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铅球     
谈谈去美国训练三个月的收获: 一、美国铅球技术的一些特点和从学习中受到的启发: 世界铅球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变革,促进铅球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背向技术滑步的发源地美国,以奥布莱因为代表的背向投技术,从58年创18.04M世界纪录后,多年来在世界铅球这项技术上一直占着优势。到76年美国马特森把纪录提高到21.78M,这可以说把背向滑步技术推向一个新高峰。这次去美国训练看到了男子最优秀的铅球运动员,如:费尔巴哈等绝大部分仍继承背向滑步技术,但也看到大有潜力的旋转推铅球技术,根据我们的观察和美国教练的讲解,抓住了美国铅球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一)投铅球的技术改变与成绩的进展情况从1936年的第十一届奥运会,1948年的第十四届奥运会和1952年的第十五届奥运会的铅球技术是侧向滑步投铅球,当时运动员汤姆普逊创造的最好成绩为17.12m。从1952年开始美国运动员奥布来因用背向滑步投铅球技术以17.41m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后此技术得到广泛运用,于1956年提高到18.57m。1959年美国运动员尼捷尔布朗把成绩提高到19.60m,之  相似文献   

3.
铅球作为一项古老的运动项目,历史悠久,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后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铅球运动的发展历史来看,每次铅球技术的变革,都带来成绩的大幅度飞跃。从1953年背向滑步技术诞生以来,铅球世界纪录不断攀升,已达到23.06米的高峰(以男子铅球为例,下同)。旋转式技术首创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年的发展便突破性地创造了23.12米的世界纪录。近年来,在世界田径赛场上运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员(特别是男子)人数不断增多,并屡创佳绩。国外科学家根据当代优秀运动员的形态和身体素质指标,预测采用旋转式技术可将铅球推到26米以上。速说明旋转式技术有巨大的潜力。反观我国,在铅球比赛中却是背向滑步技术一枝独秀,很少见到使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员。本文通过对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和理论的研究探讨,为运动员应用此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上海田径队男子铅球运动员刘海,1970年4月3日生,身高1.87米,体重115公斤。1987年9月进队时,轻球(6公斤)推16.10米,标准球(7.26公斤)没推过。入队后,1988年1月,测得他标准球推12.50米,当时的技术情况是:采用背向滑步技术,但右脚用前掌滑步,滑步过程中重心高,移摆动力小,滑步后,头和上肢移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推铅球速度特征发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名专项成绩在17.36m以上采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等方法,研究分析运动员推铅球技术的身体重心与铅球速度及其关系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滑步结束时铅球运动速度存在一个适宜区段;运动员最后用力发力时间是在最后用力阶段之前;全程推球中铅球速度有两个较大起伏,而不是不断加速等。研究结果有助于教练员、运动员正确认识推铅球技术。  相似文献   

6.
前言 推铅球是一项古老的田径投掷项目。从古至今,铅球技术在不断地进行演变并趋于完善,由原地演变到滑步(侧向、半背向、背向)旋转推铅球。目前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被多数运动员所采用,其技术环节是器材的握持方法、预备姿势、滑步、最后用力与维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7.
进行铅球旋转式推法的教学关键应从规范的基本推球姿势训练和与诸多用在掷铁饼的旋转式训练为出发点,使其既具合理性;又具渐进性。为了更好地发展运动员的平衡、转髋和机体对转动力矩的本体感觉能力,我在教案中曾要求他们首先必须掌据原地式、滑步式、背向滑步式推法;其次再掌握旋转式推法。 我主张推法的训练首先应让运动员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投掷臂,故教学一开始,我便教他们做如下练习: 用手腕力拨球练习:首先,令运动员站在投掷圈前部,双脚尖轻触抵趾板,将  相似文献   

8.
通过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滑步技术的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铅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旋转式推铅球更加符合中国铅球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并将可能成为中国铅球成绩上升的突破点,为教练员、运动员在铅球训练中应用此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家知道,铅球在我们诸多训练项目中最枯燥,最单调,同时它的投掷技术也比较复杂。先后经历了原地推技术,侧向垫步式推技术,背向滑步式推技术和背向旋转式推技术。因而在铅球训练方面就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我们知道影响铅球投掷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器械出手时的初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所以我们在技术训练中一定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下面我就从技术训练的角度来谈一下如何提高和改进铅球出手瞬间的速度,角度和高度(注:在下面分析中均以背向滑步式右手推铅球为例)。旨在为铅球技术训练,尤其是给我们基层训练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在我国适用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转式推铅球技术面世以来,超乎我们的想象,在世界各大赛中取得了明显优于背向滑步技术的战绩,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已进入成熟阶段。而至今我们国家仍沿用传统的背向滑步技术。本文运用文资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理论方面阐述了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对我国运动员的适用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我国铅球训练成绩的提高有所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民主德国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对短长攒步推铅球技术(即滑步距离较短而滑步后的推球步距离较长。见图1)不断地进行改善和提高,多次创造了世界纪录,成为世界推铅球技术流派之一。但短长滑步推铅球技术问世以来曾经产生一些争论:有的人认为是靠力量的愚笨的技术;有人认为此种技术仅适用于优秀运动员而不适用于低水平运动员,更不适用于初学铅球技术的中学生。果真是这样吗?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的回答是:短长滑步推铅球技术不仅适用于优秀运动员,更适用于初学者,当然包括中学生。在理论上:短长滑步技术比“传统式”滑步技术(即我国教科书规定的和我国绝大多数运动员采用的滑步技术。见图2)更易于取得正确的投掷前的预备姿  相似文献   

