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果蔬农产品供应链失调的背景下,从农超对接的视角对果蔬农产品的两级供应链的协调机制进行分析,验证了在果蔬农产品供应链中同样存在“双重边际化”效应。通过建立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两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不同决策下的最优决策模型,得出建立收益共享契约机制可以使果蔬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实现“共赢”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技术强调供应链上各实体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本文对供应链的协调机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对供应链失调的原因、阻碍供应链协调的因素以及协调机制对供应链运营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各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并对协调供应链的策略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非对称信息下零售商成本扰动时供应链协调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市场需求为线性需求,包含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供应链模型,当零售商成本信息为非对称信息时,研究2种情形的非对称信息供应链协调机制:正常情形下非对称信息供应链协调机制和零售商成本发生扰动情形下非对称信息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表明,当零售商成本扰动小于一个阈值时,供应链系统利用原生产计划可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说明原有的协调机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当零售商成本扰动大于一个阈值时,要对原来的计划进行调整.最后,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零售商成本扰动对订单数量、零售价格、批发价格以及供应链成员和系统期望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供应链管理是提高教育效率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供应链和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供应链是推动式供应链,前端和末端的运行机制不同,各主体之间缺乏合作协调机制,存在牛鞭效应,对大学生就业存在负面影响。因此,应将高等教育供应链由推动式变为拉动式,建立高等教育供应链协调机制,实行供应链全过程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供应链管理是提高教育效率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供应链和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供应链是推动式供应链,前端和末端的运行机制不同,各主体之间缺乏合作协调机制,存在牛鞭效应,对大学生就业存在负面影响。因此,应将高等教育供应链由推动式变为拉动式,建立高等教育供应链协调机制,实行供应链全过程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徽州区的主要农产品之一,但是由于徽州地区物流设施和服务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不利于徽州区茶叶物流发展.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通过协调农户、批发商和零售商3个供应链的主体,基于茶叶的质量,提出了一种综合的生产库存模型,以最大化利润为最终目的.该模型考虑了商业策略的影响,例如茶叶的订货量、生产速度和单位生产成本.该模型具有扩展性,不仅可用于茶叶供应链协调,还可用于纺织、鞋类、化工、食品等行业.采用一种分析方法,优化生产速度和原材料订单量,达到最大预期平均利润.并将本文的模型与现有模型作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出本文模型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未来的市场竞争不是单个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强调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虚拟供应链联盟逐渐发展起来,供应链联盟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供应链联盟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引出将合作博弈运用于供应链联盟利益协调机制的可行性,其次通过对于合作博弈的分析构建了供应链联盟利益协调博弈模型,最后给出了模型求解算例.  相似文献   

8.
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一直是零售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零售商要降低库存成本、最大化利润,必须具有一定的库存管理方法或机制;而要将这些方法或机制应用于实际,必须具有简单方便的操作方式。因此,本文建立了基于供应链的多级库存管理协调系统,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基础上,可定期检查各级库存的货物水平,并据此协调分配生产完的货物,实现了多级库存的自助管理与协调,大大提高了服务水平,降低了管理成本和库存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流通——基于国内研究的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产品流通领域问题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根据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上述两类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性评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主要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其原因、影响因素,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流通问题主要从农产品流通现状、流通模式及其创新,农产品流通渠道行为方面进行了评述。最后,依据两类问题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流通视角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绿色供应链定价机制问题领域研究现状的系统梳理,发现目前的研究在政府的作用、消费者的影响、定价契约模型系统变量的设定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加强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强化消费者的影响及绿色供应链中各环节各主体的定价协调机制的完善优化等今后绿色供应链定价机制研究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