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位移事件可以分为自移事件和致移事件两种类型:无生自移一般用复杂表达式,不用简单表达式,有生自移既可用复杂表达式,也可用简单表达式;致移事件一般使用复杂表达式,极少使用简粤表达式。从位移事件的性质看,可以分为:现实位移和虚拟位移,自主位移与非自主位移,有界位移和无界位移。  相似文献   

2.
“路径”是位移事件框架中最重要的因素,它表达位移实体移动的方向与路线。在不同语言中以不同的编码方式呈现,存在语言类型上的差异。论文分析了现代汉语中“路径”概念的词汇化模式及汉语“路径”动词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语趋向词与英语小品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具体位移义"V到NP"格式中的动词都是空间动词,空间动词分为位移动词和非位移动词.其中位移动词又分为自移动词、他移动词、兼类动词.  相似文献   

4.
非现实位移事件是认知主体运用认知想象能力将不可动实体构想为可动实体,使其在心理上和视觉上发生了相对于参照实体的位置变化的一种位移事件。认知主体不仅能够将静态的方位事件构想为动态的非现实位移事件,而且能够运用语言对其进行编码。英语对非现实位移事件的编码必须包括位移事件的所有四个要素:位移主体、参照实体、位移和路径,缺一不可。在对非现实位移事件中的"起点-路径-终点"意象图式进行编码时,认知主体既可以选择使用最大窗口化,也可以选择使用部分窗口化,前者突显位移主体与全路径之间的动态空间关系,后者突显位移主体与部分路径(即起点或终点)之间的动态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5.
Talmy所创建的宏事件词化模式类型学跟生成语义学有一定渊源,但其理论比生成语义学的词汇解构更强调事件概念结构整体的构造和凸显模式,并强调不同语言表达相同概念结构时形态句法上的系统差异。而以词项特征为核心关注点的运动事件词化模式研究,偏离了上述传统,分析结果存在偏差。判定一种语言是哪种构架类型,不能仅靠表达运动事件的句法结构的核心动词的类型,而应关注表达路径的句法成分的句法地位、语义划分精度和结构复杂度。由此可知,现代汉语路径动词作核心动词的动趋式并非现代汉语不属于典型附语构架语言的证据,指示性和非指示性路径动词共现的确是现代汉语凸显的语言类型学特征,特别是两类路径动词都作附语的情况,仅在少数附语构架语言中存在。  相似文献   

6.
背景语序类型在位移事件研究中未得到足够重视。对语序变化丰富、兼具OV/VO混合特征的江苏等地方言和彝语支等藏缅语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背景的语序类型特征。从本文构建的轨层结构来看,动作发生处所和存在处所居VP层之外,经由、方向、源点、自移终点和致移终点居VP层之内,处在处所、滞留终点和滞留处所可居外亦可居内。  相似文献   

7.
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的历时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形态—句法属性的角度,对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的历时演化过程做了类型学考察,初步结论是:1)历时来看,罗曼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表现出从S型(satellite-framed)到V型(verb-framed)演化的倾向(S→V)。相反,汉语史则表现出V→S演化倾向;2)上古汉语确实表现出较强的V型语倾向,但以往关于上古汉语是典型V型语或西班牙语是V型语的论断与事实不甚相符。通过多用路径动词单动式的语用手段是上古汉语保持V型倾向的重要策略。相对而言,现代汉语表现出S型语倾向,但不甚典型;3)汉语和罗曼语词化类型的历时演化不但呈反向走势,演化机制基本上也是反向的,罗曼语主要采取强词汇化和语义要素融合,汉语则主要是语法化和语义要素分离,格式类推作用明显;4)现代汉语和罗曼语词化结构都呈多样性,这是各自的历史演化及古代语言词化结构在现代的遗存所致。  相似文献   

8.
移化作为一种全译求化机制,是应原文语用再现和语义传达之需进行的语形移动,遵循"移形不易意不变值"的原则,即移动原文语形,力求不易动其语义,不改变其语用。移化机制符合信息传递的质量守恒定律,分为原形移化、有形移化和无形移化三种主要类型,根据操作单位如语素、词、短语、小句、复句、句群等和具体语言环境进一步分为若干具体类别。  相似文献   

