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溺爱是对孩子过分的呵护,也包含对孩子过错的容忍和忽视。过分“溺爱”学生,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然而,当前学校教育中却出现了诸多个体社会化的异化现象,致使学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遏制。主要体现在“正向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的失调倾向和“过分社会化”与“过分个性化”的极端倾向上。鉴于此,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新的理念,消除异化现象,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的所有内容中,阅读教学耗时最多,费力最大,然而收效却最低,学生也最不感兴趣。原因何在?过分“功利”主义的阅读目的,过分繁琐的分析方法。过分支离破碎的阅读思路,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如何降低“内耗”。增强实效?我认为:比较阅读法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有独到的作用,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陈德名 《教育革新》2009,(11):12-12
国家“儿童青少年卫生与心理咨询研究”重点课题组通过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生调查发现,42.7%的学生“做事情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48.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调查资料表明:目前“4015043”和“4010061”两条咨询热线在北京市中小学生中的知名度已达42%.  相似文献   

5.
反思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现象:过分突出“人文”,淹没“语文”;过分追求“诗化”,缺乏“诗意”;过分注重“整合”,迷失“本真”;过分创导“气氛”,失落“审美”;过分推崇“感悟”,遗忘“实践”;过分讲究“模仿”,消融“个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新课程理念的不解、浅解和误解。这些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马定 《学语文》2010,(3):32-32
我们先比较一下传统的语文课堂和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课堂。首先,传统的语文课堂。过分倚重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受”,强调知识的传承,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的分数。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人的发展入手,将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教育界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课堂教学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本为本”?而地理学科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教学改革。现在,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地理学习必须改变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过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8.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教学应遵循的原则,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也应贯彻这一原则。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因此,既要重视作业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是过分注重基本目标的达成,这样的课堂学生得到的是整齐划一的收获,看不见个性化的收获和提升。二是教师把注意力过分倾注在少数学生身上,一节课就围绕着部分“优生”转,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课堂练习,都由这些同学包办。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其思维方式已进入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期。这个时期,过多的“具体”不会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过分的“抽象”又使学生难以负荷。初中物理教学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矛盾。本文就是为解决这个矛盾所做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1.
中学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是学校进行思政工作的有力助手,也是教师、父母、社会等各种管理因京的调节者。班主任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有力的行政管理和切实可行的服务。“教育”与“服务”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两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教育”是目的、是手段,“服务”是本质。班主任通过大量的、日常的管理工作诱导和管理学生,寓“教育”于“服务”之中。然而此种管教方式也会带来一些尖锐的问题。高中生都有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主作用而忽视了班主任的核心地位。班级建设和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相反,如果过分强调管教的功能,忽视学生自主性,也只能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2.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W·盖泽尔斯指出,“学校本应是赏识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场所”。中国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掌握知识为核心,过分注重学业上的表现,尤其是过分注重了考试成绩,以致学生只知道“对与错”、“真与假”,仿佛世界就像考试题一样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五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学中,我们关注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强调了“品读感悟”。但是,到底什么是“品读感悟”呢?由于对阅读理念理解的偏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阅读“过分自主”,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现象,导致了学生的阅读感悟十分肤浅。肤浅的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影响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语感的讨论是当今语文界热门的话题之一。阅读课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自然也就是学生语感培养的主战场。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舍本逐末的现象比比皆是。正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的那样:“由于过分强调语言分析和思想方面的继承,用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必然影响了朗读训练,进而影响了语感的培养。”由此可见,“过分强调语言的分析和思想方面的继承”是不可取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既然阅读课是语感的培养主战场,那么有哪些好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呢?  相似文献   

15.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法知识的讲解和传授状况,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领悟知识要点,要求学生在“做中学”,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郑如娟 《学语文》2010,(4):25-2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现今不少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仍是教师的“一言堂”,过分强调共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独特感悟.笔者在此略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析“问”     
“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所在,“不耻下问”早已成为做学问的至理名言。然而,对于今天的有些学生,过分强调“好问”,也能造成误导:使部分学生不愿动脑,不会思考,从而失去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个常见的例子,许多学生读书写作中,一遇到不会的字,马上...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的乐园。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然而,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圆满”,担心时间被耽误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作“例行公事”,教学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管”的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教导、约束、惩处,规范学生的言行。这是以我国为代表的东方教育的传统。“放”的教育就是不加限制,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是西方教育的主流。不过,一直主张“放”的美国也有人觉得不太对劲儿。美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呼吁:对孩子就得管严点!认识到过分提倡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其结果是“造成他们自以为了不起,根本不会为他人着想”。  相似文献   

20.
刘党桦 《天津教育》2009,(10):32-33
阅读提示:对于初中以上学段的学生,出现异性同学之间彼此“思慕”或进行课内外交流的现象,实属正常。老师大可不必“谈虎色变”,过分紧张。从主客观因素来看,无论是学生身心发育过程的提前,还是大众传媒的诸多影响,都可能造成学生生活中“爱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