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蓉 《教师》2009,(23)
两年前,我接手了一个新班,为了让学生养成勤于练笔的学习习惯,便要求他们每周写一篇随笔,文体不限,题材不限.原想这种自由作文的方式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循着文字,走进儿童的世界,细细"听取‘娃'声一片".  相似文献   

2.
三年前,一位外区调来的教师带来了他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积累素材和训练作文的一个新做法——"百页本"。每天要求学生或抄文章或写文章:每周抄一篇自己喜爱的文章,写一篇对他人文章的评论或读后感,再写一篇随笔或是写教师命了题的作文。一定要完成一天500字的书写量,而且必须写在500格每页的文稿纸上,每100页文稿纸装订一次,就像古人的线装书一样,取名就  相似文献   

3.
一学期,课内的大作文一般只能做七、八篇,这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量变质才能变,没有一定的量作保证,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那么怎样才能加大学生的写作量,促使学生多写作呢?有一个很好的办法,这就是让学生课外自由练笔。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子,横格本、方格本均可,但不用很厚的硬面本,因为很厚的硬面本不便于学生携带,又不便于收发和老师翻阅。这个本子的名称就叫“自由练笔”,每人都把这个名称写在本面上,并用笔框出。在学期的开始要写前言,学期的结束要写后记。规定每周写一篇  相似文献   

4.
提高写作能力,仅仅依靠几篇课堂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多年来,笔者要求学生坚持课外练笔,每周写200字以上的习作二篇。几年写下来,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皆有显著的提高。首先,坚持课外练笔,给予学生以心灵的自由。长期以来,课堂作文为应试服务,写人就要表现其高尚品质,写事便须  相似文献   

5.
方韵磊 《现代教学》2008,(1):132-133
三年前,一位外区调来的教师带来了他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积累素材和训练作文的一个新做法——“百页本”。每天要求学生或抄文章或写文章:每周抄一篇自己喜爱的文章,写一篇对他人文章的评论或读后感,再写一篇随笔或是写教师命了题的作文。一定要完成一天500字的书写量,而且必须写在500格每页的文稿纸上,  相似文献   

6.
坚持每周练笔,即每周必须写一篇作文。在起始阶段,要对学生的“练笔”有所“点评”。点评要对症下药,语言要简短幽默,要以鼓励为主。当然,评语重点应放在技巧上,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兴趣。每周练笔还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我常在学生的作文批改中写这样一句话“贵在坚持”。心理学认为:要培养一个新的习惯,或者改变一个旧的习惯,必须设法使我们开头的力量坚决,尽量强烈,而且始终不要有例外,一直到形成习惯为止。学生形成习惯后,练笔之作,题材非常广泛,多是思想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练笔不受作文形式的限制,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表现自己,‘能及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多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没有一般命题作文的“挤牙膏”、无病呻吟的现象。学生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乐在写中,其乐无穷,写作能力自会提高。  相似文献   

7.
初中教学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写六篇大作文,每周还要写随笔和周记,如果再加上大考小考作文,这量也算是足够多了。但是实际作文效果如何呢?凡是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大都有理由做出否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如何通过练笔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一直是我多年苦苦追求、探索的目标,现将自己粗浅的体会写出来,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通过练笔,培养“写”的能力。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我提出了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小记”的要求,长期坚持下去,初中三年下来,每个学生就有百余篇。学生通过写“小记”的练笔,可以把自己日常捕蛇蝎、捉虫鱼的活动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相联系抒发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开设了语文阅读课 (学生每周用 100分钟的时间在“语文学习室”阅读各类图书报刊 )。在鼓励学生积极读书的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写 8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亦称之为“随笔作文” )。也许因为是随笔,也许因为没有烦琐的写作框框的限制,绝大部分学生的随笔作文文笔生动,内容丰富。对随笔作文,我不作精批细改,但对任何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我都要视其内容、表达、书写等写下认真的批语。这些批语,有的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有的洋洋洒洒,一吐为快;但无一不是情随文生,情溢于墨。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我的许多批语竟在学生中…  相似文献   

