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制作本模型主要是为了解决纸板模型和旋转幻灯片显示北斗斗柄指向以定季节时表现形象直观方面的不足。 用该教具可演示: ① 季节更换时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斗柄指向的变化。 ② 北极星的位置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2.
“静脉瓣”位于四肢静脉内 ,看不到摸不着 ,又没有教具 ,因此对它的结构和作用学生不易理解。为化解这一难点 ,本人经过反复实验 ,终于制成了“静脉瓣”演示器。该演示器根据“静脉瓣”的结构原理研制而成。下面简介其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  一、制作过程1.取 1寸粗塑料管 5cm,纵剖为相等的两块 (如图1)。2 .沿图 1中虚线所示位置 ,将第 1步切成的两块塑料切成 2个楔形物 (如图 2 )。3.取薄的塑料方便袋薄膜 ,分别盖在两个楔形物的纵切面上 ,薄膜的边翻向楔形物的背面 ,用线扎住 ,从而形成两个上方开口的袋状物 (如图 3)。4 .将两个袋状物…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的中学化学课本中删掉了“电子排布式”这部分内容,笔者认为:“电子排布式”在中学化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还应保留于教材.因这部分内容有以下几种作用:1.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电子排布式,我们可以推断任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从而可知其主要性质.1.1 周期的确定:某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为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例 _(12)Mg ls~2 2s~2 2p~5 3s~2,电子层数为3,则Mg为第三周期元素._(35)Br l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5,电子层数为4,则Br为第四周期元素.1.2 族的确定:根据外国电子的分布情况确定.1.2.1 若外围电子分布在s或sp区,则该元素为主族元素或零族元素;且s或sp上的电子总数为该元素所在的主族数,当sp上电子总数为8时,因周期表中只有7个主族,所以该元素只能为零族(除He为2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自行车运动员不同时长全力骑行时不同阻力模式的选用及功率与心率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为运动员在短时长骑行训练与比赛中科学选用合适大小的阻力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名北京自行车队男子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年龄(25.75±2.82)岁,身高(175.75±4.50)cm,体重(67.50±6.93)kg.使用SRM Ergometer进行测试,采用Open End Test模式,采样频率设置为0.5 s,功率数据精度为1 w,速度测试精度为0.1 km/h.阻尼系数分别为9、10和11档位.受试者2天内进行不同阻力模式全力5 s、10 s、30 s、1 min骑行.结果:(1)5 s全力骑行时,6名运动员在9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2名运动员在10档位阻力模式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变化不相关(P>0.05);(2)10 s全力骑行时,6名运动员在10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2名运动员在11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变化呈正相关(P<0.01);(3)30 s全力骑行时,6名运动员在11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1名运动员在10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1名运动员在9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呈负相关(P<0.01);(4)1 min全力骑行时,8名运动员均在11档位阻力模式时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呈现负相关(P<0.01).结论:(1)自行车运动员在1 min内短时全力骑行时,骑行时长增加,选用的阻力模式逐渐增大,有利于运动员创造最佳运动成绩.(2)自行车运动员1 min内全力骑行时,心率不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产生实时一致性的变化,心率对于短时间高强度自行车运动负荷的监控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在自己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实践了上海青浦县“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特别是以情感意志、系统结构、自主活动、反馈调整原理为理论依据指导我的教学后,获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的做法和体会如下.一、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内容编成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在教二次根式的定义时,首先提问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接着问:“a(a≥0)的算术平方根是什么?”学生答:“a~(1/2)(a≥0)”.我马上指出:“现在我们把形如“a~(1/2)(a≥0)这样的式子叫作二次根式.”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怎么一个“数”又成了“式”?问题的出现,学生有了兴趣,促使他们对旧知识纳入新的系统结构的认识.之后,我又提出问题:“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二次根式:3~(1/2);x~(1/2);(a~2+1)~(1/2),(x~2+y~2)~(1/2),((x-1)~2~(1/2);(x~2-1)~(1/2);(a~2)~(1/2)+(b~2)~(1/2);”学生给出正确的判断后,又问:“上例有些式子为什么不是二次根式?你能否改变一下它们的形式,使它们都成为二次根式?”这时学生的兴趣大增,给出了很多很好的解答.这样给出问题、提高兴趣、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确定了一个概念的界限,掌握了概念的本质属性.我在教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及其性质时,复习  相似文献   

