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将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主位/述位概念运用于英汉翻译研究,描写发生在小句主位上的语际转换现象,文章集中讨论了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句法结构的区别而造成的主位结构上的两大差异:汉语中居于主位的主语不一定像英语那样与述位中的动词构成动作者和动作的关系;汉语小句复合体中主语常被省略,造成主位空位。本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通过对英汉基本句类的主述位结构的对比分析,探讨如何在翻译中处理主述位错位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语法把一个句子分为:主语(subject)和谓语(predicate)两个句子成分,而在系统功能语法中,一个句子的成分分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两部分。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例句中主位和述位重合情况的分析,来探究主语和主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英汉主位的研究多以陈述句为研究对象。根据韩礼德的主述位结构理论,通过对英汉四种疑问句的主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语言中疑问句的主位构成仍然符合"英语为主语主位,而汉语为主题主位"的规律,体现了英语为主语突出语言,汉语为主题突出型语言的特征;英语疑问句的主位构成遵循严格的语法规则而汉语疑问句的主位具有跟汉语陈述句的主位构成相一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可在英汉两种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语篇分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主位结构,运用到英汉翻译研究当中,对两种语言的主位进行对比,并试图分析这种差异在翻译结构转换中的应用。英语是一种主语突显的语言,而汉语则是话题突显,反映在主位结构上的差异便是英语的主位多是主语主位,而汉语多是话题主位,甚至小句中的主语还常被省略。因而,在英汉互译中,主语和话题的转换便是常见的技巧之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指出并修正了Arthur Waley英译《论语》中的六处误译,同时进行了偏误分析。其偏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汉英数词运用的不同。2在阅读中,汉语中字意的理解至关重要,每个字的意思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也就不难理解;而英语中侧重对句子结构的理解。3汉语中主语的省略与变化较多,而英语则一般要保持一致。4古汉语的基本句式应该是“自动-使动”而非“主动-被动”。5与英语相比较,汉语的抽象词语较为贫乏,汉语通常用具体的词语来指代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英语里面 ,除命令句 ,日记用语 ,或如 :“Thankyou” .“Goodmorning .”等少数打招呼的日常语句外 ,一般主语是不省略的。但是在汉语中 ,只要语句通顺 ,主语不一定出现在句子中。因而主语的省略与否也构成汉英语法上的一个重要差异。汉语中时有时无而又变化不定的主语表达法 ,在翻译为英语时常给我们造成一定的困惑 ,须特别加以注意。本文拟就此作一点初步探讨。1 汉语原文带有主语的情形1)主语保持不变(1)英语是国际语言 ,为全世界所用。Englishisaninternationallanguage ,andi…  相似文献   

7.
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句子强调主谓关系,而汉语则是主题显著的语言,句子常以主题-述题的结构出现。在汉译英时译者应充分了解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可尝试以下四种方法:使用被动结构、使用therebe结构、添加主语及更换主语,将汉语主题结构译成符合英语句法习惯的句子。  相似文献   

8.
胡晓 《文教资料》2009,(35):35-36
英汉句子主语功能迥异,英语句子多物称主语而汉语句子多人称主语.英语句子建构在“主语一谓语”主轴之上.而汉语句子以“话题-评述”结构为特点。这些差异使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常常有主语缺乏、主语不当、语义衔接不当等问题。本文分析了上述差异及其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石修堂  杨瑛 《商洛学院学报》2012,26(4):57-59,84
It-句型包括由"非指代性it"作形式主语的三种句子。依据功能语法主-述位理论可知,英语中相当一部分这类句子的主位-述位结合都构成如此信息结构:"方向+细节"或"态度+现象";通过调查,再结合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之已有成果,发现这一句型实际上是具有英语文化特色的,体现着西方人思维方式之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文是话题-评论式的语言,而英文是主位-述位式的语言。该文描述了将韩礼德功能语法中主位和述位的概念运用于本科翻译教学中的尝试。通过对重要概念的阐释和举例说明,加强学生对汉英句子结构差异的认识,从而做出更加地道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英语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语言,其基本句型都是按照动词的分类而形成的;而汉语并不一定依赖动词,却是积字成句,积句成章。英汉两种语言不仅在句法层有如此的差异,在语篇层也有语篇发展和语篇连贯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减少这些困难,本文对某些代表性错句予以分析,以帮助这些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  相似文献   

12.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割裂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压制。在英汉两种语言句式差异的辨析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到汉语句式具有惜"主"如金,多用人称,较少物称的特质;英语句式具有主语必不可少,SV搭配统领全句的特质。而英汉句式尤其是主语的规律及特征,是由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虚假的主动性动词具有被动能力。它们在句中以主动形式出现,却表示被动意义。在逻辑上,句中主语可看作是这类动词发出动作的承受。在某些英语句型中,用主动形式的不定式表示被动意义。在少数动词、动词短语、介词、介词短语及谓语性形容词worth后用主动形式的动名词表示被动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语法体系中的一种主要词类,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动词在句法结构及言语交际中都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这两种语言非同一语系,语言结构差别很大,在动词用法方面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了解英汉动词在应用中的不同特点对英汉互译有很大帮助,而这也正是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5.
汉语和英语的语序除了形式上的限制以外,还受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的限制.语义的限制,体现在论元关系、义域关系和时间顺序等对语序选择的影响和约束.汉语和英语的语义对语序的影响有所不同.首先,汉语比英语更容忍“受施动”甚至“施受动”的语序.另外,汉语的大概念词语前置时不需要标记,英语则需要标记.最后,英语比汉语更常违反时序的语序.  相似文献   

16.
英语动词不定式补语与汉语“兼语”都具有宾格性特征,在这两种句式中第一个动词授予后宾语的赋格,而这两个深层结构都给第二个谓语提供了逻辑主语。在句法层面上,两种句式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17.
英汉句子结构存在着差别,尤其体现在谓语动词上.相对英语而言,汉语兼语句为汉语一大特色。本文从分析汉语兼语句的结构特征入手,通过英汉句子谓语动词对比,以奈达的功能对等为理论指导探讨汉语兼语句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中西语言表达方式不同。英语注重形合,比较突出主语,因而英语中的绝大部分句子都必须有主语;而汉语注重意合,突出陈述的主题内容而非主语本身。正因如此",无主句"成为汉语的语言特色之一。依据主语的可寻性程度和隐藏性程度,"无主句"这一特殊语言现象又可分为相对无主句和绝对无主句。对于不同类型的汉语无主句,英译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9.
割裂是英语中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这种句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尤其是在科技英语中较为常见。本文从科技英语中常出现的主谓割裂、后置定语和受定语的割裂、宾语和宾补的割裂、动宾割裂等方面阐述了这一特殊语法现象。熟悉和掌握割裂的规律,有助于正确地阅读理解,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20.
除了名词与代词都可以作主语外,英汉两种语言在对主语语类选择上似乎有着明显的不同,然而,本文试图证明这种不同只是表面的,实际上英汉两种语言中,主语都只能选择[+N]性成分,而不能选择[+V]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