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要素、重要性等概念的梳理,对市民所享有体育权利的基本内容和实现方式的分析,结合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的具体实践及成效,提出构建上海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周涛  邱宗忠  任保国 《体育与科学》2011,32(2):60-64,73
加快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城乡社区体育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事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对它的研究目前国内相对薄弱。文章从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内涵的理论和时代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探讨,最后提出加快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为促进我国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以下启示:政府应确立体育公共服务理念;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定位;注重公民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等。研究还提出以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路径: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理念;强化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主导职责;加快政府职能转移,实现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基本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对长三角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及基本矛盾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变服务模式;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服务机制;增加经费投入,推动社会参与;加强评估监督,提高服务素质;整合资源,加强各类体育组织建设;以人为本,重视市民的个性化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市民对公共体育服务期望值不断提高,而公共体育服务的模式还比较传统和单一,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快上海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这既是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的需要,也是推进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文章从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概念、基本范围入手,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基本标准、保障工程和政策举措等,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现状调查分析后提出上海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加快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加强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对社区体育组织与民间体育团体或协会的培育力度;建立健全体育活动竞赛制度;建立健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评价与监督体系和社区居民体质监测体系;建立和完善社区体育公共体育信息服务、咨询、宣传与激励机制;加强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场所及设施的开发、建设与改造;多渠道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7.
李建国 《体育科研》2013,34(1):7-9-1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体育发展描绘蓝图,加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应关注当前体育事业发展要求和体系建设的基拳问题,通过改革消除存在不足。现有体制的优点是行政的权威性、资源的丰富性、组织的高效性.缺点是社会动员不够、服务覆盖面小、服务质量较低:体育公共服务体制建设路径有社会化体制、多元化组织、专业化服务建设路径等。现有机制的优点是系统的通畅性、目标的统一性、组织的协调性。缺点是社会适应迟缓、机制模式固定、缺乏激励。体育公共服务机制建设路径有社会响应机制、服务创新机制、行动激励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目前上海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滞后于上海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且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促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增长的方式主要有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方式。为了促进上海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进一步增长,应构建和完善包括体育场地设施、资金、健身指导人员、政策法规等要素在内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综合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和经验.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提出如下策略:加大投入,注意市场的边界与限度,丰富供给主体,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和培育体育非营利组织,提升社会整合能力;重视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加强利益协调,化解利益冲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强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制度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建立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时晓莉 《新体育》2014,(2):89-91
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如何尽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育改革?在全面促进全民健身、群众体育发展方面,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围绕全民健身和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的热点话题,本刊记者日前采访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李建国教授。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总结上海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上海市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重点和措施,扩大“处处可健身”的高品质运动空间,提高“人人会健身”的个性化运动技能,提供“人人可参赛”的大众性健身场景,养成“天天想健身”的时尚型生活方式,引领我国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冯维胜  倪刚 《体育科研》2013,34(2):58-61
为构建上海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并建立“全民健身365”工程,上海市体育局的政务微博“上海体育发布”正式更名为“965365上海体育发布”,成为上海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有效推进体育信息化建设进程。针对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规模庞大、需求层次较多,公共体育的供给也需要提供多种业务,为很好解决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管理、数据管理和应用管理问题.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提出建立上海市公共体育“呼叫中心”的方案,并提供了建设上海公共体育呼叫中心的规划和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建法 《体育与科学》2011,32(5):57-59,68
文章提出,城乡结合部和乡镇社区体育建设的发展思路,为社区体育建设研究提供可行的范例,以及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规划期的上海体育与服务型城市建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建国 《体育科研》2011,32(2):13-15
创建服务型城市是《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目标之一,体育在创建服务型城市过程中,可以全面参与包括市场服务、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体育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在打造新型体育竞赛表演服务和健身服务的同时,应加强体育信息化建设、体育健身用品制造、体育会展以及新的体育休闲经济等。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日常体育服务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公共体育设施、体育服务组织和体育科技服务,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体育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要大力发展体育志愿者服务和体育社会救助等,营造良好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正处于补短板和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阶段,目前存在规划布局有待优化、运营管理有待提升、保障激励有待改进等共性问题。就上海市而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存在“人地矛盾”下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多样化不适配,管理运维效率不高,制度障碍限制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案例调研、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健身去哪儿”这一制约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全民健身发展短板问题,面向体育事业未来发展,基于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结合《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解析,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呼应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体育惠民,促进优质均衡发展;融合创新、拓展城市全民健身空间;开放共享、持续提升管理运维效能;法治赋能、科技赋能,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以体育治理现代化促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保障和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向全面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推进的同时,智慧体育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全民健身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城市体育资源的互联互通,形成结构合理、网络健全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指导性为一体的公共数字体育服务平台,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课题和面临的挑战。基于此,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出:上海全民健身智慧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平台建设的框架、任务和功能;平台建设与管理相衔接、使用与运营相融合、政府指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科学运营管理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李陈 《体育科研》2019,(2):21-32
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主要矛盾是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正为向市民提供多元化需求的公共体育设施而努力。本文根据“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要求,对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效应进行研判,得出:(1)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呈现等级性,空间上呈现“中心-外围”特征,形成了“市-区-街道”三级空间尺度的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2)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与人口密度分布呈正相关关系。健身点密度、市民球场、市民健身房、市民健身步道与人口密度分布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农民健身工程与人口密度分布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关系。(3)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密度区域差异显著。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正处于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的过渡阶段,正建设与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公共体育设施与配套服务。(4)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总体评价较好,但存在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等问题。调查显示,居民对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总体评价较好,满意度评价较高,但未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在软件环境建设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是否得到居民满意是衡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能力的重要标准。在我国体育改革中,公共体育服务表达机制缺失,笔者借助满意度理论,根据上海市现状设计调研问卷,运用层次化结构设定测评指标,并借助专家访谈调整问卷,构建相对合理的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一方面推进建设多层次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另一方面促进持续的绩效改进,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研究得出:上海市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处在“一般满意”的水平,对公共体育服务中的硬件设施满意度较低;对健身步道的维护满意度较低;61岁及以上人群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较低;女性满意度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