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揪尾巴目的:训练孩子躲闪的能力及动作的灵敏性。准备:花手绢或彩色布条。玩法: 1.宝宝和妈妈(爸爸)将花手绢或彩色布条系在腰后。 2.妈妈(爸爸)去揪宝宝腰后的“尾巴”,宝宝同时也揪妈妈(爸爸)身后的“尾巴”,双方躲闪不让对方揪到自己的“尾巴”。 (杨金顺)  相似文献   

2.
海豚不倒翁     
一些用完的材料经妈妈的巧手一变,就成了宝宝锻炼身体的好玩具。材料用完的宽胶带纸芯、彩色卡纸、白色卡纸、木工胶、油性笔、剪刀、石头、铃铛。制作1.把一部分彩色卡纸按胶带纸芯的宽裁成长条,如图一所示,用木工胶把裁好的彩色卡纸粘在纸芯的外层。2.把图二中的图案分别复制到白卡纸和彩色卡纸上,沿外轮廓线剪下白卡纸上的图案,再沿斜线所示图案的轮廓线剪下彩色卡纸上的图案,再装上尾巴。把海豚彩色的一面向外,白卡纸的一面用木工胶粘在宽胶带纸芯上,这样不倒翁的前半部分就完成了。3.把不倒翁翻过来,如图三所示,把小石头用木工胶粘在纸…  相似文献   

3.
材料工具: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制作要点:⒈将一张长方形的彩色卡纸对折,当长颈鹿的身体。⒉在彩色卡纸上画出长颈鹿的头(画上五官)、脖子、尾巴等(一定要注意它们和身体的比  相似文献   

4.
材料:卡纸、栗子壳、黄豆、水笔、胶水等制作方法:⒈在卡纸上画出一头大狮子。。⒉把黄豆粘贴在狮子的头上和身上,当作它的浅色毛发。⒋把栗子壳粘贴在狮子头部周围和尾巴尖儿上,当作它的深色毛发。⒊用大米、红豆、栗子壳等粘贴出狮子的脸蛋儿、嘴巴、鼻子等。一头威猛的大狮子就做好了。威猛的大狮子@宋军~~  相似文献   

5.
春天,天空中飞舞着的各式各样的风筝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只要看到风筝,他们就会驻足观看、欣赏,还不时地欢呼雀跃,问这问那:“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风筝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有的风筝有尾巴,有的风筝没尾巴?”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我和孩子们一起生成了此次主题活动——放飞风筝。  相似文献   

6.
瓶子龙     
一、材料和工具鞋盒、木棒、乒乓球、可乐瓶、小石头、电线、布条、卡纸、透明胶、剪刀及教师事先制作的布制龙背等。二、制作方法1.用鞋盒制作张开的龙嘴并用透明胶或双面胶固定(图1)。2.用乒乓球当龙眼,用旧电线折成龙须,用卡纸剪成龙的牙齿和舌头,用布剪成龙的鳞片固定在鞋盒上(图2)。3.教师在可乐瓶中间挖两个对称的洞,幼儿将木棒插进洞里并用透明胶固定,做成一节龙身。以同样的方法制作其余部分(图3)。4.将小石头放入可乐瓶。5.在龙背内侧每间隔1米缝上一根彩色布条,将布条与每一节龙身绑在一起(图4)。6.在龙背前端和龙头处各戳两个洞,…  相似文献   

7.
回忆     
故乡的风筝是孩子们自己用粉纸糊的。只有单调的菱形的模样,色彩也永远是单调的白,远远没有现在城里孩子们放的风筝那样多姿多彩,孩子们用筷子劈成几根小木棍,或者用竹子劈成竹棒,作为风筝的主干,再把粉纸裁好糊上去,下面吊上两个小尾巴,再扎上线,就大功告成了。这个过程实在简单不过了。  相似文献   

8.
《双语学习》2011,(1):10-10
根据所要贺卡的大小,剪下适当尺寸的卡纸,把卡纸对折。 选择一张色彩鲜艳的彩色纸,用记号笔在上面写下“Happy New Year”,并把这张纸粘到卡片的封面上。  相似文献   

9.
自由飞翔     
在一个有风的春日,我看到一群年轻人正在迎风放风筝玩乐,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和大小的风筝就好像美丽的鸟儿在空中飞舞。当强风把风筝吹起,牵引线就能够控制它们。风筝迎风飘向更高的地方,而不是随风而去。它们摇摆着、拉扯着,但牵引线以及笨重的尾巴使它们处于控制之中,并且迎风而上。它们挣扎着、抖动着想要挣脱线的束缚,仿佛在说:“放开我!放开我!我想要自由!“  相似文献   

10.
让孩子玩吧!     
芮彭年 《中国德育》2008,(11):67-70
一名孩子写道:“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到人民广场去放风筝,我兴奋极了。当我们乘车到人民广场时,广场上已经有很多人在放风筝了。我拿出‘老鹰’风筝,拉着线把,爸爸将风筝高高举起,站得远远的,等到风一吹,爸爸马上松掉风筝,我拉着线把就跑,风筝慢慢地飞了起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的风筝越飞越高,不一会儿,线快用完了。  相似文献   

