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媛媛 《培训与研究》2006,23(9):98-100
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革和发展,形成现在倍受亚洲其他高校称颂的“中大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六次通识教育改革的描述与分析,展现中大通识教育发展历程,探询“中大模式”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对比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提出高校通识教育要实施以通识课程改革为“一体”,以“师资力量、管理体制”改革为“双翼”的“一体双翼”改革模式。这种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为学生提供弹性的学习框架,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属于大学教育理念的一种,本质上也属于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让人才具有通融基础和博雅精神,使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较长时间内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校没有成体系地进行开展,高校人才培养更倾向于专才教育,这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相悖。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尤其是教育部高教司明确提出“三制”(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改革以来,通识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文章着眼于现行完全学分制,对“大学物理(通识课)”这门大学基础课程的通识化教育改革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可参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为高校开展通识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有助于高校更好地贯彻落实“全人教育”的要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但目前在通识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重知识轻技能、重形式轻思想、教育活动“复制化”等倾向显著;改变通识教育的现状,要转变高校对通识教育的定位,提升教师进行通识教育实践的能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倪肠 《高教研究》2007,23(4):22-26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全人”的培养模式。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其学科性质、教学目标以及教育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易于承担通识教育的课程,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介绍通识教育理念和通识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英语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是如何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进而提出未来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书院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改革模式备受关注。书院制倡导通识教育,其价值意蕴、培养目标、教育教学与实践、育人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补促进的。周口师范学院知新书院深刻把握与认识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意蕴与价值,充分发挥“书院制”独特优势,实现书院制育人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7.
普林斯顿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分类必修领域、写作和外语.基于“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真正的博雅教育”的理念,分别为文学学士和工程学士设置个性化的通识课程.通识教育采用分类必修模式,超越专业界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建立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基子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而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则有赖于摒弃旧的、传统的及落后教育模式和弘扬以“创新”为首要理念的新的教育模式,真正重视大学的“智能教育”和“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9.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识教育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适应本校校情的通识教育,真正使学生从中受益。首先要认识到位,强化通识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通识教育氛围。作为基础教学部,通识教育是一个大课题,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香港高校通识教育: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港高校通识教育既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髓,又仿效了西方以“博雅教育”为核心的实践模式,在教育理念、组织机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富有特色的实践经验,对目前大陆高校通识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科 《高等理科教育》2020,(1):17-18,42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我国借鉴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形成了以经济行业或领域来划分学科和进行专业设置的专业教育模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业人才知识面窄、缺乏创新力等问题凸显,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专业教育模式不仅造成了学科之间相互隔离、各自专业形成“学术孤岛”、知识体系的支离破碎等问题,也导致了学科发展遇到瓶颈,大学教育质量受到质疑。人们发现,科学技术进步,工业生产程序革新,社会生产力关系再次调整,不仅理工科可以提供经济发展动力,人文社科同样也可以成为资本和生产要素,且知识创新、生产力提高等都需要多学科支撑,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一系列社会发展需求下,我国各高校进行了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的改革,其中最为明显的特征即是开展通识教育,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革新。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政策指导下,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对策,并陆续有学者提出通选课、核心课程和实验班等通识教育课程模式。但目前通识教育改革仍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将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或将其与人文教育等同,忽略了理工类通识课程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本质上讲,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制度安排,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而不是一类课程,不是一种特殊能力的培养。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先后开始了通识教育的改革。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首次本科通识教育体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纪宝成校长在会议上作了“加强通识教育,追求卓越的本科教学”的讲话。经作者同意,本刊对讲话略作修改并发表如下,希冀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推动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3.
曹勤 《教学与管理》2007,(3):99-100
近年来,英语教学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和议论。许多人认为学生为了学习英语而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的却是“哑巴英语”、“应试英语”。在教育界,众多英语教学专家学者和一线英语教师也在对英语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不少人呼吁进行英语教学改革。通识教育的英语名称可译为“General Education”,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识教育指的是现代通识教育。广义的通识教育既包括现代通识教育,又包含传统自由教育的基本要素,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其着重于课程的结构,使学生具有专门科目的知识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以统整知识,培养“统整的人格”,也就是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宽广的视野与人文器识,使学生从不同的“理解模式”来认识现象、获得知识,使学生的视野开拓,了解与人生相关的知识与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学是开展通识教育较早且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是改变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提高通识课程设置的比例,构建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对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重视对通识教育课程资源评价。借鉴美国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经验,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要重视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明确通识教育课程培养目标和要求,完善通识教育课程结构,提高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改革通识教育课程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为了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国高校相继开展了通识教育。重点大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独自形成了不同的通识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使其逐渐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可普通高校的通识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基本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普通高校的通识教育亟需改革。本文分析了通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通识教育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日本通识教育改革成败启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妍 《上海教育》2007,(11A):40-41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实践,几乎所有的日本大学都废除了实施通识教育的专门机构,建立起“举全校之力办通识教育”的体制,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通识教育弱化和内质异变的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大学"通识教育"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中由于学科与专业的细化导致了“造器型”教育的产生,而“通识教育”越来越远高大学教育,井出现了以哲学类课程与工具类课程替代“通识教育”的倾向从而使通识教育成了大学教育的育点,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使教育目的中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失衡。因此,重视和加强大学“通识教育”,对于新世纪大学教育的改革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及教师教育体制的改革,地 方师范大学面临着转型的要求。要实现师范大学的转型,必须落实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浙江师范大学在学生培养中,提出了“注重通识教育,实行因材施教,强化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英才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综合素质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多元化、立体式、开放性的现代人才培养特征。该模式设计了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建立了新型教学组织,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优化人才培…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是一种旨在回归教育本原,以培养健全人格、和谐身心和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思想体系。通识教育着眼于人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了本科教育的价值取向。我国本科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弘扬通识教育理想,建立基于通识教育的育人模式,培育有教养、有思想、有思维、有能力的“社会的人”、“自我的人”和“国家公民”。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国立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动向与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日本国立大学尝试以改革通识教育为核心的本科教育改革.这次通识教育改革浪潮主要包括:四年一贯制的大学通识教育模式、通识教育国际化的再重视、人文社会学科政策性削减.其中,四年一贯制的大学通识教育模式代表了日本大学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从对立割裂的状态走向了相互统一;通识教育国际化的背后体现了日本国家和学校层面重视国际化发展与学生个体本土化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人文社会学科的削减体现了日本行政当局的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