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电机转子机电耦联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研究了由电磁力激发的参数振动非线性系统的响应曲线 ,揭示了各种电磁参数及机械参数对共振的影响 .结果表明 ,系统在电磁力作用下存在着 1/2亚谐共振的条件 ,电磁力对稳定区域有明显影响 ,且其线性项和非线性项均能激发参数共振 .同时建立了机电耦联问题的电机系统的稳定性条件 ,并得到了参数域中的稳态共振曲线和运动状态 ,所揭示的动力学现象为定性地控制电机的稳定运行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共振现象演示装置的功能缺陷、设计不足等问题,利用直线往复电机、直线组合导轨等部件创新设计了共振现象演示装置.借助手机phyphox软件测定直线往复电机工作频率,观察振子在不同驱动频率条件下的振动状态,探究共振现象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温度场中非线性地基上矩形薄板受简谐激励的1/3次亚谐共振问题,应用弹性力学理论建立其动力学方程,应用Galerkin方法将其转化为非线性振动方程。利用非线性振动的多尺度分析方法求得系统1/3次亚谐共振的近似解,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温度、地基系数、阻尼、几何参数、激励等对系统3次超谐共振的影响。得到了随参数变化响应曲线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以温度场中斜梁受简谐激励的非线性振动方程为基础,应用非线性振动的多尺度法,求得非线性振动系统主参数共振的一次近似解,并进行定常解稳定性分析和数值计算;分析了温度、长度、面积、激励等参数对主参数共振幅频响应曲线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系统主参数共振的共振区很窄,随着温度和长度的减小,系统主参数共振的共振区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超声电机而言,当多个压电振子并联时,由于以同一设计方案制作的电机振子往往具有不同的动态特性,因此会使得多振子电机的效率有所下降。即多振子电机工作的关键是如何使多个振子协同一致地驱动转子。为提高集成型多振子电机的效率和简化电机结构,提出一种构造贴片式多振子旋转超声电机的方法。创新点:1.提出圆周面内驱动的概念,发展已有的面内驱动概念(x-y面);2.提出一种模态转换方法,通过多个振子弯曲振动的叠加形成设计电机的扭转振动;3.电机工作时,不仅各个振子处于共振状态,而且连接而成的定子同样处于共振状态,有利于提高电机的效率;4.验证多振子同步驱动的机理。方法:1.振子采用贴片式结构,由极化方向沿厚度方向的压电陶瓷和金属基体粘结而成;与使用兰杰文振子相比,使用贴片式振子易于简化电机的结构。2.各个振子首尾相连形成电机的定子,既可用于构造直线电机,又可转换成旋转电机。3.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不同振子数构成的电机定子进行性能比较,并且分析设计电机的驱动机理;此外,通过仿真分析确定电机的最优尺寸。4.根据设计结果,加工原理样机,并且对加工的样机进行实验研究,探讨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论:1.根据仿真分析结果,最终加工的电机定子包含5个振子。2.定子中各个振子的振动特性完全相同,振子同步工作。3.样机定子的内径为28 mm,外径为35 mm,高为30 mm;测得定子的纵振和扭转频率分别为44.42 kH z和43.83 kH z;当激励电压的频率为43.9 kH z、峰值为100 V时,电机的空载转速为45 r/min,堵转力矩为0.3 N·m,最大效率约为30%。4.本文所设计的电机,是一种多振子并行驱动的整体式电机,具有结构紧凑和多振子同步工作等优点,能够克服常规的多振子电机在协同工作时出现的不同步问题;该设计方法可以为多振子电机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推动超声电机在并行驱动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得到了柴油机轴系受简谐力作用的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根据非线性振动的多尺度解法,求得系统满足1/3次亚谐共振情况的一次近似解,并对其进行数值计算。给出了1/3次亚谐共振存在区域,并分析外激励、调谐值、阻尼等对系统的影响。最后建立Simulink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非线性双稳系统只能在低频段产生随机共振的特性,讨论了调制随机共振以及二次采样随机共振方法解决大参数弱信号在强噪声背景下的检测问题,并对此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RLC电路弹簧耦合系统的非线性振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研究RLC电路弹簧耦合系统的非线性振动,通过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了受到简谐激励作用具有平方非线性的RLC电路弹簧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应用非线性振动的多尺度法,得到一种内共振和一种双重共振的一次近似解,并进行数值分析。讨论了激励、调谐参数等对系统的影响。发现在内共振2ω≈21ω,双重共振2ω≈2ω1且Ω≈1ω两种情况下,系统具有丰富的动力学现象。  相似文献   

