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为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在情境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高职的许多专业都可以采取"三步走"战略来推进课程改革:第一步是进行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项目化教学水平;第二步是开发专业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第三步是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2.
曾红  李臻颖 《职教论坛》2012,(35):39-41
项目化课程的课程管理必须突破传统教学管理的模式,从课程的生成系统管理、实施系统管理和评价系统管理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构建项目化课程的课程管理体系及制订实施课程管理方案,为高职课程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实现学校课程改革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对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测绘技能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课程项目化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为职业技能培养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机械制图"项目化处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测绘技能,达到丰富学生综合职业知识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尚卓智 《林区教学》2012,(1):108-109
"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与素养、全面发展的中等实用性美术人才为教学目标。阐述了"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基本思路,并将其基本理论运用至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之中,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作室中,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为导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将实际的工作任务融入到具体课程中去,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和发展专业岗位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6.
按照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我们进行应用写作课程"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造"的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实施"任务驱动、项目载体"的单元教学组织模式。实践证明,课程改革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及其"新教育"思想是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哲学基础,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是其心理学依据,陶行知"知行合一"与苏霍姆林斯基"研究性学习法"是其历史传统和教学论背景。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形态进入高中课程体系,属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需从制度建设、常态管理、师资培训、校本特色几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8.
项目课程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课程模式的变革必然要求评价模式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家对如何评价学生关注得比较多,而对如何评价教师则涉及较少。一、传统课程模式下的教师评价传统的课程模式是以学科为主体的,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关注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关注的是教师"教"得怎样,对学生"学"的效果关注很少。传统课程模式下的教师评价标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目标。重点关注的是知识目标和基本技能目标的达成。二是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项目化课程概述 项目化教学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美国兴起,成为中小学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同时期项目课程作为一门“新型”课程被列入了德国许多学校的课表中。项目化教学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重新设计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学生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中的若干工作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简单地把项目课程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的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彦平 《考试周刊》2012,(7):179-180
为达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当前各高等职业院校正在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尝试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作者结合项目化教学的工作实践与体验,谈谈对项目化教学课程的概念、特点、意义、课程教与学设计等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中选修课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修课的设置与实验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我国正在实验的高中选修课具有模块化、多样化、层次化、弹性化、学分制等特点。选修课的实施要正确处理教材、教师与教学问题。选修课的评价包括课程方案、材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当前,要特别加强选修课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文教育,文章提出应通过对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课程、职业心理课程、法律法规课程,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中学科学课程中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的现象严重,致使科学课程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深入理解科学课程中的活动内涵,加强并活跃学生的实践性活动,是科学教育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高职公共课程为专业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课程,既具有培养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功能,又具有帮助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开阔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运用、数学应用、外语交际、计算机操作等能力,以及为学生持续发展提供后劲。因此,必须适当开设。但开设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并且要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帮助学生实现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通,教师要从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找到与专业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好公共课程服务于专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专业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且具有鲜明的特点。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以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开设是立足于高等教育转型的宏观背景,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前提,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为导向.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对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增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革,新课程的教学观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前提条件。本文从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学习过程,创造开放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个方面,阐明中学历史教师新教学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综合课程建设与伯恩斯坦的编码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伯恩斯坦的编码理论 ,综合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是一种类型的不同 ,而不是层次上的差异 ;综合课程的建设不仅是内容的整合 ,也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重建过程。综合课程的建设与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取向等密切相关 ,与学校的组织结构和互动方式也有十分紧密的关系。综合课程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认同比较困难 ,对人的培养的预见性不强 ,评价困难。我们应从开放关系的角度理解综合课程的概念、综合课程的实施、综合课程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选课的心理学背景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选择性,各普通高中必须做好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中实施选课制反映了个性化教育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此外,心理学对高中选课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选课之前应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选课之中应实施心理测验, 选课之后应加强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20.
拓展性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开设的既拓展学生知识又发展潜在能力的校本课程,它着重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原发展性学力,并兼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培养。它是学生可以按要求分领域选学的课程。学习内容与要求有弹性、可为动,不重知识量而重独立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方法的培养。我校的拓展性课程分为兴趣型、研究型、提高型、实践型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