6.
在五年制第八册《雷电》一课中 ,演示雷电现象要用到静电起电机。但广大农村小学未必都配备有这一仪器。为此 ,笔者设计了一个原料易得、制作简单而演示效果佳的“雷电现象演示器”。一、制作材料( 1)废电子打火机压电陶瓷打火器 2个 ;( 2 )薄木板 (或纸板 )一块 ,条形方木 2根 ;( 3)大头针 4枚 ;( 4 )细导线若干。二、制作步骤1.绘制面板。取一块 2 5cm× 15cm 的薄木板( 0 .3cm ) ,用铅笔在上面画出云朵及地面建筑等景物 ,如图 1( a)所示。图 12 .埋设电极。取 4枚大头针 ,分别在云朵之间的最接近处及云朵与建筑物之间的最接近处斜向埋入…  相似文献   

7.
初二物理课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往玻璃管注水银容易外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仅不安全,而且玻璃管易损,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细透明胶管代替玻璃管,操作简单,方便易行,效果良好。一、实验器材制作(如图1)1.底座:25cm×15cm(木板)2.立杆(木标尺)110cm×4cm×2cm3.木斜杆(附铁片夹)110cm×4cm×2cm4.转轴(带螺母的螺丝固定)5.指针(30cm×0.7cm铁片)在竖杆上下可移动6.250ml葡萄糖瓶7.透明细胶管110cm8.废油笔芯9.注射器(10ml)图110.细胶管11.排气阀二、水银瓶制作1.向瓶内注入适量水银,将细玻璃管、油笔芯插入胶塞,然后塞好瓶口。2.在胶…  相似文献   

8.
副词“都”的语义功能较为复杂,根据它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及其所起的作用,可以将副词“都”主要划分为表总括的范围副词,表增强语义的评注副词。此外,“都”有时在句中语义指向的NP缺席时相当于代词。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实验3—1]是制备Fe(OH)2并观察其在空气中变化的实验。该实验成功率低,实验时往往得不到白色絮状的Fe(OH)2沉淀,而是灰绿色的沉淀(Fe(OH)2和Fe(OH)3的混合物)。许多学生因看不到Fe(OH)2的“真面目”而遗憾。下面简单地讨论一下影响Fe(OH)2白色絮状沉淀的因素以及成功制备Fe(OH)2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1 仪器示意图图1 重力功的特点演示仪2 用途及特点(1)用途研究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关系。(2 )特点①制作简单,成本低。②操作简单,现象直观。3 制作材料小铁球(直径2cm)、长方形木板A(80cm×2 0cm)、木板B(2 0cm×2 0cm ,两块)、长方形木板C(70cm×15cm )、木板D(30cm×15cm)、宽2cm的塑料轨道1 5米(用固定电话线的线槽即可)、大水槽(里面放一些潮湿的沙子)、氯丁胶、螺丝钉、即时贴等。4 制作方法(1)将木板A和B用螺钉固定好,组成如图1所示的平台。(2 )将木板C和D用氯丁胶粘在平台上构成斜面,斜面倾角约为2 0°。(3)剪取两条光滑…  相似文献   

11.
实验改进一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第 2 81页实验 1“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根尖的培养改用大蒜瓣来培养根尖 ,这样改进的好处是取材容易 ,且生根比洋葱生根快。方法是 :在上课前的 4~ 5天 ,取饱满结实的大蒜瓣 ,剥去外皮 ,将 3~ 4个蒜瓣用牙签并排穿在一起 ,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以水浸没大蒜根部为宜 (如图1所示 )。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 ,注意经常换水 ,使蒜瓣的底部总是接触到水。待根长到 1cm~ 1.5cm时 ,可以取生长健壮的根进行观察。实验改进二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在现行高中…  相似文献   