9.
彭静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5):38-39
“你是大摆,我们是小摆,你怎么摆我们就怎么摆,我们和你发生共振,学好物理,实现心中的梦想。”这是我在上完共振后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的话。这使我又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作为物理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要好好利用物理学本身提供的事实与方法,有效的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时机有意识渗透人生观的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1共振教学的感悟发生共振的条件是:当外界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越接近时,物体的振幅就越大,也就是从外界获得的能量就越多,当外界的策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达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叙述了采用单片机(8098)实现对共振式直线电机的控制,比较详细地讨论了硬件结构、频率搜索、控制算法等。  相似文献   

11.
桑建辉 《小学自然教学》2011,(3):M0002-M0002
记得是自己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玩小电动机,一通电,小电机就会飞速旋转,真神奇!玩了几次,终于忍不住好奇心,想看看里面到底有些啥,就拿起螺丝刀拆了一个,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什么东西来,想想还是装上吧。怪了,装上后居然不转了。再拆,再装,很快把半抽屉的电机都拆了,还是找不出问题在哪里。无奈之下,一个个重新安装好,装完了,想想不死心。拿电池一个个地尝试,奇迹出现了,其中一个转动了!  相似文献   

12.
一、“思维共振”的种类(一)诱发式“思维共振” 诱发式“思维共振”是指通过教师的层层诱导,在对问题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中,沟通师生间、学生间的思维通路,从而产生的“思维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3.
共振论是美国著名化学家鲍林在1931年——1933年为了解决当时经典结构理论所不能说明的一些问题而提出来的。它也是在价键理论上发展起来的,是价键理论的一种引申,被用来处理具有多个 Lewis 结构的分子,是一种定性描述电子离域的方法,特别是用来描述活性中间体中电子的离域。近年来有人用量子力学的近似方法处理经典共振论,使之定量化并发展成为结构共振论。因此,学习和掌握共振论对于我们学习有机化学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混合式步进电机高速反电动势大及恒流驱动控制技术在宽调速范围的电流跟踪控制不确定性问题,结合混合续流模式设计了酬机制,分析了两种常用的电流检测方案,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工程的模糊电流给定,模糊控制器最大输出占空比给定的PI控制方法。利用大电感电机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电机的运行速度,并在宽电压、宽调速范围均具有很好的电流跟踪控制效果,具备转速转矩的确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共振论的提出、基本要点、应用及讲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较为详尽的作了阐述,既与教者进行探讨又能使读者了解共振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思维共振教学模式是我校和谐教学课题组创建,它是指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培养良好的思维个性、思维品质及创造思维能力,培养智能型创造人才为终极目标而设计的比较稳定的易发生师生思维共振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其核心是构成两次共振回合的六步教学程序。第一次共振回合:设疑启思、释疑激思、精讲促思、归纳提思;第二次共振回合:质疑反思、实践创思。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政治素质的主渠道,政治教材是培养学生一定政治素质的主要依据和目标指向,而一定的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政治课教学改革中,我们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教学目标的改革融为一体,即运用思维共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一些物理教材中,关于“共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诸如“物体在受迫振动中位移振幅达到最大值”,“物体的振动速度达到最大值的现象叫做共振”,“受迫振动能量达到最大值的现象称做共振”等。显然,这些定义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但就共振这一现象而言,各种定义应是等效的。所以应将它们统一为一个准确的定义。什么是共振?就其原始意义来看,共振一词最初来源于力学的强迫振动。一个力学振动系统具有一个确定的固有频率,当系统作无阻尼自由振动时,就按这个频率振动;当外界周期性激扰力作用于系统时,它  相似文献   

18.
卤苯的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它的邻、对位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在理论上如何解释卤素既能使苯环钝化又能使亲电试剂进入它的邻、对位这一矛盾问题,人们历来都是用卤素与苯环的共轭效应在亲电试剂进攻苯环时起主要定位作用来解释的。现在的问题是,卤素与苯环的共轭效应是怎样起主要定位作用的?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从共振论和分速度因子f两方面去进行一些探讨,以求得对上述问题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 共振论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定性理论,“它的应用的成功主要是由于通过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感觉。”尽管目前共振论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但在解释芳香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空气弹簧成型鼓固有频率是否与电机激励频率产生共振,以外径320 mm的成型鼓为研究对象,先利用SolidWorks建立成型鼓的几何模型,并对几何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前处理,再利用OptiStruct求解器对成型鼓网格单元模型进行前六阶模态分析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成型鼓结构加强前,其一阶模态的固有频率为20.90 Hz;结构加强后,一阶模态的固有频率为58.93 Hz,远离激励频率,不会产生共振造成破坏。通过模态分析进一步发现成型鼓优化前后的二三阶、四五阶模态分别近似相等,这表明成型鼓结构存在相邻固有频率相等的情况。该分析方法对成型鼓研发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参量激励下的Duffing-van der Pol系统是一个多参数的非线性系统,本文研究了该系统的二参数共振分叉问题,利用多尺度方法得到了系统的一次近似平均方程和分叉响应方程.分析了分叉方程的解及其在二分叉参数平面上的分布.研究了零解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