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联邦是一个民族多样性显著,高度重视教育,土著人教育发展显著的国家。澳大利亚政府面对土著人发展的境况,以本国的历史为基础,以整个澳大利亚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为支撑,在尊重土著人与非土著人之间的差异的前提下,针对土著人教育发展而制定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措施。澳大利亚土著人教育优惠政策彰显出了作为典型的多元文化国家的澳大利亚追求民主平等以及文化的多样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英国科学家从澳大利亚土著居住区,邀请来15名土著人到英国做客。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英国科学家们让这些土著人尽情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科学家们相信,经过一个月的时间,这些土著人一定会非常留恋,再也不愿意回到过去那种近似原始状态的生活了。可是,让科学家们大跌眼镜的是,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些土著人就厌倦了,嚷着还要回到过去那种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3.
文章考证了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起源、历史变迁及生存历程。土著人起源于史前时代,由东南亚迁徙而来,漫长的岁月中没有固定的家园和住所,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经济活动,有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美妙的原始艺术。欧洲殖民地进入澳大利亚初期,曾对土著人实行野蛮屠杀。土著人的进化和他们同白人的同化与结合构成了现代文化与原始文化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合作。澳大利亚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土著居民发展的福利和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很多弱势群体在获取数字资源和掌握数字技术过程中,被排斥在数字环境之外,引发了数字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土著人作为澳大利亚的少数族裔群体,他们中大多数人在数字接入、可负担力和数字能力三个维度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澳大利亚以数字包容为理念,将提高土著人数字技能作为弥合其数字鸿沟的重要抓手,旨在解决因数字鸿沟导致的土著人教育不公平、数字经济参与深度不够、被数字排斥等现实问题。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澳大利亚构建了连贯土著人生命周期的数字技能教育体系,即注重学校课程教育,提高土著中小学生的数字素养;发挥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土著数字技术技能人才;以社区为主导,为土著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性数字技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加拿大土著人传统教育形式日益被现代化、正规化的教育所取代,土著人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如何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强势影响下,一方面保留和继承传统文化所赋予的智慧和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尽快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掌握各种现代化手段以融入主流社会生活得更好。为了进行土著教育改革,加拿大政府和土著人本身都进行了尝试和努力,共同探索适合土著人特点的教育模式和内容,以满足土著人掌控自己命运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土”“白”之争据地质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大约5万多年以前,来自印度尼西亚和新几内亚岛屿的原始人类驾着独木舟跨海来到澳大利亚,成为最早定居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土著居民肤色灰黑,以狩猎和采集野食为生。土著人以小游牧家族或部落的形式,散居北部。现今北领地科卡杜国家公园方圆数百公里的山洞中,还有大量被火烧过的彩色石头的发掘。十分遗憾的是,土著人的生活情景早已随着历史的烟云飘荡得渺无踪迹了。大约500年前,有一些漂洋过海的探险者从澳洲大陆北边浩瀚的波涛中跌跌撞撞地闯入澳大利亚。1688至1699年,英国人威廉·皮…  相似文献   

7.
土著人是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人,但他们的祖先从哪里来的还无法确定。通常被认为他们是从东南亚经印发尼西亚来到澳洲的。典型的土著人是中等个儿,细长的四肢,浓浓的眉毛,深陷的眼睛,宽大的鼻孔,长长的头型及低突的脸。土著人的肤色处于浅棕褐色与深棕褐色之间,他们的头发是深棕褐色,有直发、波浪发和卷曲发三种。如今一般认为,五、六万年以前,土著人就开始在澳大利亚生活。有些专家则认为,早在十万年以前,土著人就已经居住在澳大利亚了。  相似文献   