12.
“2 5W16Ω”号筒式扬声器音膜上的线圈 ,其匝数较多、机械强度也较大 ,并可通入较强的电流。若稍加改制 ,便可成为一件能演示多种实验的简单仪器 ,对边远的山区学校来说值得推广。改制的方法很简单 ,只要把音膜的外部边缘及内部膜片剪去 ,保留线圈部分 ,就可以用它做各种实验了。   1.演示环形电流的磁场将改制好的音膜线圈 ,用强力胶粘在一块作为底座的小木板上 ,让线圈平面跟木板平面垂直 ,置于“反射书写投影仪”上 ,给线圈通入电流 (电压为 3V~4 .5V) ,并将小磁针先后放于线圈中心及周围不同的位置上 ,小磁针的指向就把环形电流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Choking”过程理论和以往研究结论,建立“Choking”心理机制的概念模型.运用实验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的2×2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的方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LISREL 8.70对实验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路径分析.结果表明:1)压力和注意指向对投篮命中率影响均有显著性的主效应,但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积极应对、个人自我意识、竞赛特质焦虑、期待取胜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Choking”产生的关键因素,并能有效预测“Choking”的发生;3)个人自我意识、公众自我意识分别对积极应对和回避应对方式产生显著性效应;4)积极应对是个人自我意识产生“Choking”的中介变量,但是积极应对与回避应对方式均不是竞赛特质焦虑产生“Choking”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4.
求值题灵活多变,不容易掌握其规律,下面对一道求值题作些变化,仅供参考 例已知了x 3y 42 了3x 11y 152一。,求xZ 2y2一422,。,去二一产令汽井子的值。xz y‘ 222一’一“ 解:,.’了x 3y 4: 丫3x 11y 152一。x 3y 42=03x 1 ly 152=O乡·原式- 2又(一粤:):一422 乙1尹 1、。‘,3卜万z,“十气一下万z)“十22“ 乙乙; 当z一。时,无意义 引导学生讨论: 1.若改变已知条件,使结果不变,则有如下几种情形: (1)(x 3y 42)竺 (3x 1 ly 1 52)2=(); (2)一x 3y 421 一3x 1 ly 1 52一(); (3)了x 3y 42 (3x 1 ly 152)2=o; (4)丫x 3y 42 1 3x 1 ly 1521=o; (5…  相似文献   

15.
词句(二)     
复习要点1.知道什么是一句话,认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几种基本句型。能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能按要求完成缩句和扩句练习。2.认识下列句式并能相互转换:(1)“把”字句和“被”字句。(2)引述和转述。(3)陈述句和反问句。3.初步认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与反问等修辞方法。4.能正确辨析和修改基础训练中出现的病句类型。  相似文献   

16.
一、材料 1.长7cm的铁钉一根;直径小于0.21mm的漆包线3m;7cm宽纸片一张(裹在铁钉上)。 2.大头针4根;小墨水瓶盒1个;直径1.5mm,长5cm的小柴棒1根;永久磁铁1个。 3.电键1个,导线2根。 二、制法 1.用铁钉、纸片、漆包线  相似文献   

17.
【复习要点】1.懂得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认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能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能按要求缩句和扩句。2.学习和认识下列几种句式:(1)主谓短语和同位短语作句子成份的句子。(2)连动句和兼语句。(3)三种相关的句式——“把”字句和“被”字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引述和转述。3.能够辨析和正确修改常见病句。  相似文献   

18.
1 仪器示意图 (图 1)图 12 用途及特点( 1)用途①演示摆球在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机械能守恒问题。②研究摆球在竖直平面内完成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 2 )特点①演示方法简单 ,操作方便 ,现象明显。②成本低 ,功能多。3 制作材料方木板 ( 6 4cm×50cm)、中间有孔的小球 (直径约 2cm)、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 (约 4 0cm)、一根钉子 (约 2cm)、螺母与螺杆、即时贴(红色 )。4 制作方法( 1)将厚度约 15mm的一块木板制成长为6 4cm ,宽为 50cm的矩形木板 ,刨平后涂上白漆 ,最后给木板装上一个底座使之竖直放置。( 2 )在木板正中且距离上边缘 10cm…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指出:“真正完美的数学思维首先是辩证思维”.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运动、联系、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去思考问题,用辩证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这种思维方法能更加深入地研究问题,它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辩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主动体现.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想探索、研究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本文就如何运用辩证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1.动静变换,培养运动变化观我们知道,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是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在解题教学中,善于利用“相对静止”去研究“绝对运动”,或从错综复杂的运动变化中抓住静止的瞬间去发现量与量间的关系,认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运动变化的辩证法.例1 设二次方程7x~2-(k+13)x+k~2-k-2=0两根x_1、x_2分别在区间(0.1)和(1,2)内,求k的取值范围.分析:此题可用函数的观点进行求解,即构造一个辅助函数f(x)=7x~2-(k+3)x+k~2-k-2,利用二次函数图象,化静为动,实行有效转化,寻求到一种解决问题的较好途径.解:设f(x)=7x~2-(k+13)x+k~2-k-2,作出其图象如图(1)  相似文献   

20.
复习要点及要求复习要点1.从是否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及句后标点,知道什么是一句话,懂得句子的主要意思。认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能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了解怎样把一句话写通顺,写具体。能按要求完成缩句和扩句练习。2.认识下列句式并能相互转换:(1)“把”字句和“被”字句。(2)引述和转述。(3)陈述句和反问句。3.从理解内容入手,初步认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与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