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像以往灾难之后的评论一样,青海玉树震灾之后的媒体评论,也有大量使用情感化语言的倾向.这与中国人民当时的心理情感是相应和的.在情感化的语言中,明显可辨认的是修辞倾向.  相似文献   

2.
灾难性新闻报道,是指针对那些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报道,它是突发性新闻的一种.灾难性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难和社会灾难两类.其中,自然灾难是指地震、台风、水灾等来自自然界的那些人类不可抗或者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社会灾难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如倒塌、爆炸、空难等重大事故.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透明化,面对灾难事件,如何做好报道是新闻媒体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近年来,《解放军报》在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笔者认为,针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媒体在及时报道灾难情况、科学分析灾难原因的基础上,还应该突出人文关怀,把报道重点放在受众的内心体验上,让受众看到灾难面前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灾难记忆是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和传承灾难记忆有利于从中学习反思,提高防灾意识,推进社会突发灾难应对机制的建立,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是构建灾难记忆的重要方式。以文件连续体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探索日本震灾数字档案参与灾难记忆构建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灾难事件数字档案的建设情况,从加快灾难记忆构建、完善资料收集、促进多元主体共建、加强档案资源利用四个方面对我国相关工作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不期而至的大地震打破了人们生活的宁静,引起社会各方广泛而强烈的关注.面对灾难,媒体在报道事实真相的同时,如何把人文关怀意识渗透入新闻报道,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升传播品位,更好地发挥媒体自身的社会功能,是媒体在灾难报道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5.
灾难的难以避免决定了灾难新闻的必然性。新闻讲求报道效果,作为媒体莫不希望自己的报道引起更大的社会效果。我们将灾难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门类,必然要关注其社会影响,探讨其报道效果。灾难事件因报道目的、叙述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在本文中,社会冲突专指与灾难相联系的社会矛盾的非常形态.人为灾难是灾难中的一部分,是由人为因素所造成或导致的灾难.人为灾难报道由于与社会冲突有着更紧密的关联性,因而其难度远甚于自然灾难报道的难度.从事人为灾难报道,记者必然面临如下三种冲突:一是自身与人为灾难责任人之间的冲突;二是受害者或其亲属与责任人及深层次相关人之间的冲突;三是记者本人的激烈的内心冲突.在以上三种冲突中,前两种属社会冲突的范畴,后一种则属于个人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7.
任冬梅 《今传媒》2009,(9):95-96
灾难性事件作为突发性新闻,其社会关注度极高,也是各家媒体竞相报道的重点."5·12"汶川大地震更是对国内媒体灾难报道的一次考验.灾难报道极易对受害人及相关人员造成伤害和二次伤害,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此,灾难新闻的报道应该"以人为本",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科技学术期刊在学术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晓筠 《编辑学报》2011,23(4):286-287
面对学术失范现象,科技学术期刊应当有更加鲜明的学术诚信责任。从社会责任意识、学术规范意识、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科技学术期刊在服务学术、服务社会、弘扬科学精神的过程中应为重树学术诚信、建设良好学风而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爱生命:灾难报道的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山庭 《视听界》2006,(3):94-94
灾难报道就是灾难事件报道。灾难事件是具有很大破坏力和伤害力的突发事件,很受社会关注,因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往往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它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虽然许多媒体在张扬“人文关怀”,但在报道中,有时“人文关怀”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人文关怀的缺失尤为突出地表现在灾难报道中。火灾、车祸等灾难事故往往造成血淋淋的惨不忍睹的现场,带给人们的往往是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因而,在报道的用词上,…  相似文献   

10.
重灾事件不仅是对人、社会和国家的考验,同时也是检验一个国家媒体素质的试金石.在重大灾害面前,国家和媒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本文结合以往相关报道及四川震灾后我国媒体的表现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灾难报道能力的提升是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综观近几年的灾难报道,我国媒体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报道模式、手段和思路在不断改进,取得了突破.汶川地震报道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及时性、透明性和人文性.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媒体对灾难报道的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媒体灾难新闻报道的进一步发展.灾难新闻报道特点分析近年来,我国媒体的灾难新闻报道还处于探索时期,但总的来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突破,特别是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难的报道可圈可点.其报道上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体现:  相似文献   

