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丽莎的哀怨》是革命作家蒋光慈在二十年代末创作的一部颇有争议的小说。小说创作之时,革命文学论争已接近尾声,对革命文学的创作题材,蒋光慈已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将一个革命党人的英勇表现出来,固然是革命文学,就是将一个反  相似文献   

2.
徐晓红 《中文自学指导》2009,(6):117-118,55
施蛰存(1905-2003)一生中从事小说创作的时期并不很长。用他自己的话说,从1928到1937年是他从事创作的十年,写了70篇短篇小说,印出了5部小说集。其实在1928年之前,他就已经出版了《江干集》(1923),与戴望舒、杜衡等组织文学社,发行同人刊物《兰友》(1923)、《璎珞》(1926)。从他最早的文学描红阶段算起,到1928年,他已发表了大量的小说、散文。  相似文献   

3.
黄药眠的小说《陈国瑞先生的一群》等作品被视为抗战时期讽刺文学的代表作,但他在创造社时期创作的一批小说却长期湮没无闻。这批作品中,短篇小说《毒焰》、《A教授的家庭》、《工人之家》以及中篇小说《痛心!》、《一个妇人的日记》,它们的内容和主题都烙上了彼时作者生命体验、革命信仰及文艺主张的印记。同时,它们在题材选择、情节模式及主题升华等方面,与蒋光慈式的"革命文学"若合符节,但在书写重大事件、表现革命动力等方面,则与蒋氏革命小说颇有参差,也因此不被当时的读者青睐。然而,这批作品在思想主题、人物刻画、讽刺手法和批判意识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贯穿于黄药眠小说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也成就了其小说批判现实主义的总体特色。  相似文献   

4.
从1928年起,我国新文学已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年1月,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提倡运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理论,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不久,一些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和青年运动的早期共产党人,如邓中夏、肖楚女、恽代英、沈泽民、蒋光慈、林育南、李伟森等,他们通过党、团机关刊物和其他进步报刊进行了初步探讨.1922年2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半月刊就开辟了"革命文艺"专栏,以后又在党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和团中央第二个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探讨"革命文学"理论的文章,他们广泛地接触  相似文献   

5.
疾病作为重要的书写内容,主要以肺结核或梅毒的形式出现在蒋光慈的小说里。通过解读蒋光慈《野祭》《短裤党》《丽莎的哀怨》以及《冲出云围的月亮》等小说对疾病的书写,可以发现疾病是随着这几部小说中革命氛围的不断增强,而由肺结核过渡到梅毒的。这让我们可以辟出一条路径来观察蒋光慈,甚至其他心怀革命理想的现代作家,是如何借助疾病的隐喻来形成他们对革命之未来的现代性想象。在蒋光慈的第一篇小说《少年漂泊者》中,疾病  相似文献   

6.
自觉地移植、吸收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中国现代派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发展中一个有特殊贡献、特殊风格的流派。 最早把象征主义作品介绍到中国来的是鲁迅。1908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就译介了俄国安特莱夫的小说《谩》和《默》。“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正象其它文学思潮和流派一样,纷纷介绍到中国来。鲁迅、沈雁冰、郭沫若、周作人等人或在理论上提倡,或在翻译中介绍的“新浪漫主义”,即西方现代主义。有关这方面的译介,先后发表在《新青年》、《新潮》、《时事新报·学灯》、《小说月报》、《少年中国》等刊物上。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陶履恭的《法比二大  相似文献   