12.
我省铅球运动员丁志年,一九七七年铅球成绩由15.66米提高到16.14米,在第四届全运会上获得第三名。在这一年里,他训练的特点:一是狠抓关键改进技术,二是提高推铅球的主要素质——力量和专门力量。一、狠抓关键改进技术训练年度开始时,丁在专项技术上存在问题较多,本人自我感觉用不上劲“推不到球”,忽拉一下就推出去了,脑子里概念不清楚。从外形看:滑步距离短,擦地重,滑步落地后重心前移,上体太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总结了个人卅年来对体育系、科学生进行了八个轮次的铅球单元教学的实践体会,根据现代铅球技术的特点和当前在铅球教学中存在共同性的问题,提出个人见解。进行共同探讨。一、现代铅球技术的特点 1、现代铅球技术的主要部分由两个阶段组成:即加速阶段和推球阶段。加速阶段: 其任务是获得人体和球的预先速度,为最后用力创造有利条件。其技术形式有背向滑步和旋转。  相似文献   

14.
推铅球的技术,到目前为止普遍还是采用侧滑步推和背向滑步投掷。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改革,也有许多人以旋转式和退步式来代替滑步的研究和实践,不论采用那一种技术投掷都是为了在2.135米内的投掷圈获得铅球的初速度,最终目的是提高铅球在空中运行的距离。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初一和初二学习原地推铅球,初三和高一学习侧向滑步推铅球,高二高三学习背向滑步推铅球。由此可见滑步推铅球要经过四年的教学过程。而多年实践的体会,大多数  相似文献   

15.
宫本庄  刘阳 《中华武术》2005,(12):23-24
近年来,在世界田径赛场上运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员(特别是男子铅球)人数不断增加,并屡创佳绩,在1960年曾出现了半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尼德,在第17届罗马奥运会上推出19.86米的成绩并获得冠军。1972年,前苏联的雷什尼科夫·亚历山大首次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并在1976年以22米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在当代,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杰出代表是美国运动员巴恩斯,他以23.12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但在我国,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虽然从问世到现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却没有像滑步技术那样在我国产生大的影响,很多人对此技术还不认可,国内比赛中此技术基本没有。本文就此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运动学、动力学和肌肉生物力学等方面对比分析,旋转式铅球投掷技术相比背向滑步铅球投掷技术具备延长铅球预先加速工作距离,提高铅球加速动力,获得较高的出手速度等优势。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旋转投掷技术动作对运动员身高、体重要求较低,可以弥补亚洲运动员身高、体重、力量方面不足,值得在教学和科研中研究,并在运动训练中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17.
推铅球技术的演变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要点和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铅球运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在世界田径赛场上,运用背向滑步技术和旋转式技术的运动员均创造了优异的成绩。而在我国国内铅球比赛中仍然是背向滑步技术一枝独秀。稀有使用旋转式技术的运动员。在体育院校田径教学中,旋转式推铅球技术也基本是个“空白点”。为了对旋转式技术做进一步了解,丰富体育院校田径教学内容,本运用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要点和难点在理论上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旋转式技术比较符合投掷的原理,与背向滑步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2)旋转式技术以其加速路径比较长,预先速度大。动作自然连贯等技术特征比较适合中国铅球运动员协调性好、爆发力强、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针对铅球比赛中最常用的背向滑步和背向旋转的加速过程,结合这两个技术动作所需求的专项体能训练进行研究。通过对扬州市中学生中铅球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日常训练的调查,简谈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针对体能训练手段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基于扬州市区中学生铅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学生铅  相似文献   

19.
背向滑步推铅球是50年代出现的技术,是铅球技术的一大变革。是体院田径普修课和专修课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背向滑步推铅球由持握球、预备姿势与预摆、滑步、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几个环节组成,是技术较复杂的投掷项目,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在人体负重  相似文献   

20.
亚历山大·巴里什尼科夫,苏联铅球运动员,列宁格勒·阿列克塞耶夫田径运动学校早期毕业生。他是世界上最早将旋转技术运用于铅球投掷运动的运动员。由于这一技术的应用,1976年将自己的成绩提高了80厘米,并以22米成绩创造了铅球世界记录,在奥运会赛史上,1976年他以21米的成绩夺得铜牌;1980年又以21.08米的成绩获银牌,以下是他就旋转投掷铅球训练答记者问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