11.
《双语学习》2011,(3):24-24
风筝都有一个曲面。当空气在曲面上方流动时,速度要比在曲面下方流动得快。快速流动的空气产生的压力较小,在曲面下方的压力更大,这样就可以推动风筝向上飞起来。拿风筝跟帆船做个比较,空气在把风筝吹起来的时候,跟帆船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风筝线会拉住风筝,这样风筝不至于飞走。风筝逆风向飞行,而且它是倾斜的。因此,空气也会向偏下方流动,从而把风筝吹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虚拟环境中实现风筝放飞效果,采用Kinect作为输入设备,利用体感设备的骨骼跟踪技术,定义手臂上举、振臂和双手交叉模拟放风筝的常用姿势,设计了虚拟放风筝系统,让用户通过手臂动作在虚拟环境中放飞风筝。在WPF平台上实现风筝场景设计和风筝运动时的动画设计。通过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表明系统使用骨骼数据跟踪技术结合用户自定义手势,操作合理,WPF动画实现场景及风筝运动突破了传统动画限制,用户能在虚拟场景中体验到放风筝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张佩纯 《海外英语》2012,(10):44-44
如果你是一只风筝,你是愿意在主人的看顾下安安乐乐地过日子,还是希望挣脱束缚自由自在地去飞翔?安乐的代价是失去自由,而自由的代价或许是头破血流。这只小小的风筝。究竟该怎样选择呢?  相似文献   

14.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首部英文作品,也是影响美国现代文学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要以主人公阿米尔的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他背叛与救赎的故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即从民族伦理、宗教伦理和家庭伦理三个伦理视角来解读阿米尔的背叛。从历史角度对阿米尔的背叛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从而让读者了解和认识阿富汗这个国家特殊的普什图民族和哈扎拉民族之间的民族伦理,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宗教伦理及国家的多灾多难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畸形的家庭伦理。  相似文献   

15.
徐峰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3):9-11,23
鲁迅先生在兄弟失和这一大背景和新年团圆日这一小背景的共同影响下改写出<风筝>.他借助"风筝"这一兄弟手足之情的象征物体,在主体部分人称上采用"反客为主"的手法,曲折表达出想要宽恕周作人的过失而不可得的感想.  相似文献   

16.
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一书,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由受挫到新生的成长过程。风筝在这部文学作品中,作为一个叙事的符号贯穿全文,对理解主人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本文从主人公与风筝相关的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来解析主人公人性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高台民俗是高台民歌共生共长的土壤,高台县流传的很多民歌反映了当地人的民俗风情,其中《放风筝》就有本地"转灯"习俗的呈现。考察这一习俗源流发现:它在河西走廊很多地方都有变异性的展演。不论怎样的形式,它或者体现着一种早期的军事需要;或者与道教文化有关;或者与蒙古文化的影响有关。所有这些说明这一民俗文化有着多元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精神救赎是外国文学的永恒主题,在基督教文化的渲染下,精神救赎是外国文化中表现最多的主题。《追风筝的人》就是一部典型的以精神救赎为主题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以阿米尔为主人公,以它的经历为线索,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背叛与救赎的故事。该书成书以后风靡世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主人公在经历了内心痛苦的挣扎和漫长的寻觅之旅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救赎。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一文学作品中精神救赎。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风筝》一文通常被认为反映了封建残余的宗法思想对儿童"精神的虐杀"以及作者强烈的自我反省意识。但是,《风筝》与鲁迅早在1919年发表的文章《我的兄弟》相比不难发现,这两篇文章是对同一素材的书写——都是关于孩提时代破坏小兄弟放风筝的故事。鲁迅对同一主题在几年之内的反复写作,并非偶然,行文之间的细微差别反映出他隐秘的情感,即文章构架的兄弟之情是对现实生活中周氏兄弟翻天覆地的手足关系或多或少的影射。从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写作内容两个方面剖析,可以从"我"对"小兄弟"的情感变迁窥探到周氏兄弟隐秘的情感变化,从而揭示出鲁迅从"含蓄的爱"到"隐忍的恨"的曲折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风筝》一文通常被认为反映了封建残余的宗法思想对儿童“精神的虐杀”以及作者强烈的自我反省意识。但是,《风筝》与鲁迅早在1919年发表的文章《我的兄弟》相比不难发现,这两篇文章是对同一素材的书写——都是关于孩提时代破坏小兄弟放风筝的故事。鲁迅对同一主题在几年之内的反复写作,并非偶然,行文之间的细微差别反映出他隐秘的情感,即文章构架的兄弟之情是对现实生活中周氏兄弟翻天覆地的手足关系或多或少的影射。从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写作内容两个方面剖析,可以从“我”对“小兄弟”的情感变迁窥探到周氏兄弟隐秘的情感变化,从而揭示出鲁迅从“含蓄的爱”到“隐忍的十艮”的曲折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