7.
人们知道张天翼,一般是从他的短篇小说《三天半的梦》开始的。其实,他早在二十年代初期读中学时,在林琴南翻译小说和“礼拜六”派的影响下,就开始以“张无诤”的笔名发表《少年书记》、《恶梦》、《铁锚印》一类的滑稽、侦探小说。那时他写小说,是为了“寻开心”,追求“‘误’,‘呆’、‘顽’这几个字”。到一九二八年;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影响下,张天翼的文艺思想开始发生变化,放弃了滑稽、侦探小说的写作,走上“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8.
哪吒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人物。《封神演义》是一部著名的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人许仲琳。这部小说主要说的是我国古代周武王讨伐昏庸荒淫的商纣王的故事。那时候天上的神仙也分成两派参与争斗,支持商纣王的叫截教,支持周武王的叫阐教,双方都亮出自己的法宝,各显神通。最后商纣王被打败了,姜子牙给双方战死的主要人物一一封神。所以这部小说叫《封神演义》。哪吒在书中是一个身世奇特、本领超群的勇敢少年。据《封神演义》中所写,他前世是天上的灵珠子,投胎到凡间是为了帮助周武王消灭商纣王。哪吒的父亲李靖是钱塘关的总兵,后来成为托塔…  相似文献   

9.
太阳社简论     
1928年1月,由蒋光慈、钱杏邨(阿英)、孟超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的太阳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革命文学社团。这个社团从成立至解散,前后共两年时间。它在当年倡导革命文学取得的成绩应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它  相似文献   

10.
蒋光慈一生创作的短篇小说不多,一共只写了九篇.《鸭绿江上》是其代表作.这篇小说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都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蒋光慈小说创作的风格.我们从这篇小说中可以看出蒋光慈早期小说创作的基本倾向.  相似文献   

11.
作为"革命加恋爱"小说创作风潮的始作俑者,蒋光慈这位作家所得到的评价一直不高。事实上,这很可能是因为研究者未能将其小说置放在其相对应的脉络进行解读。本文意在论证,蒋光慈最成功的作品《冲出云围的月亮》,乃是对茅盾《蚀》的《追求》所作出的逆写。只要一离开这个独特的情境,就无法理解这部小说的价值,乃是一种回应后革命语境的策略性书写。而这种逆写之所以成为可能,乃缘于蒋光慈对苏俄的新写实主义及未来主义的挪用。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从1919年发表《牧羊哀话》,到1947年《地下的笑声》问世,历时近30年,他写了40篇小说。他的小说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汹涌澎湃的激情、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雄奇壮美与飘逸的风格著称,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他是创造社自我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小说采用现代派手法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3.
一郑振铎的《猫》是一篇文字朴实、描写生动、感情丰富、寓意深刻的作品。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将它与《荔枝蜜》、《小麻雀》、《挖荠菜》等组成散文单元。但是,作者是把它作为小说的。《猫》写于1925年11月,被收在1928年作者自己选编的小说集《家庭的故事》里。作者在《家庭的故事·自序》中指出:“我写这些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其中人物更不能说是真实的。”长期以来,特别是“五四”前后,一虚一实,大体是区分小说  相似文献   

14.
正少年作家、儿童写小说近几年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少年作家韩寒于2000年出版第一部小说《三重门》,引发"韩寒现象"讨论。2003年,刚满13岁的邹琳虽不如韩寒、郭敬明一般星光耀目,但也是一个足以令人瞠目的文学怪才。10岁时邹琳发表童话小说《露茜梦游奇遇记》,随后又发表长篇武侠小说《踏莎行》和《少年英侠》。一、写小说,起源于连载日记笔者班级的孩子们从三年级开始写日记,日记里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见证着他们的成长。到六年级,他们已经不再满足记日记,而是用连载的方式写起了他们喜欢的小说。一  相似文献   

