教师的存在不是为了让学生“顶礼膜拜”,而是最大限度地为其呵护一份纯真,开启一份智慧,培养一种思维。有时,一名“傻”教师会教出一班“聪明”学生。相反,一名“聪明”的教师,则会教出一班“傻”学生。  相似文献   

6.
学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必须努力创造实施素质教育的优良环境,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确立了“办特色教育,育特长人才”的办学方针。其具体做法是:办好“一社”“一站”“两报”,  相似文献   

7.
7月11日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拿着一只遥控器,上面写着“春…‘夏”“秋”“冬”。我一摁“春”,花就开了,田野绿了;我一摁“夏”,天就阴了,要下雨了;我一摁“秋”,果子全熟了;我一摁“冬”,雪花就飘落下来。可有意思了!我真想拥有一只可以控制四季的遥控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有一条长板凳,它竟然有六条腿。哇,哪一条凳子能像它有那么多的腿。“给我一条腿吧,”一个伤员说,“我的一条腿截肢了,正急着要一条木头的腿。”“给你吧。”长板凳一口答应了,“没事的,我身子底下还有五条腿,够多的啦。”“给我一条腿吧,”一个农夫说,“我的椅子坏了,正缺一条腿。”“给你吧。”长板凳又一口答应了。“这样正好,我还有四条腿,就是成了一条普普通通的凳子了。”过了一天,一个学生又要走了它的一条腿。“我只有三条腿了,确实有些不方便了。”长板凳自言自语:“不过不要紧,我可以当一个木砧板,三条腿的木砧…  相似文献   

9.
朱永芳 《语文知识》2006,(11):17-1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滕王阁序》一文中有“宇文新州之懿范”一句,“懿”(yi)是美好(多指德行)的意思,如“嘉言懿行”。笔者在课堂上把它拆解为“壹次美好心意”(“壹”表音,“壹”“次”“心”表形,“美好”表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一下子就记住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留学溯源与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巍 《神州学人》2001,(7):41-42
“留学”一词的来历汉语中的“留学”,据考证,应是从“留学生”一词演变而来。“留学生”一词源于唐代,为日本人所创造,沿用至今。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日本政府多次派“遣唐使”研究和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但“遣唐使”是外交使节,停留时间有限,影响了对中国文化系统而深入的学习。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时起,同时派来了“留学生”或“还学生”。“留学生”在“遣唐使”返国时继续留在中国学习,“还学生”则和“遣唐使”同来同归,但以学习为主。由此可见,“留学生”的原义其实专指来中国学习的日本学生。…  相似文献   

11.
作文的素材在哪里?老师们成天说“处处留心皆文章”或是“生活即作文”,可是转了一圈,素材在哪里呢?这不,为了解决大家这个疑惑和难题,我们可没少花工夫,给你准备了“一箩筐”!希望大家能学好这“一箩筐”,用好这“一箩筐”,并能学会备下自己的“一箩筐”。  相似文献   

12.
“爱心长跑”活动在嵊州市逸夫小学已开展了三年。三年来,这一长跑活动不仅一如既往地坚持下来,参与活动的人日渐增多,而且它跑出了校园,跑向了社区,跑进了人们的心坎里。“爱心长跑”,“跑”出了施爱人的快乐,“跑”出了受爱人的温暖;这一跑,“跑”出了一批批“爱心少年”、一户户“爱心家庭”和一个“爱心社区”;  相似文献   

13.
有一条长板凳,它竟然有六条腿,哇,哪条凳子能像自己有那么多的腿?长板凳觉得很自豪。“能给我一条腿吗?”一位叔叔说,“我的腿受伤了,正好用来做拐杖!”“给你吧!”长板凳一口答应了,“我还有五条腿,有富余。”“能给我一条腿吗?”一位阿姨说,“我的椅子坏了,正好缺一条腿。”“给你吧!”长板凳一口答应了,“我还有四条腿,现在我成了一条普普通通的凳子了。”一天,小弟弟要了长板凳的一条腿来做木枪。“我只有三条腿了,确实有些不方便了。”长板凳自言自语地说,“不过不要紧,我可以当砧板,三条腿的砧板最稳当了。”过…  相似文献   

14.
检查评比是很多学校德育工作中管理班级的一种基本办法,有的学校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笔者熟悉一所学校,该校上世纪末提出了班级“三文明”检查评比:夕会、路队、餐厅,每项10分,还制定了这三项最基本的评比办法,不可谓不细,从根本上确立了该校“准军事化”特色;到本世纪初,发展为“六文明”评比,添加了“卫生”“纪律”“课间”,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行为;2005年以后更是发展到了包括“安全”“板报”“文化”“校服”“自习”等的“十文明”“十几文明”评比。  相似文献   

15.
是动词重叠,还是借动词为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踢一踢”、“看了一看”、“看他一看”、“摸了摸”、“摸了一摸”,都是动词重叠的形式,不同意把后一个“踢、看、摸”看成是借用的量词。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提出动词重叠和借动词为量词有4个区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对毛比斯面的证明方法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了一种证明方法——“递推法”;在对“递推法”的进一步探索中,发现了一类新几何体——“棱环体”;在研究“棱环体”的边数的变化规律中,得到了一张“数表”,对“数表”的进一步研究,又相继发现了“最大公约数定理”、“素数规律”等.“棱环体”的发现,引发了“扭曲几何学”的构想;“数表”的发现,为一种新的数论研究方法——“数论的几何研究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看到作文材料,我首先想到了“韬光养晦”这个成语,但仔细一琢磨,材料中的“隐”又不同于“韬光养晦”。这个“隐”,是一种更智慧的“隐”,它的背后是关乎人生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孔子以前的春秋文化乃至于三代文化背景下,“君子”一词就已经具有了“德”的涵义,而不仅仅是“位”的象征。孔子的思想来源于西周礼乐文化传统的“经典化”,而“君子”一词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味,使其成为孔子表述自己道德伦理思想的载体。“君子”在孔子的手中,变成了一种理想人格,这其中既有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同时又是孔子的创新和发展。“君子”在孔子的思想中,首先具有道德性,其次还具有智能性,具备相当高的学习能力。“君子”一词的涵义经过孔子的“改造”,获得了新的外延,最终成为孔门的“君子之学”,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要学生用“公”字组词,当小刚站起来回答说“公鸟”时,教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当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明在读“琦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发奋学习”这句话时,由于他不认识“奋”字而把这句话读成了“琦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努力学习”。教师听见小明把“发奋”读成“努力”,则马上说,小明读错了,要他再读一篇。于是小明就着“发奋”两字的拼音将这句话再读了一遍,但他这次把“发奋”读成了“发疯”。试想想,小刚、小明遭遇几次如此模式化的要求后,他们还敢言说、还愿言说吗——  相似文献   

20.
“白花”怎会变“红花”在一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化学老师为我们表演了一个有趣的魔术──“白花”变“红花”。老师一手拿一朵纸做的“白花”,一手拿一只烧杯,他将“白花”放在桌面上,再轻轻用烧杯罩住,不一会,烧杯内的“白花”变成了“红花”。大家都感到惊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