8.
文摘荟萃     
<正>视界"四生教育"是澳大利亚学生教育的主体澳大利亚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四生教育",即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态教育。并且"四生教育"的载体是课程和课堂。课程体现研究性,课题性,课堂体现开放式、合作式、探究式。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劳动技术课的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我们参观的7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32):109-110
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小方面来看,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劳动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让学生无论是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以后的工作之中,都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大方面来看,劳动技术教育其实也是我国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劳动技术教育在教育工作当中,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工作者也要把劳动技术教育作为自身的使命和责任,不断寻求提升劳动技术教育质量与水平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届奥运会会徽采用了大海的蓝色、澳洲大陆的红色、阳光的黄色和空气的白色作为基调,象征了澳大利亚绮丽的风光和清新原始的自然环境,契合了本届“绿色奥运”的主题。澳洲土著人的原住民文化在会徽设计上得到了空前的尊重,三支土著人狩猎用的回力标组成了一个奔跑的运动员形象,土著人的图腾“蛇”则装饰在构成运动员双腿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的发展历史上,严格地说,教育的概念产生于形式教育即专门的教育活动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建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之后。但这并不意味着之前不存在教育活动,只是这种教育活动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是融为一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即人类知识、技能的获得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把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活动也看做是一种教育方式的话,那么,这种教育方式应该是最原始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民族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族教育》2000,(1):42-45
1999年10月15日至30日,以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长阿布都为团长,民族教育司、北京西藏中学、成都西藏中学、天津红光中学和山西大学附中校长为成员的赴澳民族教育考察团一行6人,在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近半月的考察。澳大利亚是一个次发达国家,也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全部国土面积760多万平方公里,仅有1700多万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两个半人,且全国9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南部、东南部的沿海城市,10%左右的人口分散居住在零星岛屿和边远地区。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给教育带来一系列的特殊问题。根据考察任务和驻澳使馆教育处的安排,我们重点考察了土著人口较多的北领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土著人学生较多的5所中小学;3所远距离教育(空中远程教育)学校;2所大学;国家土著人与岛民委员会和土著人与岛民研究所,还访问了维州、北领地区和新州教育部。所到之处,均受到澳方热情接待,并介绍有关情况,双方还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实践育人导向具有内在一致性。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发挥实践育人对劳动教育的适应性和引领性,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而言,实践育人发挥着完善、发展、成长与生活的应然导向。其中,完善导向即丰富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内涵;发展导向即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成长导向即促进学生在自我实现方面的成长;生活导向即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回归生活视域。然而,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实践育人导向的缺失造成了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与定位模糊,劳动教育的实施力度不足;偏重劳动教育结果,淡化过程性体验的功利性导向严重;学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薄弱,文化育人缺失;缺少实践理性的指导,使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等。推动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导向的复归,需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本质,加强课程建设和学科渗透;推动学校文化机制建设,营造回归实践的劳动教育氛围;把握实践育人的应然导向,注重劳动教育的体验性和过程性;坚持实践理性的引领,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深度。  相似文献   

14.
在澳大利亚,小学教师是许多人羡慕的职业,工资待遇比较高,生活也相对安定。但另一方面,由于澳洲教育制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澳大利亚的小学教师也承担着很大的心理压力。笔从五个方面分析澳大利亚小学教师心理压力沉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各地分布着约5000个土著人群体,千百年来他们沿袭着古老的风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世界上的土著人估计有1.5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4%,分布在60个国家。土著人一般居住在现代人很少光顾的地区,如亚马逊地区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土著人的生活有着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柏拉图、斯宾塞到马克思和杜威,对教育之生活价值的关注一直贯穿于西方教育哲学的传统之中。劳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与现代劳动生活相联系和结合的产物,本身内蕴着十分丰富的生活价值。然而,一直以来,传统劳动观念、现代劳动实践以及现代教育理念和实践所造成的各种困扰,导致劳动教育的生活价值一直隐而不彰。而现当代社会生活不断增长的闲暇时间增多与生活空心化、社会竞争加剧与生活消极化、消费主义泛滥与生活物欲化以及媒介技术失范与生活娱乐化等困境则使得通过劳动教育来引领和解决现实生活难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劳动教育的生活价值呼之欲出。学会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美德等,既是劳动教育关涉美好生活的必要方向,也是劳动教育引领青少年成功应对当下及未来生活挑战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内容.高校劳动教育具有教育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征.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与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相契合,为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创新提供理论基础,提供新样态、新思路.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要以劳动观教育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回...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生教育”理念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以生活教育为目标,以生存教育为基础,以生命教育为根本。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来确定劳动课程内容,通过生存课堂、生命课堂和生活课堂促进三生教育、劳动教育实践与理论的有机融合,努力实现在劳动中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置于智能时空下的劳动教育在育人目标、教学内容、育人场域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发生全面变革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隐藏的技术风险:技术至上消解劳动教育价值认同,导致只见技术不见精神;虚拟教学情境弱化劳动教育的具身性;劳动教育过程的伪个性化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智能化手段提升了劳动教育成效,但导致师生互动不足、教师角色定位困难等。面对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系列风险,我们需要重视劳动教育的本体论意义,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立足虚实融合、完善数智化伦理规范、提升劳动教育教师智能素养等方面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20.
王佳平 《继续教育》2003,17(1):60-61
2002年9月1日至9月23日,人事部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赴“澳大利亚终身教育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考察团”一行19人,由培训考察团团长、高培中心党委副书记冯淑芳同志率领,在澳大利亚培训考察了终身教育情况。培训考察团在澳期间,了解了澳大利亚的政治体制、教育制度、尤其是成人的继续教育事业,走访了西澳大利亚劳动教育就业部、南澳大利亚劳动教育就业署;与科文大学、科廷大学、西澳警官大学、南澳富林德斯大学、南澳高等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证券协会、澳大利亚雅思培训中心等部门进行了广泛的座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