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成语是一种定型、定义、惯用的固定短语。它由一个以上的词构成,却作为一个词来使用。成语的来源有四:(1)民间口语。如:说三道四、贫嘴薄舌。(2)古代寓言。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3)历史故事。如:割席分坐、监毕充数。(4)古典作品。如:妒贤娘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语的特点有二:门)含义的整体性。成语是以一个整体来表示一定的意义的。有的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如;温故知新。有的却不能。据传五十年代一位苏联专家在大桥工地巡视中询问一位工人能否按时完成任务。这位工人回答说:我们胸有成竹。这一下难住了年轻的…  相似文献   

2.
成语的特定含义和结构形式,是用特定的词及词与词之间特定的组合方式表示出来的;书面上,则是用词的书写符号——汉字表示的。如;“声情并茂”这个成语,书面上就是“声”、“情”、“并”、“茂”这四个汉字来表示的。汉字是一种有形(形体)、有音(读音)、有义(意义)的文字,因此,如果改变了成语的用字,那就往住会改变成语的意义,有的还会错误地改变成语的意义,或使成语意义不通,同时,还会错变成语的结构形式;这就是成语运  相似文献   

3.
读报时经常看到一些简化的生疏的名词和形容词,例如:“环发”、“国标舞”、“上戏”、“长考”、“三铁”、“三资”等等,不胜枚举。这些词,有的本来是两个词,如环境与发展,现在简化成一个词;有的是单位名称或专用名词,如上海戏剧学院,国际标准舞,现却简化为“上戏”、“国标舞”。这些词,有的出现在新闻或文章里,有的则出现在标题上,若单看标题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有从文中去找注脚,然而,有的找遍全文却找不到全名。这些词,许多是刊登在全国性的并且是对外发行的报纸上,国内读者  相似文献   

4.
有些成语的使用范围是有限度的。有的只适用于人,不适用于事物;有的只适用于某种事物,不适用于他种事物;有的只适用于某个特定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不能使用。这类成语的使用范围都不能随意扩大或转移。请看例子。  相似文献   

5.
用词“合理想象”不可取焦凤鸣“骛”与“鹜”是古汉语保留下来至今仍作为成语的一个语素被使用。二者的声符相同,都是“”(WU),但义符不同,一个从“马”,一个从“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骛同“务”,从事、致力;鹜,鸭子。但对这两个意义调异的词,有人...  相似文献   

6.
用真情打动采访对象有的人写的东西是一杯白开水,有的人写的东西是一杯浓浓的龙井茶。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能否打动被采访对象的心?要打动人心,就要有真情。第一次,我采访一位炼焦工人。我注意从职工群众所关心的几个问题去挖掘,围绕他转正前转正后对待工作的态度;妻子无病时及有病时对待工作的态度;有领导和无领导在工作态度;平时上班与节假日上班时的工作态度,进行深入的采访。这位炼焦工人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数、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如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码、代号中的数字,  相似文献   

8.
张严平 《新闻传播》2007,(6):17-18,20
新闻从业人员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时间久了,有的人觉得新闻资源匮乏,无新闻可写,有的记者却佳作频出;面对同一个新闻事件,有的报道平淡无奇,有的人却从中挖出了“金矿”“富矿”,甚至写出了传世之作……如何挖掘和提升事实的新闻价值,这是每一位记者始终都在面对和苦苦探求的问题。本刊特邀请了几位在新闻采写实践上有着较高成就的记者就此话题谈心得体会,希望通过他们的新闻实践,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可供借鉴的经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读报时经常看到一些简化的生疏的名词和形容词,例如:“环发”、“国标舞”、“上戏”、“长考”、“三铁”、“三资”等等,不胜枚举。这些词,有的本来是两个词,如环境与发展,现在简化成一个词;有的是单位名称或专用名词,如上海戏剧学院,国际标准舞,现却简化为“上戏”、“国标舞”。这些词,有的出现在新闻或文章里,有的则出现在标题上,若单看标题根本不知道是什  相似文献   

10.
广告不该拿成语开玩笑12月16日北京日报刊登《笑掉大牙的“如姣似妻”》一文指出:利用我国成语的谐音来作电视广告,似乎是当前的一大发明。在一种咳嗽新药广告中,“刻不容缓”变成了“咳不容缓”;在一种化妆品广告中,“如胶似漆”变成了“如姣似妻”;在一种科学...  相似文献   

11.
陆穗岗 《今传媒》2005,(5):30-31
入行的艰辛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电视机是很罕有的东西,有个香港亲戚在我们“强烈”的要求下也扛回了一台飞利浦的17寸黑白电视机,从而接触到了电视广告。有一个洗衣机的广告,为了说明其坚固耐用,找了两个工人将洗衣机内桶从三楼摔到地上,以证明摔不烂。又如另一个牙膏广告,模仿国外的一个品牌,找了一个非洲的女学生,跳了一下舞后,用不成不淡的英语说:  相似文献   

