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平 《图书与情报》2004,(4):27-29,44
正史艺文志补撰是我国古代书目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史艺文志补撰工作中所总结和积累的文献整序方法对于目前的书目工作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应该注意整理和研究补正史艺文志工作,使之在总结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书目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史艺文志补注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史艺文志的补、注,兴起于清初,极盛于乾嘉,共遗风绵延至民国初年,历两百年而不衰,在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之后期,实有异军突起之势。清代目录学者们达一巨大工作,对于整理我国文化遗产,对于我国史志目录体系的完整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回溯这一风靡数朝的目录学流派,总结这一工作的持点与成就,给予历史的恰当的评价,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补志之缘起补注正史艺文志这一清代特殊历史现象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共历史必然性。为了说明补史志的必要,先让我们鸟瞰一番我国史志目录的沿革。我国的史志目录,为  相似文献   

3.
史志目录即是中国古代正史、其他史书及地方志中的目录。为此,在分析《汉书·艺文志》与《七略》所蕴含目录学思想的基础上,指出班固撰《汉书·艺文志》开创了史志目录学的先河,在古代目录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史志书目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志书目包括:历代正史艺文志、经籍志及其补作;历代国史艺文志、经籍志;政书、类书中的书目,以及地方志中的书目.史志书目对目录学发展有发凡起例作用,学术价值极高,保存书目资料最为系统、完整.应当加强对史志书目的整理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5.
赵嘉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7):144-147
作为其第二部补史艺文志,姚振宗的《三国艺文志》具有与众不同之处,其成就与不足作为姚氏目录学思想实践的一部分亦应当予以重视和研究。通过对姚氏补史艺文志的成就与不足的分析,揭示出姚氏目录学思想的特点,亦可体现出清代补史艺文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阎志华 《兰台世界》2006,(16):58-59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共收录图书六大类,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九十六卷,这在简帛为书写工具的历史时代,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浩大工程,对于研究中国目录学及目录学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邵永忠 《图书馆杂志》2003,22(10):71-73
明修《元史》未立《艺文志》,清儒对其进行了补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金门诏、黄虞稷与卢文衷、钱大昕三家。三家补志著作对填补《元史》无《艺文志》之空白,反映元代图书之繁盛,在分类方法之创新,及著录内容中对《元史》和其他志书之补正上,都有所成就,在目录学史上有较大影响,也为研究元代学术文化指示了门径。  相似文献   

8.
正史艺文志注释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七部主要的正史艺文志注释的著录特点 ,总结正史艺文志注释类型 ,阐述正史艺文志注释的著录方式变化及成因。  相似文献   

9.
2001年,我国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王绍曾先生完成《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下简称"订补"),对海源阁存世的五种书目进行了彻底的整理,并就知见海源阁藏书版本情况及去向等进行订补,被誉为"完善海源阁的书目体系,重现杨氏五代庋藏之盛"。据绍曾先生研究所知,现传世海源阁书目共五种,分别是:《楹书隅录》五卷,《楹书隅录续编》四卷,杨绍和撰;《宋存书室宋元秘本书目》四卷,杨绍和撰;《海源阁藏书目》一卷,杨绍和撰;《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四卷,杨绍和撰,杨保彝补撰;《海源阁书目》不分卷,杨绍和撰,杨保彝增  相似文献   

10.
自清乾隆起,相继有学者对《后汉书》开展了补史志工作,形成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学术成果,曾朴《补后汉艺文志并考》和姚振宗《后汉艺文志》代表了这方面的最高成就。前人多关注姚振宗之书,往往忽略曾朴之书。曾朴《补后汉艺文志并考》一书采用辑录体提要的形式,吸收了清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了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史功能,集中体现了曾朴的史学和目录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是我国目录学研究史上第一部关于《汉书·艺文志》体例研究的专著,其将《汉书·艺文志》的体例归纳为46例,可谓详尽至极.但细究起来,孙氏所归纳之例并非完美无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孙氏所举之例进行归纳与改造,提炼史志目录的体例,以期对目录学研究及书目编纂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四部分类目录,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第二部重要的古代综合性图书分类史志目录。它对我国古代目录学影响深远,对古籍考证、辨伪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分析阐述了我国传统方志艺文志的目录学本性,总结了方志艺文志目录体系的特征,并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方志艺文志的目录学成就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汉书·艺文志》看古代图书散佚及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文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综合古典目录篇籍,从中可以一窥古代图书散佚的原因以及目录学在保存古代文化典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虞稷是明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在古典目录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在分析黄虞稷生平和他的《千顷堂书目》内容的基础上,从著录丰富、类编目精详、著录别具特色以及勇于创新、开一代著作和补史艺文志的先例等方面,探讨了黄虞稷在古典目录学领域中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清代学者钱大昭、侯康、顾櫰三、姚振宗、曾朴五家综合各代目录学之成果,共补《汉书艺文志》"诗类"书目二十一部,其中鲁二家二部、齐二家三部、韩五家六部、毛六家十部。五家著作各有其侧重,从书目事实上反映了两汉四家诗的体裁特点和兴衰流变。  相似文献   

17.
《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按照经史子集名称顺序排列的正史艺文志,正式确立了四库体系。《隋书·经籍志》对四库体系的贡献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经史子集顺序的确立开四库体系先河,二是集以往目录学之大成而为四库体系的表率,三是开四库体系以三统一化为绳尺的机杼。  相似文献   

18.
徐建华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6(1):104-106,55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最重要的目录之一,受到了历代目录学研究者的重视。然而,近两千年来,有关《汉书·艺文志》自身的研究,却付之阙如,形成一个学术空白。傅荣贤先生的《〈汉书·艺文志〉研究源流考》将古今有关《汉书·艺文志》的研究归纳为四个流派,极有见地,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给予了评论。  相似文献   

19.
清代钱曾撰《读书敏求记》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分析钱曾收藏于整理图书的实践基础上,从图书分类、版本目录学、善本书目三方面探讨了《读书敏求记》目录学的创新,尤其在古籍版本学上,至今仍是古书版本、流传考订的主要工具书,对今天目录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补史艺文志是我国古代史志目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补史艺文志在分类方面既吸收了前代已有的分类学成果,同时也有所创新。本文拟从补史艺文志的分类体系和具体的类目设置两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研究,进而总结补史艺文志在分类方面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