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在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十大元帅中,朱德年龄最大,度量宽宏,忠厚持重,林彪年龄最小,但心胸狭小,工于心计。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林彪与朱德之间既曾密切合作,又纠纷不断,结下了许多不解的恩恩怨怨。  相似文献   

2.
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在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十大元帅中,朱德年龄最大,度量宽宏,忠厚持重,林彪年龄最小,但心胸狭小,工于心计。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林彪与朱德之间既曾密切合作,又纠纷不断,结下了许多不解的恩恩怨怨。湘南暴动:朱德慧眼识林彪1928年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在湖南组织暴动。参加暴动的工农革命军排长林彪被朱德慧眼识中,多次重用,从而使林彪声名鹊起。1928年2月27日,朱德采取迂回战术,一举攻克耒阳。2月29日,当我军后勤部队从永兴县赶往耒阳时,遭到耒阳县…  相似文献   

3.
1996年,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为《报刊之友》杂志题词:“我们的朋友”(刊于1996年第4期)。这个题词,既体现了刊物的宗旨和任务,又揭示了办刊的初衷和目的,更提出了对办刊的希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自1974年在海南某国营农场当新闻干事起,就与新闻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江门日报》创刊那年,我又调到了报社工作,成了新闻队伍真正一员。二十多个春秋寒暑,我在新闻的田野上默默耕耘,播种希望。这期间,既让我感受到劳作的艰辛,又品尝到收获的喜悦:1998年,我被评为“全国报业先进经营管  相似文献   

5.
“这不仅是一本女儿怀念父亲的书”──《我的父亲朱德》出版座谈会侧记王松1996年12月,对于朱德的女儿、年逾古稀的朱敏来说是一生中又一段最难忘的日子。在中央组织的隆重纪念朱德诞辰110周年的大会上,朱敏一家人荣幸地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和问候;她...  相似文献   

6.
史沫特莱是美国进步女记者和作家。1929年她以法兰克福报特派员的身份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2年之久,期间撰写了大量的文字,向世界介绍当时的中国。她留下了5本关于中国的著作,其中《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是她生命最后几年的倾心力作。本文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关史沫特莱收集的朱德史料着手,探讨史沫特莱执意写作朱德传记的缘起,以及她为写作该书收集素材的艰辛过程;并通过细致比对她收集的朱德史料与《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中的相关内容,揭示了馆藏的史沫特莱收集的朱德史料就是其写作《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的素材来源。它们既反映了史沫特莱严谨求实的创作态度,也是研究朱德其人乃至中国革命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7.
《海南档案》2005,(1):43-43
“长征”一词.源于1935年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大凉山彝族聚居地后,朱德以红军总司令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上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这个六字“骈”,出自陆定一手笔。  相似文献   

8.
挥泪赋《忆亡》痛悼爱妻肖菊英 1927年10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的残部进驻江西信丰。朱德和陈毅正召集当地开明士绅座谈,秘书进来,与朱德耳语几句,朱德马上叫陈毅去处理,有十几个战士抢劫了离城20余里的一家当铺。  相似文献   

9.
熏陶教诲长铭感──回忆在朱德身边当秘书陈友群(一)初进中南海一九四九年,我在中央组织部工作,十一月,部里决定调我到总司令那里做秘书工作,面对这意想不到的组织决定,我的心情很复杂:朱德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者之一,当他的秘书,责任重大,这是党对自己的信...  相似文献   

10.
书记,领导报纸有方略《泸州日报》总编辑章正超总编们有一个大体一致的感觉。既怕领导不重视新闻,又怕领导过份重视新闻,大事小事管到底。大家都希望能在那种既重视新闻又理解新闻的领导下边工作。我担任沪州日报总编七年,现任市委书记杨运洪对报纸的领导方略给我留下...  相似文献   

