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相似文献   

2.
好课的境界     
《广西教育》2011,(7):21-21
2010年2月2日,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其博客上撰文指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相似文献   

3.
刘琳 《四川教育》2013,(4):33-34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论语文课的境界时,提出“人课合一”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他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相似文献   

4.
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并在课堂上有所思有所得.王崧舟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大德无言,大教无痕.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最美的课堂就是在无痕中出效率.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正>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并在课堂上有所思有所得。王崧舟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大德无言,大教无痕。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最美的课堂就是在无痕中出效率。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何谓语文课?语文课堂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一堂好语文课是什么样的?对此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以人为本"和"以文为本"两大原则说,有特级教师王崧舟的三种境界说(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佳境)。令外还有情感课堂说,感悟课堂说,激情课堂说,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说等等,不一而足。不管怎样,"有效性"应该成为评价一堂语文课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上好"课",更应该上"好课"。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确实如此,笔者认为一节好课一定要有"生"有"色","生"是学生,而"色"则是———1.把握课堂的"色调"。"色调"一词是绘画术语,一幅画作虽然用  相似文献   

8.
著名特级老师王崧舟将一堂好的语文课总结了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  相似文献   

9.
<正>特级教师王菘舟曾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境界。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在课堂中,师生已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也许在上课,也许当时的课堂就是真实的生活,忘了生活,忘了时空,忘了身份,课即是人,是现实……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课更有效,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呢?  相似文献   

10.
课始情境是将教学情境作为导课方式的一种特殊环境。创设精当的课始情境,有助于将学生带入教学佳境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情境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贴近生活、诉诸形象、启发思维,课始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来说,精彩合理的导人也能成为这堂课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紧紧扣住学生心弦,使学生围绕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渐入学习佳境,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在情境导入上精心设计,下面就语文起始课的情境导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我的朗读课     
我的学生常常在作文中要对我美言几句 :“老师 ,听你声情并茂的朗读 ,简直是一种享受。”“老师 ,在你范读时 ,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使我入神 ,你被作品感动得要流下泪来的时候 ,我已流得很多很多了。”这是同学们对我的一种特有的课型———朗读课———所做的评价。我的其他课 ,我不敢说是真正的语文课 ,是成功的语文课 ,而我的每一堂朗读课 ,我是自我感觉良好的 ,我自认为是较为成功的语文课 ,称得上语文课的课。只有我和我的学生知道 ,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的熏陶、艺术的享受、美的愉悦 ,师生同入佳境的课啊———那天 ,或者是秋雨绵绵 ,抑或…  相似文献   

13.
每位老师都想把课上好,但好课之"好",是有一定标准的。有的人认为一堂好课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有的人认为一堂好课是"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其实不管怎么说,核心就是:你的教育主体——学生,是不是真正进入了课堂的佳境。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佳境应该是,让学生觉得在校读书是一种快乐.怎么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在此陈述七种方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5.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人新课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所以,开头的十分钟是很关键的,新颖别致的高超导课艺术,必然会先人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教学也就容易进入佳境。本人就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导课艺术进行了一些探索,以下谈谈导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好课有三种:一是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二是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三是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课的境界越高,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让古典诗词教学进入课堂佳境的几种方法和意义,这几种方法是关照意象的整体,咬文嚼字,聚焦情感,知人论世,激发想象,因声求气,寻象悟意,融情于景。它的意义重大,能够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领略作者情感,进入文本佳境。  相似文献   

18.
<正>一、向名师学习,培养语文情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三种境界,王崧舟老师在《语文的生命意蕴》也谈到三种境界:"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不同的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境界。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极无痕。因此,好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就是无痕、无课的,一咏三叹,余音绕梁。王老师眼中:情文相依,文情相生,才是语文的充实。实的语文,才是美的语文,诗意的语文。所以没有深厚的文学积淀,普通老师很难达到王老师的课堂境界。王老师的精彩诗意课堂我们可以借鉴,甚至可以复制,却很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语文老师,如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达到课堂艺术的佳境,那就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因此我认为:讲课要不拘一格,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语文教学不可能限于一种模式、一种方法。应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古今中外)、不同内容(涉及政、文、史、哲、地和自然科学,涉及  相似文献   

20.
教学的高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高效率,还离不开学生合理的课业负担: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但主要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第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第三、设计合理的学生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只有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走出“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从而步入“高效率——合理负担——高质量”的良性循环的佳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