15.
李佩甫以其现实主义的眼光和笔法,为读者奉献了一篇好小说《学习微笑》.这小说最初发表在《青年文学》1996年第六期上,后来被权威的《新华文摘》选中,全文转载在1997年第二期上,这足以显示这个小中篇的份量了.《学习微笑》以敏锐的笔触写厂下岗女工的尴尬,写了下岗女工如何艰难地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如何挺起腰杆站稳脚跟,从而使这篇小说具有一种及时的有益的和有力度的价值品格.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自1928年1月冯乃超发表了《艺术与社会生活》开始,差不多延续了一年之久。这是一次对革命文学运动具有极大促进作用的论争。但一开始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大半扭缠着私人的态度、年纪、气量以至酒量的问题。至少,这里都表现着文人的小集团主义”。而把这个论争扭转到原则和理论研究上来的最主要的力量,则是鲁迅。在论争的过程中,他以他的丰富的经验,深刻的认识,对革命文学运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同时,他觉得可供论争参考的理论根据太少了,所以大家都有些糊涂,于是他默默地作着那些别人不肯做的工作,为了使论敌咬嚼有些味道,他介绍了一些马列主义文艺理论。“打着我所不佩服的批评家的伤处了的时候,我就一笑,打着我的伤处了的时候,我就忍疼”。只希望“于社会上有些用处,看客所见的结果仍是火和光”。就这样,他弄清了许多革命文学的糊涂问题,也纠正了开始时自己认识不够正确的地方,从而把革命文学的论争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醉眼中的朦胧》是鲁迅第一篇对革命文学的论战文字。因为是论战文字,自然不免有些尖锐。所以在发表后,弱水就认为是“尖酸刻薄”,“态度太不兴”了。李初梨也认为是“一片神经错乱者的呐喊”。成仿吾更认为“词锋”“刁滑得很”,是“他们师爷派  相似文献   

17.
郑红 《海外英语》2008,(6):44-45
哈代(1840~1928)只在乡村小学读过几年书,15岁就进入一家建筑事务所开始做学徒。做了几年学徒以后,他就开始学习写小说、写诗歌,但都未能发表,直到1871年才有第一部小说问世。从1870到1897的近30年中,哈代一共写了14部长篇小说和3个短篇。由于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遭到猛烈的抨击,从1897年开始,倍感孤独、痛苦的他愤而转向诗歌创作,1898年出版了第一部诗作《威塞克斯诗集》(Wessex Poems),时年他已58岁。哈代在1897年以后的第二个30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八卷诗歌,还有一部题为《群王》(The Dynasts)的长篇史诗剧。哈代是英国文学史上寥寥可数的几位在小说和诗歌两个领域都卓有成就的伟大作家之一。作为作家,哈代完全是以诗人身份出现在20世纪初的文坛上的。其实,哈代自始至终的挚爱都是诗歌。哈代自己也喜欢人家称他为诗人。尽管哈代自己否认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坚称自己是"向善论者(meliorist)",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诗和他大多数的小说一样,也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死亡气息,字里行间常透露出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悲观情绪。本文将要探讨的《啊,是你在我坟头掘土?》就弥漫着这种气息。就文体而言,哈代的诗在某些方面非常传统,但他又决不拘泥于传统,不落窠臼;他也用古朴词语,诗中的韵律节奏也经常变化,但这些都与他的强烈感情形成默契。哈代的许多短诗都脍炙人口,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哈代和莎士比亚一样,都是跨世纪的文学巨人。虽然他和沙翁相隔两个世纪,但确有评论者把他和沙翁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8.
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蕴含丰富的文学作品,可以从叙事学、宗教、文化符号学、精神分析学等不同视角进行解读。该部作品于2012年被美籍华裔导演李安搬上荧屏,并且获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原创音乐奖4项奖项。因此,对比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异与同,对探究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如何对其文学作品再阐释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蒋光慈的短篇小说《鸭绿江上》是一部"共同体叙事"作品,是早期普罗文学的代表作,其对革命文学的兴起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从异邦到"联盟"的产生为基础的想象的世界共同体;以从家乡流亡到异邦为语境的想象的民族共同体;以从青梅竹马到生死两界为底色的想象的爱情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正从题目《生活π》来看,霍君在写作时应当是非常用心且有鲜明指向的。圆周率(Pi)本身就意味着难以穷尽的复杂性,当它被附加于"生活"之后,则可看出作者给自己设置了不小的叙事障碍和叙事野心。生活当然是复杂的,就像是π的无限不循环,充满了层出不穷的无规律变化。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用到了这个符号,它既是少年的名字,也对应着他遭逢的难以预料、诡谲莫测的海上行旅。所以,霍君要写的小说必然与"复杂性"密切相关。如何写出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