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山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题材,以山水名胜为观照对象的山水诗是中国诗歌史上源远流长的一个诗歌流派。综观六朝经典山水诗作,总结出其时山水诗具有游览性、审美性、体物性、新变性四大特征,而与之对应,六朝山水诗亦体现出动态美、境界美、物色美、形式美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诗歌,发展到晋宋之际,产生了一种新的景象,这就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所说的:“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刘勰的这段话指出了晋宋之际诗歌创作的两个变化特征,一是内容上的变化,即类似玄言诗的谈庄老思想的内容渐渐减少,而山水诗开始兴盛。二是写作技巧上的变化,出现了对偶中显文采,新奇上竞才华,注重对客观事物和景色的描绘的现象。刘勰的这个意见,既指明了我国山水诗兴盛的情况,又  相似文献   

3.
王维的山水诗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典型代表。山水意识是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通过观照山水以获取美感的心理活动,山水诗是山水意识的产物,中国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自然景物为审美对象的诗歌作品。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中国山水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开创了山水诗和田园诗,到唐代,王维、孟浩然继承发展了陶谢诗歌的题材和创作风格,在描写田园风光的同时渗入山水景物的描绘,使山水诗与田园诗得以合流,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然山水是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象,而其山水诗在诗歌中完全确立地位主要还是归功于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是自然山水诗的"开山鼻祖"。《楚辞》对谢灵运诗歌的影响是十分深厚的,谢灵运对屈原的身世具有认同感,这对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他继承发展了兴寄的艺术手法,将情、景、理三者结合在一起。谢灵运的诗歌开启了后代山水诗歌繁荣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王昌凤 《天中学刊》2013,28(2):76-78
山水诗的物质性特征主要是指以客观对象山水的物质属性为依据进行写作,起于山水又终于山水的写作特点。白渔山水诗的物质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山水之形写山水之心、从"以我观物"到"以物观我"、从经验性认同到知识性认同和从追求善美到追求真美四个方面。正是这种物质性描写使白渔的诗歌表现出浓郁的科学意识,而这种科学意识提升了读者对山水和人生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山水诗是刘长卿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类型,与盛唐山水诗不同,他的山水诗歌描绘出一个失去家园的孤独者,体现了对于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这种独特的情感内涵渗透在刘长卿山水诗歌的各个方面。虽然他的山水诗有严重的意象程式化,但却真实地反映出一个混乱时代对个体知识分子的影响,具有大历前期诗歌独特的风味,对于中唐及其以后的诗歌有很大影响,在中国诗歌特别是山水诗歌史上也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维将中国山水诗的发展推向成熟,他通过"复"与"变",呈现了山水诗歌的物感和神似,使中国山水诗歌发展到新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9.
李华珍 《学子》2014,(7):41
正"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这一对句流行于唐代,反映了王维诗独步当时、风行海内的盛况,恐怕不是溢美之词。王维,字摩诘,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他擅长绘画,精通音乐,又精研佛理,他的诗歌以清丽、旷淡、含蓄、浑成见长,奠定王维在诗歌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歌咏归隐的山水田园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歌的评价,也可以说是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王维众多的山水诗中,我觉得《山居秋暝》最能体现他山水诗"诗中有画""画  相似文献   

10.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山鼻祖,他的山水诗以自然山水为独立、客观的审美对象,对山水景物精细刻画,营造画境。他的山水诗表现形式绮丽,声色并妙,表现出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开拓了诗歌的新境界。谢灵运在山水诗领域所展现的审美特质与运思模式对中国的山水诗史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于谢灵运和谢朓各自心态的差异,促使他们产生不同的山水诗创作范式。从山水的原态化到山水的生活化喻示创作情感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大小谢"山水诗创作题材和审美视角的变化。从意象的陌生化到意象的日常化,是创作题材的开拓,从动态纪游到静态写生的审美观照方式,则意味着诗歌意象向情景交融意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远义 《文教资料》2006,(19):63-64
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在中国山水诗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文章从诗材的取舍、词语的锤炼、颜色的搭配三个方面探讨了王维山水诗歌的虚实处理艺术,考查王维山水诗歌在山水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谢灵运作为时代美学思想变迁的敏锐感受者,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划山水的人,完美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他的山水诗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成功的美学实践之一。谢灵运在山水诗领域所展现的审美特质与运思模式对中国的山水诗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山水题材与山水诗的区别和联系所谓题材,是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具体描绘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山水题材,就是作为材料而出现在作品中的对山水的描绘。诗歌中有山水题材并不表明即是山水诗。作为山水诗至少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诗中对山水的描绘较多,山水是该诗的主要表现对象。第二、山水是该诗的主  相似文献   

15.
"吴中四士"及吴越诗人群体创作的诗歌,大多以吴越山水为题材,相对齐梁山水诗来说,吴越山水诗体现出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不仅选取日常景物入诗,而且,人的主观情"兴"主动融入山水,这是山水诗表现艺术的一大飞跃,为山水诗在盛唐的全面繁荣做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山水诗的界定和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界对山水诗的研究势头未减,而对山水诗的界定却比较含混,理论界定的朦胧必然造成作品分类不当,已构成进一步研究的障碍,有必要就此展开深入讨论。一什么是“山水诗”?多数人认为:将山水景物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纳入诗歌的领域,并使之成为诗歌意象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被梁代钟嵘《诗品》称为元嘉之雄的谢灵运,于南朝刘宋时期,“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大力创作山水诗,扭转了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风,开创了山水诗派,成为刘宋元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其山水诗所取得的成就,虽然不及东晋末年陶渊明的田园诗,但对萧齐、梁、陈的山水诗人以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的实际影响则超过了陶渊明。由于谢灵运的山水诗常用玄言说理和诗人特有的叙景抒情的思维定  相似文献   

18.
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特色,乃是以平实而清新的用词,流畅的叙述文句,依照逐渐形成中的唐诗新格式,来描写他所目见、耳闻的山水景物。如此的过程与结果,所造成的当然是蕴含了他个人的经验和感受而成的孟浩然式的"山水诗"。孟浩然创作"山水诗"时,不但不可能做到把他个人的"知性"和"情绪"与"山水"完全隔离,而且也未曾以"使山水保持其原来面目"为创作"山水诗"的目标。相反的,他创作"山水诗"的基础是心中的"情意"与外在的"山水"已混同为一的心灵状态。正因为如此之故,他反而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和激赏的"山水诗"。孟浩然的"山水诗"便大都是诗人借助诗中的"山水"来婉转表达心中"情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早期山水诗萌芽于曹魏时代,在晋代逐渐发展和成熟,开启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标志着人与自然的进一步沟通与和谐,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玄学使山水具有清越之气,老庄思想使人们向往自然。随着情理的消长,山水逐渐与情感相结合,逐渐完成了对玄理的清洗,并且随着玄佛的融合,使山水诗具有了境界之美,并朝着世俗化和抒情性的方向发展,逐渐使山水诗成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20.
一、山水题材与山水诗的区别和联系 所谓题材,是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具体描绘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山水题材,就是作为材料而出现在作品中的对山水的描绘。诗歌中有山水题材并不表明即是山水诗。作为山水诗至少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诗中对山水的描绘较多,山水是该诗的主要表现对象。第二、山水是该诗的主要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