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正所谓“善写者不如善删者.善取者不如善改者”。可见,修改文章对于成就佳作是何等重要。修改是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初中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写作训练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启迪灵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文修改则是对其作品进行打磨雕琢美容的过程,是对作品形式与内容更趋完善结合的追求过程。“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都强调了修改的重要。因此,修改应当视为是写作的应然延伸。  相似文献   

3.
“善作不如善改”,“好文不厌百回改”,这些都启示我们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也十分重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要求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教师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提倡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都极其重视文章的修改。正如鲁迅所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善写不如善改,可以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是写的深化过程。“文章不厌百回改”,尤其对中学生来说,这种修改更是重要。  相似文献   

5.
修改是对文章的深加工,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修改,文章是难以写好的。古人讲:“善作不如善改”,可见修改的重要性。欧阳修是宋代颇负盛名的文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写成以后,总要贴在墙上,仔细揣摩,精心增删,有时改得不留原稿一个字。他的夫人劝他说:“你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作文包括“作”和“改”两个方面。很多同学常常只重视“作”,却忽视了“改”,因而难以写出好的文章。古人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改是写作的深化、提高和完善的过程,好文章无一不是经过反复斟酌、千修万改而成的,所谓“文成于改”,正是此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应注重写作过程中的修改加工环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写作指引]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修改润色”。文章不厌百回改,即使唐宋八大家,也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润色:欧阳修写完文章,要反复修改达到完善后才拿出示人;苏轼的《和欧叔弼》中“渊明为小邑”一句,改了三次才定稿;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改了十三次。三分文章七分改,可见,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不厌百遍改”,是说修改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说法虽有绝对化之嫌,但强调精心修改还是可取的。古人对文章的修改十分重视。宋代诗人吕本中就说过“文字频改,工夫自出”。大匠不示人以璞,真正负责的作者是不会向读者拿出自己的“毛坯”的。  相似文献   

9.
朱云 《教育艺术》2009,(9):30-31
写作,是运用语言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是借助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过程。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等条件的局限,他们在文章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是在修改上下过功夫。”《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作文“修改”?不愿还是不会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不管什么样的作家,没有不在“改”字上下功夫的。“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何其芳)“写完了,连标点都要改,毫不留情。”(老舍)新课标非常重视修改,要求在各个学段中积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明确指出,只有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具备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了修改作文的习惯,才会有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根据调查,目前学生修改水平不容乐观,究其根本,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不愿修改。根据调查,对于自改作文,小学生心理…  相似文献   

11.
<正>【写作指引】作文修改润色很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仅重要,而且必要。俗话说:“善作不如善改!”这是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经验之谈。曹雪芹的《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修改九次……可以说,修改润色是提高作文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修改润色”,作文时可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修改技巧。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在各种权威性英语考试中都有写作试题。比如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及托福考试等等。这就象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在指挥着那些参加上述考试的考生对英语写作引起重视。如果说动笔起草是作文的第一道工序,那么修改定稿则是作文的最后一个流程。古今中外的大作家都很重视文章的侈改。“三分写作、七分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都说明了修改的作用。有人甚至认为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由此可见,修改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那么针对英语考试作文从哪方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这句话道破了修改文章是整个作文过程的重要环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学生自改作文。他认为,“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重视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作文训练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作文(之五)     
“学习方法指导”系列 六、作文修改法 作文修改法是对写成的作文的初稿进行修饰、改动、加工、提炼、润色的方法。修改是从初稿到定稿的加工、润色过程,它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使文章逐步完善的过程。任何人写文章,都不会锦心绣口,马到成功,一字不可更易。好文章、好作品往往部是经过反复加工修改、锤炼而成的。文章之所以要反复修改,是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毛泽东语)这里说的“反复研究”,就包括写作前的细心观察与深入调查,也包括写作中的反复修改。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就是这个道理。鲁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最能突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写作教学中又强调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它是这样要求的:“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就明确强调了在写作教学中,在重视作文指导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学生作文评改的要求。所谓作文评改,笔者认为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评价,第二是修改。这两个方面都是学生…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不厌百遍改。”作文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成名作家均注重文章的修改,鲁迅先生在谈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相似文献   

17.
"善作不如善改","好文不厌百回改",这些都启示我们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也十分重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要求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教师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提倡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8.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写的能力也可以说成为改的能力。写的能力要靠写来培养,也要靠改来扶掖;改的能力固然离不开写的根基,而改的能力则主要靠改的实践来造就。教师评改作文固然有帮助学生写好一篇篇文章的作用,可是归根结底是在教学生学会修改文章。如果说写前的种种指导重在“应当怎样写”,而评改就重在“不应当怎样写”;指导重在“怎样写好”,评改就重在“怎样改好”。修改文章是艰难的,培养修改能力自然也不容易。写作能力的诸因素,也都是修改能力的因素。写和改的心理与操作方式不同,二者都统一在写作规律规范上。学生写得好的地方,他们自己一般不会不明白,而他们发现自己的毛病却不容易。教师评改作文为的是长善救失,而救失是主要的,耐心、细致、不辞劳苦地全面修改,那么学生修改文章的良好心理、习惯就不难养成,修改操作也就不难学会了。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最能突出语文综合能力的写作教学中又强调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具体要求是:“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就明确强调了在写作教学中,在重视作文指导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学生作文评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学生写老师改,由来已久。从学生方面看,大多数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文,一看分数,二看评语,三塞书包。在他们看来,写是自己的事,改是老师的事。教师从指导学生写作文,喋喋不休地“引导”,苦口婆心地“启发”,到伏案精批,一篇篇,一遍遍,可谓煞费苦心,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结果却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端。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何其芳同志曾说过:“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鲁迅先生也谆谆教导我们:“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