11.
朱德(1886~1976年),是从四川走出去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长期以来史学界在对朱德思想的研究中,主要注重对朱德中后期的研究,而关于朱德是如何从一名旧军阀转变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如何从旧民主义成为新民主义也即朱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发展的研究却未能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中国的近现代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封建专制主义激烈交锋的年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更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青年朱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及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因此,笔认为,朱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与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有关、与朱德的早期个人具体社会实践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冯玉祥带兵     
王瓒亭  恬凝 《出版参考》2004,(10):38-38
冯常说:军人要严肃沉着,闻变不乱,处夜不惊。军队所驻之地,万幕无烨,既不见火亮,又不闻声音;既不许狂呼,又不许急走。  相似文献   

13.
朱德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名的一位伟人。不知是历史的自然巧合还是命运的特意安排,朱德青年时代从川北老家仪陇县走出,为何却同川南的南溪县结下不解之缘?追根溯源,这是因为朱德跟两位南溪人有着非同导常的关系:一个就是同他既是挚友又是战友的孙炳,另一个就是同他志同道合一起生活过多年的妻子陈玉珍。  相似文献   

14.
朱德赞誉的"最伟大的军阀叛女" 1940年2月底的一天,正在五台石盘口指挥对日寇作战的朱德,接到参谋人员的报告,说有报名"杨汉秀"的女游击队员要见他.朱德一时想不起是谁,同意卫兵把人带来.少顷,一个戎装女子,站在门口喊了声"报告",又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朱德愣愣地瞅着这个女游击队员,良久才失声叫道:"是你呀,汉秀!都让我认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15.
牛翠平 《兰台内外》2023,(11):64-66
新媒体时代,更多的人希望能够回归到传统的纸质阅读模式,希望能够再次感受到纸质书籍的魅力,于是,公共性质的基层图书馆应运而生。这种基层图书馆既能够满足人们阅读纸质书籍的渴望,又能有更多的选择方式。本文分析新媒体时代下基层图书馆业务模式,并给出阅读服务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稀贵 《出版参考》2006,(6S):15-15
2006年12月1日是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朱德的丰功伟绩,纪念这位从四川走出去的人民军队的总司令,四川出版集团将于6月至11月陆续推出《朱德画传》、《人民的光荣——朱德》(大型文献画册)等12种全方位、多角度、图文并茂地反映朱德丰功伟绩和人格风范的纪念图书。  相似文献   

17.
王熙  张媛 《新闻界》2006,(4):72-73
2006年天津卫视推出“全国首部以中学生为教育对象的真人秀节目”——“成龙计划”。“成龙计划”的制作团队来自天津电视台少儿频道,他们设计开发这一节目时既希望利用真人秀的高收视率又希望保护教育类节目的思想性。于是提出了“借鉴韩国节目形式和成功因素,并且紧密结合中国现有的国情和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18.
《陕西档案》2014,(6):F0002-F0002
延安时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访民意,听民情,拜群众为师,和群众交朋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真实情况,既和群众打成一片,又为作决策、办事情找到了依据,真正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真谛和精髓。朱德为此曾作诗称赞:“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西省档案馆藏陕甘宁边区档案中的这组照片,记录和再现了这些好的传统和做法,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胡剑 《中国档案》2007,(8):26-27
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书面表达方式。写家书既不是为了发表,也不是为了展示给他人,因此家书中的语言没有假大空,它除了浓浓的亲情流露,还蕴涵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在四川南充市仪陇县朱德纪念馆,收藏着朱德写给前妻陈玉珍的3封家书。这几封家书的字里行间,生动折射出一位世纪伟人舍  相似文献   

20.
王多昕  张科 《档案》2023,(1):55-61
1958年7月,朱德同志偕夫人康克清等一行来青海视察指导工作,通过听取现场汇报、大量实地走访,朱德同志结合自身的认识对青海省的一些具体工作提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这一系列真知灼见不仅体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也彰显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在朱德同志的指导建议下,青海省自身发展定位更加明确、特色优势不断强化,特别是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有了质的提升。因此,1958年朱德同志的视察在整个青海历史上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