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一:下午离园时间,某幼儿园中班一幼儿的家长来接孩子忘了带“接送卡”,老师说:“没有接送卡,是不能接孩子的,这是幼儿园的规定。”可家长解释说:“幼儿园离家很远,回去拿需要半个小时。”幼儿教师执意不放孩子。无奈,这位老师早就认识了的幼儿家长只好骑车返回,等他拿来接送卡时,班里只剩下一个幼儿——即这位家长的孩子。试想此时的家长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家长和教师之间又怎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呢?为什么教师不能灵活地处理问题呢?原来幼儿园对接送孩子的要求是:有孩子无卡(早晨送孩子将接送卡带走):有卡无孩子(下午接孩子后留下接送卡)。…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工作繁忙,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些家长无法接送幼儿上学,接送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了祖辈或是保姆,或者由幼儿园专车接送。即使是家长亲自接送,但也由于时间的关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幼儿园里无法实现面对面的沟通。虽然现代社会资讯发达,电话沟通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但是由于双方的时间关系而未能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我的孩子在一家甲级幼儿园,当初我选择这家幼儿园是因为离家近,而且这家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也挺吸引我们的,他们强调幼儿的自然发展,特别重视幼儿园和家庭的互动关系。但是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这家幼儿园的离园时间对我们来说很不合适。幼儿园要求孩子在下午4点钟离园,一过4点钟孩子就交到了医务室。4点钟这个时间对大部分父母来说,是一个尴尬的时间,所以大部分家长就把接送孩子的任务交给了老人或者保姆。而相对来说,老人和保姆不太会有意识地和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所以我们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尽管非常有兴趣,却没有机会去了解。我们曾经向…  相似文献   

4.
谢保军 《上海教育》2011,(21):49-49
在笔者德国住处的附近分别有一所幼儿园和一所小学,每当快放学的时候,幼儿园门口总是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但与此大相径庭的是,小学的门口却冷冷清清,几乎看不到家长的身影。大部分德国家庭都有私家车,接送孩子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家长们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独自上学,如果每天接送,他们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家长工作都比较繁忙,几乎没有什么时间来园接送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公公、婆婆或住家保姆接送孩子。因此,对于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等等,家长知之甚少,而家长们又急切地想要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有时候他们会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或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询问孩子的情况,然而这些并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一项重要的工作。日常的家园互动一般都是家长和教师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时间短暂沟通,信息传递不具体,大都只是针对问题而来,家长对孩子在园的状况了解非常少。即使是幼儿园半日开放,家长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来参加,一旦无法参加就会给家长和孩子留有遗憾。如何激发家长的自主性,方便家长走进幼儿园,更多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感受孩子在某一时间段内具体、持续的成长变化?四年来,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指导下,一直坚持“家长走进开放周”活动,每个学期向家长开放一周。  相似文献   

7.
现在,不少幼儿园忽视对家长接送孩子的管理,接送时幼儿园里秩序比较混乱。有的家长在园门口接送,有的到教室里接送;而且接送车辆种类也多,有自行车、三轮车,还有轻骑,甚至有用小汽车接送的,等等。这些情况不但造成接送时路口拥挤,容易发生事故。而且幼儿迟到、早退,家长长驱直入教室,也影响  相似文献   

8.
有家长在孩子刚入园进会对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比较弱,我很担心他在幼儿园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在接送时间发现孩子脸上被抓破时,有的家长马上会问:“今天谁欺负你了,把你脸都抓破了?”有的家长甚至会说:“如果下次再有人欺负你,就去告诉老师,或者打回去。”  相似文献   

9.
梁荣芹 《山东教育》2004,(17):17-18
案例一:下午离园时间,某幼儿园中班一幼儿的家长来接孩子忘了带“接送卡”,老师说:“没有接送卡,是不能接孩子的,这是幼儿园的规定。”可家长解释说:“幼儿同离家很远,回去拿需要半个小时。”幼儿教师执意不放孩子。无奈.这位老师早就认识了的幼儿家长只好骑车返回,等他拿来接送卡  相似文献   