9.
针对移动Ad Hoc网络中的Qo S路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NA算法的全新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DNA编码方式,对每条路径进行编码,利用合成技术完成NP完全路径,最后通过实验得出优化数据.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并且在降低算法复杂程度下,得到了路由优化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0.
论文根据"句法语义的双向选择性原则",探求动趋组合的基础性语义特征匹配框架。总体而言,具有位移性趋向的动趋组合匹配框架主要取决于方向性([±定向]/[±泛向])与位移性([±自移]/[±使移]);具有状态性趋向的动趋组合匹配框架取决于状态性([±自态]/[±使态]);具有时体性趋向的动趋组合匹配框架取决于持续性([±持续])与反复性([±反复])。最后,论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语义框架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施栋琴 《海外英语》2012,(17):3-5,19
Up/down和"上/下"是英汉语中纵向位移的典型表达方式,在隐喻或转喻机制的作用下,又可描述横向位移。在两种用法中,这些词语之间的异同之处都与词义中融合的语义成分密切相关。Up/down和"上/下"的原型义都可概括为"位移"和"纵向",但"上/下"作为动词来源于方位名词,词义中分别融合了"接触/附着"和"接触/脱离"义,这个词源特征是造成英汉词语表达具体位移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中存在大量的“笑”类动词。文章采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着重探讨了英汉“笑”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研究发现核心语义成分决定这些动词的语义场归属,外围语义成分用来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英汉“笑”类动词在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上既存在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这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可概括为“动作 方式 (情态) 原因(目的)”,但具体词语的词化模式存在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典型位移动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派生出不同的词法特征,如名词性、形容词性、介词性、助词性、连词性等。这不仅仅是历时语法化,历时语法化只是它们分化的方向之一。通过考察,文章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是古汉语典型位移动词的词法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位移体空间运动的参照,由“处所词”充当,按语义特征可分为“起点”、“经过点”和“终点”等。由介词标引的处所词,部分可以位于动词前,部分可以位于动词后,但有些介词结构位于动词前和动词后时。表义上往往不同。表示“起点”的处所词可以用介词结构置于动词前,表示“终点”的都不能用介词结构置于动词前,而可以由趋向词标引用于动词后。处所宾语语序基本遵循“起点在动词前,终点在动词后”的时空像似性,体现了人类普遍的“终端焦点化”的认知倾向。  相似文献   

15.
先秦趋向动词的句法表现复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必须带处所宾语;二是是否有使动交替形式。根据这两方面的表现以及非宾格动词的判断式,趋向动词中的一部分可归为非宾格动词,一部分归入及物动词或非作格动词,少数动词还可以两属。先秦趋向动词并不是典型的非宾格动词语义类,影响非宾格性的主要因素为客体论元在语义上是接近施事还是接近受事。  相似文献   

16.
闽东罗源方言中,运动事件的路径信息常由趋向词进行编码,根据趋向词在句中所起的语法作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趋向动词,另一类是趋向唯补词。  相似文献   

17.
《通天塔》阐释四步"信任"说,借鉴了海德格尔哲学"跳跃"说;"入侵"说,有以效果论替代过程论之嫌;"吸收"说,立论说理不够充分。但是,"信任"、"入侵"及"吸收"说,一脉相贯、自成一体,将异化论贯彻到底。至于《通天塔》"平衡"说,则名不副实,有续貂之嫌。  相似文献   

18.
在大量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V成一量”格式对动词和量词的管控,并将格式中动词及语义特征进行了分类,即可分为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和客观动词。量词以“片”和“团”为主。  相似文献   

19.
“多亏”最早出现在唐代,是个短语.“多亏”以词的形式出现始于元代.“多亏”的词汇化和主观化是随着“亏”语义的演变而形成的.从语义发展来看,“亏”经历了“亏损义”变弱到“感激义”增强的过程,同时随着客观义“亏损”的消失,“亏”的主观化也在逐步形成.“多亏”的语义主要由“亏”体现,因此,当短语“多亏”的“亏损欠缺”义虚化,“感激庆幸”义占优势时,就词汇化为动词“多亏”.“多亏”的词汇化过程实际上也是主观化逐渐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