12.
初读张江珊《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泥板档案与亚述学》一文,①颇感兴趣,然而再读时却发现有可商榷之处。该文作者认为:“最古老的档案,起源于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时期”。由此,作者进一步认为:“档案产生的条件一是文字的出现;二是国家的诞生。”对于该文的上述两个论断,从“档案”一词的含义以及档案史料的范畴来看,应该重新定义。据学界研究可知,清代以前,汉字里并没有“档案”一词,人们对于“档案”的称呼,可谓五花八门。从商朝的“典”、“册”;周朝的“简牍”或“简策”;秦汉时的“典籍”、“图籍…  相似文献   

13.
1995年初以来,本报记者、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以及其他一些通讯员,深入部队,采写了一些‘泪击式新闻”,这些报道受到了读者的赞扬,在读者中产生了比较大的反响。为什么这些报道会受到读者的好评?通过分析、研究其中部分作品,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点原因:一、用亲身感受,向读者报告了鲜为人知的事。从作者足迹所及的地方看,有的去的是“无声无息”的地域(如李健所去的内蒙古边防五连防区),有的去的是人迹罕至、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如邹陈东去的西藏墨脱),有的是到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雪域采访(如张林等的帕米尔高原之行),…  相似文献   

14.
威海劳动部门计划组织一个2000人的失业职工培训班,但实际到场的只有200人左右。有的记认为劳动部门搞了个失败的活动,没法写稿子,但有的记转换视角,却写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新闻。实际上记在采访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事情并没有像采访之初预想的那样去进行,最终的结果甚至和预期的相反。这时许多记都会自然地想到:这个新闻没法写了。有的记就此放弃;但有的记却从别人的“没法写”处写起,写出了与众不同的好新闻。功夫就差在会不会“脑筋急转弯”。  相似文献   

15.
晓言 《中国广播》2008,(8):77-78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古语,以及表示完整意思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语或短语。有些成语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其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常见的错误是只从字面上去理解,望文生义,闹出不少笑话。笔者收集了十个常用易错的成语,供同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玉梅 《大观周刊》2012,(24):307-308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史中的精华,文言文教学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正确理解常用的字、词的含义;二是正确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把握文章的意思;三是重视背诵,读出情趣;四是调动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17.
广告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因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传播信息、促进销售、开拓市场、指导消费、推动竞争、塑造形象、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但目前广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不规范,随意性强,法制意识不强。如药品广告中使用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夸大功效;酒类、饮料、化妆品广告使用医疗及疗效语言;不恰当地使用妇女、儿童形象。②言过其实、误导消费。表现为名牌热;金奖热;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强加于人等。③存在一些不良倾向。有的故弄玄虚、随意唬人、庸俗不堪、格调低下,有的滥用成语,误导观众。值得警惕的还有…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一些稿件滥用“亲自”的现象十分普遍:“局长亲自下基层搞调研”、“厂长亲自深入车间向工人问寒问暖”、“经理亲自站柜台了解产品销售情况”等等,言外之意,领导到了基层表示领导的工作作风扎实,领导有方。其实,作为一位局长、一位厂长、一位经理,深入基层本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他的本职工作。如果非要加上“亲自”两个字,反而显得领导脱离基层,脱离群众。因此,凡遇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用“亲自”去表达。从“亲自”的滥用,笔者联想到一个问题,即稿件中的一些老套话。如“为了”在许多消息里…  相似文献   

19.
有些成语在使用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只有在这个特定的条件下使用才能顺理成章,否则就会似是而非。有的成语使用条件比较明显,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到,只要理解了成语的含义,一般就不会用错。也有的成语使用条件比较隐晦,不能一望而知,需要仔细琢磨、认真体会才能发现,使用这种成语更要格外小心。请看例子。  相似文献   

20.
时下,“托儿”盛行,买房的,会遭遇“房托儿”;买药的,会遭遇“药托儿”;看病的,会遭遇“医托儿”;买车的,会遭遇“车托儿”;找伴侣的,会遭遇“婚托儿”;上学的,会遭遇“学托儿”;跑官的,会遭遇“官托儿”;被采访的,会遭遇“记托儿”,甚至饭有“饭托儿”,电话有“聊托儿”,互联网有“网托儿”,诸如此类,可谓不一而足。然而,诸如“房托儿”这类词,古今工具书没有收入。而在《现代汉语词典》却有“托儿”这样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tuōr(方)指从旁诱人受骗上当的人。”给“托儿”如此定义,相当准确。显然,以上“房托儿”等词是“托儿”一词的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