10.
吕品品 《考试周刊》2012,(25):188-188
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生活中两个最主要的世界。如果家园有效合作,就能促使幼儿在各方面得到积极发展。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年轻父母接送孩子的次数越来越少,每天与教师打交道的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银发家长"。怎样做好与老年家长的沟通工作是幼儿教师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朝阳 《今日教育》2007,(10):45-46
蒋丽家长: 您好!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不能交给老师就算了。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很快适应幼儿园,家长应当帮助老师了解自己的孩子,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智力水平等等,对于孩子各方面的进步和变化,也应及时与教师交换情况。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应主动向教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不要怕听到孩子的缺点,更不能护着孩子,甚至为孩子辩解。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一起教育,很快就可以纠正孩子的缺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有的幼儿教师认为,现在小朋友上幼儿园,大多有家长接送,教师常能与家长见面,不要什么家庭访问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诚然,家长到园接送孩子,是教师与家长联系的极好机会,但时间毕竟有限。更何况有许多情况从家长口中是难以了解到的。我园有个家长接送孩子都是匆匆来去,难得与教师说上几句话。原来他家曾有肝炎  相似文献   

13.
接送孩子不仅是家长的事,也是幼儿园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这是因为: 第一,幼儿园重视接送,可以使孩子们产生一种被尊重、被关心、被爱护的心理感受,进而沟通和融洽教师与孩子间的感情,还可以使孩子受到文明礼貌教育以及对人要有爱心的熏陶。第二,幼儿园老师的几句迎接语,几句道别辞,微笑的面容和整洁的衣着,不仅能使孩子感到温暖和愉快,也会使家长感到放心和满意。这也是幼儿园和  相似文献   

14.
家长开放日是家园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家长来说,幼儿园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他们天天接送孩子,却并不真正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是怎样生活、怎样学习的。家长开放日为家长深度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开了一扇大  相似文献   

15.
对江西、福建、陕西的多个村落的百余个家庭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家长对村小合并持支持态度,但也有不少忧虑,主要是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饮食问题、对孩子的监管减弱、家校之间的交流减少等。绝大部分家长都不希望合并后的小学离家太远,最好不要超过三公里,家长们希望能有校车接送孩子。  相似文献   

16.
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很想和老师谈话,可又担心占用老师的时间,总是欲言又止。每当观察出家长这种情形,我们就赶快问家长,这时家长才开口说。   家长接送孩子时的家园沟通,是家长和老师联系、搞好家园共育的有效环节。家长送孩子入园后,不要急着和孩子说“再见”就走;接孩子时,也不要领了孩子就回家。我们鼓励家长接送孩子时做到以下四点:   一、送孩子入园时,家长向带班老师简单地汇报孩子在家里的行为表现、饮食睡眠情况和孩子近来的想法,让老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配合老师搞好晨检,以利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  相似文献   

17.
现象一:幼儿园“开”到家门口。每天清早、傍晚,几辆城区幼儿园的大客车便穿梭于城乡结合部,接送幼儿上下学。这种做法,看似方便了家长、孩子,实则在与农村幼儿园抢夺生源。现象二:父母进城“我”随读。学期初,总有不少学生家长到校申请孩子转学。他们有的在城里有了固定的住所,让孩子回到身边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城里教学条件好,宁肯投亲靠友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现象三:初中学校招生难。合点并校后,每个乡镇只留一处初中学校,学生大多离家几十里路,上下学极不方便,因而家长就会想方设法选择离家近一点的学校,甚至不惜…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的入口处,一般指幼儿园的大门和门厅,是孩子和家长进出的必经之地,也是给孩子和家长留下第一印象的地方。幼儿园作为孩子的“家”,要使孩子一看到这个“家”,一走进这个“家”就感到亲切,就能喜欢;家长一看到这个自己孩子即将生活的环境,就感到放心,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新建、改建的幼儿园,大多十分重视入口  相似文献   

19.
家长开放日是家园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家长来说,幼儿园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他们天天接送孩子,却并不真正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是怎样生活、学习的。  相似文献   

20.
《母婴世界》2013,(10):136-137
如果你的孩子像珊妮这般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以考虑不送孩子上幼儿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只有0-6岁这个阶段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最多,而这段时间也是培养亲子关系的最佳阶段。这时多陪陪孩子,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对孩子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好的作用。当孩子一旦上了小学,开始了正规的学生生活,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孩子能自由玩乐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所以,别让幼儿园成为困住孩子的“牢笼”,让孩子在能玩的时候尽情地玩,享受她该有的快乐童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