10.
冯业芹 《考试周刊》2011,(83):63-64
江苏语文高考卷作文七十分,所以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得高分则语文得高分。所以现在不少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甚至要求每天写一篇。要写好作文多读多写固然很重要,但总是机械性训练,会使学生厌恶写作,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想学生写好作文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1.
一年多来,我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练笔活动,收到了一些效果。我教的两个高中班,一学期除作文外,每人平均写观察日记、读书扎记五十多篇,同学们的写作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接高一语文时,一开始就要求学生一周至少写一篇观察日记,每周坚持批阅、评讲,半学期过后,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提高,现在有的学生一周能写三、四篇日记。  相似文献   

12.
<正>每一个刚刚接触英语作文的教师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每周周末布置学生写上一篇英语作文然后收上来,教师有时间就仔细阅读,时间仓促的话,就写个"阅"字发下去。这样要求学生写英语作文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通过小练笔,培养学生的英语作文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但是美好的愿望往往与事实相矛盾,可能因为教师的指导不扎实、评讲不到位或是批改不及时,学生写出来的英语作文总是不能令人满意,英语表述和语法错误率很高。  相似文献   

13.
作文批语:写作能力与生命培育的双重关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开设语文阅读课的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写8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亦称之为“随笔作文”)。也许因为是随笔,也许因为没有繁琐的写作框框的限制,绝大部分学生的随笔作文文笔生动,内容丰富。对随笔作文,我不作精批细改,但对任何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我都要视其内容、表达、书写等写下认真的批语。这些批语,有的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有的洋洋洒洒,一吐为快。但无一不是情随文生,情溢于墨。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我的许多批语竟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我的批语之后,竟然又写下丰富多彩的“续批”。许多学生反映:发下作文之后,他们…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扭转中小学作文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现象,反对作文概念化、成人化、模式化的弊端,开发智力,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个性和创新精神,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写随笔。尽可能每天写一篇,如果某一天过得充实,可以写几篇。而有一天无话可说,也可以不写。因此。随笔具有灵活、自由、随便的特点,它是学生写好个性化作文的基础,也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宋秀丽 《成才之路》2010,(22):I0006-I0006
将作文教学与训练学生写日记相结合的“日记作文”之路。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很多老师也都尝试通过写日记来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以前为了增加学生的练笔次数,我总要求学生每周写两篇至三篇日记。  相似文献   

16.
写教学随笔是我规定自己每周必须完成的事情。有时每天课后写点儿,有时一周写上几篇。不求多、不求精,日复一日,课就这样上着,随笔就这样写着。某一天,我突然感觉到我的教学随笔中缺少些什么。于是,我把以前写的找出来一篇篇看。我明白了,那些随笔更多的是从教学流程是否合理与顺畅、教学任务是否恰当与有效、学生作品是否完成与美观等角度来写的。  相似文献   

17.
陈柳 《湖南教育》2008,(3):26-26
自由练笔是指学生不受任何题材、体裁的限制,自由地写作。为此,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作文集子,简称“文集”。要求每个学生给自己的文集起个诗意的名字,写上序言,而后每周在上面写上一篇作文。形式、内容不限,可谓自由创作。当然要求写真性情。实在写不出来时,可摘录别人的好文章,然后对其进行剖析,写出自己的看法,可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赏析。  相似文献   

18.
练笔以其轻便、灵活、机动的特点,有着大作文无法比拟的优势,堪称作文教学的轻骑兵。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写练笔,高一、高二每天一篇,高三每周一篇,从不间断。我认为这样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特别是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语文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现在语文教学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大多数语文教师只重视每周一次的作文教学,而忽略平时的作文指导和练笔。笔者认为辅导学生写好作文不能仅仅依靠每周一次的作文训练,而应该在平时花大力气下苦功夫练笔。要真正提高学  相似文献   

20.
从小学到高中,你写了多少篇作文?有的同学大概记不清了。我作过一个粗略的估计,按每学期十二篇大小作文计算,三年下来,至少写过七八十篇作文,这还不包括随笔、练笔等等。这些旧作文你还保存着吗?也许都随着升级,全丢弃了。有的同学只保存高分作文,如果看到只有六七十分,就觉得留下来会是心理伤痕,会成为失败的记录,于是就扔掉了。有人觉得,作文与其它学科的作业一样,没有保存价值。这种认识是错的。不仅作文,其它许多学科的作业都有保存价值,相比之下,作文更有保存的必要。我劝你不要丢掉旧作文。即使是普通的作业,都有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