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5月12日,一场不期而至的人类灾难; 5月12日,13亿中国人的热血汇聚汶川; 5月12日,一个民族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汶川大地震,灾区孩子的安危牵挂在众人的心间。一首《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献给在大地震中遇难的孩子们》的诗篇,令无数人的心灵震撼,它让我们一次次模糊双眼,让我们一次次禁不住地心颤……愿逝者安息,生者平安。  相似文献   

2.
回首又是一年……即将逝去的2008年,令每一个中国人难以忘记,却又不忍回首。太多的大事在这一年发生,太多的感动在这一年汇集,太多的坎坷在这一年堆积……南方雪灾、胶济铁路事件、汶川地震、北京奥运、有毒奶粉……  相似文献   

3.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拉萨“3&;#183;14”事件、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新闻界也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在这若干次轩然大波中,有来自民间的愤怒与激情,有来自官方的努力与关照,也有来自西方的关注与试探。各路媒体可谓万箭齐发,但同时也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虚假新闻的痼疾屡屡显现。  相似文献   

4.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倾力推出的大型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所传达的信息一次又一次地得到灾区听众的好评和认同,也赢得了社会方方面面广泛的认可和尊重。中央台的这一实践强化和重树起广播媒体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5.
去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汶川大地震给全国带来的伤痛还未消去,今年6月5日同样发生在四川成都的公交燃烧事件(下文简称"6·5"事件)又一次震动国人.如果说"5·12"汶川大地震的舆论引导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危机事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甚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话,那么这次"6·5"事件则是对政府舆论引导力的又一次重大复检.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注定打下深刻的烙印—— 这是一次政府空前开放的应急处理,第一时间发布灾情,媒体24小时直播.不断召开新闻发布会……地震救灾信息的公开透明,堪称有史以来最快、最全面的一次.充分保证和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7.
彭波 《传媒》2009,(12)
(本刊讯 记者彭波)2008年以来,随着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公布,中国传媒业大环境日益公开、透明.同期我国经历了南方雪灾、大小矿难以及汶川地震等一系列灾难.多难兴邦,中国媒体也在各种突发性灾难中历练着自身的应急能力,汶川地震报道就是<条例>公布后的一次成功实践.但由于灾难报道的特殊性以及媒体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中国媒体的灾难报道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读懂了才有味道。近日偶读《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愈读愈觉其饱涵意蕴。老师很不满意爱因斯坦迟迟送来的一只很粗陋的小板凳:"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从课桌下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一只说:"这是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另一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是总比这两只要强一些。"  相似文献   

9.
"4·14"玉树地震是我国汶川地震后发生的又一次大地震,在全国军民迅速开展抗震救灾的同时,各级各类媒体也立即展开专题报道。在这些报道中,活跃着网络媒体的身影。与汶川地震报道不同的是,这次视频网站更加迅速广泛深入地对青海玉树地震进行了专题视频报道。  相似文献   

10.
"去年母亲节刚过,汶川大地震撕开一道深深的伤口,教以万计的母亲,失去了她们的孩子;数以万计的孩子,失去了他们的母亲.又一个母亲节悄然而至.为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为那些失去母亲的孩子,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为帮助灾区母亲圆梦,<楚天都市报>推出"心系汶川·母亲节特别行动",重回震区,寻访那些在灾难后仍乐观生活下来的坚强女性.本文以该报"心系汶川·母亲节特别行动"系列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汶川地震周年祭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力图颠覆和修正传统的"女性刻板印象",展现新时代女性特质,还士性一个真实的形象与风貌.  相似文献   

11.
《新闻天地》2008,(6):50-50
为了挽救同胞们的生命,他们不吃饭,不睡觉,一周来一直战斗在四川汶川在地震的救援第一线。正是这些志愿者.战士和救援人员不屈不挠的精神把这个已经无数次遭受过外来入侵和各种灾难的国家一次又一次地从废墟中拯救过来。  相似文献   

12.
2008是奥运年,当国人欢天喜地共襄这一旷世盛举时却没有料到,与盛事相伴而来的这一年,还有灾难和事故。5月12日下午,在中国的腹地四川汶川。一场灾难破地而出——8级大地震,瞬间震动全国多个省市,让人们仿佛从汶川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灾害惨烈."挺住"、"大爱","生命奇迹"……这些让人激动的词语,与过去少有时人知的"汶川"一起,在2008年5月的中国到处流传.  相似文献   

14.
《大观周刊》2010,(29):10-11
一位在汶川大地震中对已死亡的妻子不离不奔的“背妻男”,一位善良女子,相识9天后的婚礼……“背妻男”闪婚的骤然凋零.再一次无情地揭示了当下爱情面临的尴尬环境,俗世间男女初相见的美好,终究拗不过岁月的斑驳。  相似文献   

15.
1月21日出版的《南京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老汉街头见到女的就脱裤子》的社会新闻,说连日来新街口中山南路常有一名怪癣的老头出没,60多岁,只要一见到女性就追上去,然后脱下自已的裤子,令广大女性深感尴尬和恶心,警方也对这个怪老头颇感头疼。接下来又详尽地报道了几次怪老头“见到女人就脱裤子”的场景……  相似文献   

16.
《新闻天地》2008,(6):27-27
5·12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被吓傻了,呆坐着,不知所措。25岁的一年级语文老师袁文婷急了,抱起孩子就往外冲,放下,然后再次冲进教室,再次抱起孩子。一次、两次、三次……突然,楼房完全垮塌了,袁老师去了,留下的,是她救出来的13个学生。  相似文献   

17.
李雪 《新闻世界》2008,(11):102-103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达数十天。中国之声在此次地震中的报道是继今年年初南方遭受冰雪灾害后的又一次成功接力,也充分表现了广播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本文从广播媒介的特性,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广播功能在突发事件中拓展三方面来分析中国之声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旨在思考和总结广播在媒介变革中独特优势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宫城县和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央视新闻频道迅速做出反应,对日本大地震进行了现场直播.这是继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之后,央视新闻频道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又一次重要的现场直播.央视新闻频道在这次地震事件的直播中表现出了反应迅速及时、报道态度冷静客观、报道角度多元、注重信息的整合挖掘等特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央视对突发事件尤其是突发性灾难事件的直播已经越来越重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19.
一个很偶然的下午,一次很偶然的老友重逢……本来约了客户到茶馆见面,突然接到电话,客户有事情不能来,因为茶馆离单位很远,又可以上网,于是就决定不再回公司,掏出笔记本,准备发几封邮件,再决定之后的去处,没想到碰上了多年前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新书目》2013,(10):67-69
内容简介:“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多年,但其惨烈与悲壮仍历历在目,犹如昨天。抗震救灾、重建汶川是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应对巨灾的人间奇迹,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在这场天地浩劫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又一次担负起了历史的使命,力挽狂澜,与人民群众一起众志成城,共赴国难。全书分为序曲、七日抢险、百日攻坚、千日重建和尾声,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完整、真实再现了重建汶川这个奇迹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