12.
张鹏 《青年记者》2022,(17):33-34
灾难报道作为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之一,既是考察其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考验其社会责任的关键维度。面对澎湃的公众情绪,专业媒体应坚守道德底线,合理引导和干预公众情绪,以适度宽容的姿态弥合分歧,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相似文献   

13.
去年5月,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为汶川遭遇大地震默哀.今年此时,我们或许每个人都在思想深处回首汶川震灾,为"5·12"送上自己的周年祭.而笔者,想在这里略述汶川震灾与赈灾作为一个宏大历史事件,为中国公民社会建设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在不到半年时间里,重庆发生了两起震惊中外的恶性灾难事故.一次是去年12月23日川东北气矿天然气井喷事故(简称开县井喷),最终造成243人死亡;另一次是今年4月15日在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的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城市居民紧急疏散.面对这两次突如其来的恶性事故,<重庆日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顽强的拼搏精神,进行了两次灾难报道的重大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举世震惊,举国哀悼.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外数百家媒体记者勇敢地奔赴灾区一线采访,他们发出大量的文字、照片、音频、视频信息,让国人和世界了解灾难真相.灾难发生后,河南电台信息广播新闻部即打破常规,在<信息365>、<信息晚七点>、<信息早七点>等栏目中随时传递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报道.作为一家省级电台的系列频率,我们没有派出记者到灾区采访,但中央各大媒体的供稿和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足够我们选用.作为编辑,面对互联网、新华社供稿专线、中央电台等各大媒体传递出来的海量信息,用什么稿件,不用什么稿件,怎么用,都是值得推敲和思考的.在抗灾报道之初,我们就确定:以人为本,是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我们选择稿件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灾难事件本身会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灾难事件的报道或多或少的会给公众带来不安情绪。过多的灾难报道,不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气氛。因此,如何报道灾难新闻,如何把握这个度,成为媒体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成功的报道应该将人关怀融入灾难性报道,媒体不仅仅带领公众关注事件本身,更关注灾难中人的命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自然灾害频发,旱灾、水灾、地震、火山爆发等灾难往往突如其来。作为区域性都市类平面媒体,面对国内外突发性灾难事件该如何应对?今年三四月份,温州晚报立足“远交近攻”,连续推出了“为云南旱灾地区送水打井”、“青海玉树赈灾包机”两大报道活动,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靳香玲 《出版科学》2010,18(4):23-25
学术编辑作为学术书刊内容质量的把关者,其社会角色决定其职业追求是宏大与精细的高度统一。作为科学文化的“把关人”,学术编辑肩负着抑制文化产品低水平重复、弘扬民族创新精神、净化学术空气的“宏大”社会责任;作为“为人作嫁衣”的幕后人,学术编辑肩负着对稿件精细到“点号”的加工整理的职业责任。  相似文献   

19.
担当社会责任把握舆论导向 所谓重大环境生态事件报道,是指以区域性的重大环境生态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报道.作为地方媒体,受当地因素制约,既不能不顾不问,缺位失声;也不能停留于浅层次道德义愤,纠结负面效应.2012年春节前夕,广西龙江河宜州市河段水质出现异常,镉含量超标80倍,下游柳州数百万人饮水安全受威胁,一时间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面对突发事件,作为自治区主流电视媒体,我们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做到了及时、全面、客观报道,牢牢把握、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20.
作为民国时期的学术名刊,《燕京学报》面对和凝聚的是以历史、考古、语言等传统中国学术为方向的,以北平学术圈为中心的,辐射全国乃至国外汉学界的学术共同体.其以引领与“规训”、发现和评价、沟通和交流等多种方式来构建这个学术共同体.这对当下的学术期刊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