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泽 《四川教育》2008,(2):57-57
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这对矛盾体——学科与生活,是对立的,更是统一的。正确认识学科与生活的对立统一关系,针对学科对生活的疏离而进行理性的回归;从循环原理来看学科与生活,实现生活在学科中的有效嫁接;追求学科味与生活味的有效融合,在学科生活化中实现生活学科化……只要正确认识到了学科与生活的辩证关系,妥善把握好学科与生活契合的“度”,就能有效地推动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样参加了相关活动,但其运用生活服务读写的能力却相差甚远,有的能自主建立生活与语文的联系,自觉能动地调动生活储备,为阅读中的语言感悟和作文中的语言表达服务;而有的在语文与生活间似乎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丰富多彩的生活难以与语文建立起联系。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学生对生活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受力,丰富的生活如眼前烟云、耳边音乐,看得见,听得到,却留不住,一旦遇到阅读和写作需要,生活材料却难以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因此,要促进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使丰富…  相似文献   

3.
肖川 《江苏教育》2007,(7):15-16
由于我们谈论的生活是人的生活,因此它的含义就远远超出了生物学上“生存、活着”的意义,而有着深厚的文化旨趣与价值内涵。如果说,“生活”指的是生命的存在状态,那么.“生活世界”指的便是生活实有与应有的畛域。“生活世界”这一概念为德国思想家胡塞尔所常用。狭义的生活世界概念,指日常知觉地给予的世界,即日常生活世界生命展现于生活。生活是生命的形式。人在世界中展开人的思想与言行.展开人的生命与人生历程,与个人实际生活发生真实“牵涉”的世界的总和构成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教育的本源和归宿,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如今,单一的评价方式以及由此引起的对知识学习的过分重视,导致教育与生活脱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探寻教育与生活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孙桂莲 《甘肃教育》2008,(14):44-44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而数学课改中如何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呢?为此,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一、实现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综合性拓展的意义 1.有利于课程面向生活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新课程理念下学习背景是生活化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课程惟有反映社会及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才能体现课程的本质功能。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生活世界和知识世界相脱离,许多内容在儿童的生活世界感受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  相似文献   

7.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融入生活。而学生的这一举动却将简单的数学问题复杂化,究其原因为:数学知识系统不够完善,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脱节。本文以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人民币的认识与使用”的知识点为例,进行课堂内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学生虽然天天与数学打交道,但对生活中的数学却熟视无睹,对数学的应用更是无从下手,数学知识与能力脱节。这与传统课堂教学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相割裂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应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秦静丽 《考试周刊》2012,(80):49-49
教师要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与生命交流的平台,返朴归真,正本清源,让孩子们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写出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历史与社会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历史与社会问题,主动地运用历史与社会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历史与社会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历史与社会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理论界有关“学校教育回归生活”的争论,其关键问题在于没有明确什么是真实的学校教育生活。我们认为,真实的学校教育生活,从主体而言,是成人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和谐统一;从时限而言,是过去、当下、未来生活的统一;从内容而言,是事实生活与价值生活的有机结合;从意义而言.是丰富、有趣、有德性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源于生活的需求,这就注定,作为维系社会和谐与人的发展所必需的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世界而孤立地存在。分析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澄清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探寻道德教育究竟应该如何面对生活,对于促进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良性互动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3.
当下的语文教学仍存在着远离学生生活世界。甚至脱离现实生活的现象。如隔离生活环境,机械识记汉字;忽略生活体验,空洞分析课文;不顾生活感受,盲目练笔习作;等等。丢失了生活味的语文学习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生活恰恰是语文课程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支点。那么如何让语文与生活接轨,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水乳交融呢?  相似文献   

14.
从生活视角看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育过程内含于生活进程中,并与人的生活相始终,现代学校教育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烈推动下,以科学知识的灌输为中心,崇尚教育为生活做准备,造成学校教育目的,内容和过程疏离了人的真实生活,终身教育的旨趣在于打破教育与生活相疏离的状况,它把教育的对象,内容,手段和过程与人的生活整合起来,生活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人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并伴随一生,生活在终身教育中得到改善,并不断走向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被纳入学生的生活中,语文就有了生命的活力。其实,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也自然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气氛中成为会生活的人,使学生真正领悟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无处不在的魅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下面对如何加深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翟美娟 《小学生》2010,(4):64-65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生活实际。为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力求让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把数学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是生活的结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语文与生活本是相通的,我校语文课题组正在做“通透式”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研究“阅读与写作”的通透、“课内与课外”的通透、“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通透、“语文与生活”的通透。这里,笔者仅就子课题“阅读与写作的通透研究”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使人有滋有味。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又从多层面多角度反映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关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与方法,在其他课程,  相似文献   

19.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的学习若能与生活结合起来,就接上了学习的本源,学习的过程自然鲜活,学习的效果自然显著。针对该教学热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付翠云 《小学生》2011,(1):23-23
教育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社会中的人学会生活,适应社会,从而变更社会,使人与社会达到协调统一。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弊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严重脱节,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重智轻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